让天下没有难找的讲师,职业讲师,商业讲师,培训师,讲师库-北京昭智教育

张吉泉《应急救援(院前急诊急救)》完整版

[复制链接]
《应急救援(院前急诊急救)》完整版
                                                   
主课人:张吉泉
【课程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自然灾害并未减少;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突发疾病与意外仍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掌握一些常用的急救知识已经成为我们当下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
【课程收益】
通过学习,使我们能够做到从“第一目击者”变成“第一施救者”;
学员素质达到国内红十字救护员的程度!正如美国心脏协会所倡导的那样“全为生命”!
【课程特色】
全是干货,没有废话,思维逻辑清晰,听的懂、学的会,用的到;现场答疑;
【课程对象】
全体员工。
【课程时间】
6个小时。
【培训方式】讲解+互动+答疑
【课程大纲】
应急救援——院前急诊急救
一、外伤与处理
1、敷料与绷带的止血与包扎
(1)将敷料(纱布)覆盖在伤口上,用绷带在一定压力绕肢体缠绕4-5层,绷带尾端中心撕开,绕肢体打结。
(2)敷料要有足够的厚度,敷盖面积要超过伤口至少3厘米。
2、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直接压迫法:如果伤口无异物,可使用敷料、干净的布或手绢直接压迫,注意压力必须是持续的,不可时紧时松。
间接压迫法:如果伤口内嵌入较大异物(如刀、玻璃碎片)时,不要自行取出,将大量敷料放于异物周围并包扎固定。
3、注意事项:
(1)伤肢抬高与止动。(减少出血)
(2)如果没有三角巾时可选绳、领带、腰带吊挂上肢。
(3)当上肢或下肢动脉出血时,原则上不用电线(如充电器线/细金属线等物)充当止血带。
(4)遇有刀及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类锐器物刺入人体时,请勿随意拔出,到医院后处理。
(5)如使用敷料+绷带包扎后一定要按压指(趾)甲后松开,如果2秒内甲床由白变红时说明包扎的松紧度合适;
二、胸、腹部外伤
1、胸部开放性外伤
胸部伤口极易形成气胸,如有刀或其它异物时切勿拔出,如果已有伤口且没有三角巾与敷料时,用塑料袋套手按住伤口,此时伤员不能深呼吸,周围人立刻拨打120求救,原则上原地等待求援而不要走动。
2、腹部开放性外伤
也可以用塑料袋套手按住伤口(肠管外露时详见内脏溢出的处理)。
三、骨折
1、骨折的识别与评估
伤员患处疼痛与肿胀,且不能完成指令性动作,同时伴以下三种情况之一者,可确诊骨折。
(1)畸形。
(2)反常活动。
(3)骨擦音/骨擦感。
如不能确定是否骨折时一律按骨折处理。
2、骨折的处置程序:
(1)止血、包扎与固定。
(2)常用的方式是使用双侧夹板、木棍,也可将患肢与健肢同时捆绑固定。
(3)上肢骨折时也可利用领带、腰带、三角巾或上衣来吊挂患侧上肢。切勿将有外露的骨折端推回伤口内,防止增加伤口感染与损伤血管与神经的机率。
3、骨折的处置原则:患肢制动,等待救援!

四、踝关节扭伤
特点:皮肤无伤口,局部肿胀。
处置  
1. 患肢抬高,制动。
2. 冰块冷敷(72小时)。            
3. 医院拍X线,确定是否骨折。

五、脊柱外伤
伤者禁止搬运!原地等待救援。
六、冻 伤
1、发生冻伤时要注意保暖,绝不用雪搓或冷水泡(将加重冻伤)!
人体易发生冻伤部位:双耳、双手、双脚(帽/耳包、手套、鞋)冻伤复温方法
快速复温和缓慢复温。
2、快速复温适宜体格健壮的情况,并且当地具有一定的医疗条件。其方法为将冻伤的部位放在40°C-42°C的温水中,并轻轻按摩其肢体,促进循环和复温,体温恢复正常10分钟后,从浴盆中移出擦干,用厚暖的棉被包好,继续保温。
3、缓慢复温比较安全,也常被采用,但复温过程较长。
七、中 暑
全球气候在变暖,每年夏季我们都要面对极端高温的考验。
极端高温是指环境温度持续>35℃的状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温度为36-37℃。
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生理状态下,早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
人体的体温必须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当人体的中心体温达41℃时,会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一)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中暑?
中暑常常发生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中,对高温、高湿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是
导致中暑的主要原因。
另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运动,且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极易发生中暑;此外饮酒以及服用镇静类药物,也会因为散热障碍而导致中暑;过度肥胖以及衣服透气不良,加之环境温度以及湿度过高,也会导致中暑。
(二)先兆中暑
如果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而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此时要小心先兆中暑。
此时,如果能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三)轻症中暑
此时体温往往在38℃以上,除头晕、口渴外,还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此期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四)重症中暑
这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
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1、热痉挛:
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时,此时肌肉突然出现阵发性痉挛。
2、热衰竭
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可出现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
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3、日射病
多因为直接在烈日下爆晒,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充血、水肿。
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初的症状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4、热射病
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可导致体温急剧升高。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数、躁动不安、瞳孔缩小、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此时,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中暑者死亡。
(五)中暑的预防
1、改善工作条件:
工厂、建筑工地等单位负责人应做好在高温天气下的工作安排,给员工充足的休息,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一些工作尽量安排在夜间。
烈日曝晒下,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中暑常见的诱因。
2、适用人群:
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农民等,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者,如夏季烈日下指挥交通的交警,工厂锅炉工人等。
3、关注特殊人群
身体素质较差的人群,如果居住条件差,高温天气时通风不良,容易发生中暑,特别见于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某些慢性疾病患者。
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散热不畅。
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六)中暑处理
发现有高温中暑者,应立即将中暑者从高温或日晒环境中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用冷水擦浴,湿毛巾覆盖身体,电扇吹风,或在头部、腋窝置冰袋等方法降温,并及时给中暑者口服水或盐水,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八、触 电
处理
1、考虑到或想到可能是触电时,首先要切断电源(也可用木棍或竹棍断开伤员与电源)。
2、断电后迅速将患者移到离现场十米以外的地方。
3、夜晚要自带手电等照明设备。
4、遇到高压线触电,死亡率接近100%,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拨打求救电话,如119。
九、烧伤与烫伤
1、对电灼伤,火焰烧伤或高温气、水烫伤均应保持伤口清洁,伤员的衣服鞋袜用剪刀剪开后除去,伤口全部用清洁布片覆盖,防止污染,四肢烧伤时,先用清洁冷水冲洗,然后用清洁布片或流水线纱布覆盖送医院。
2、强酸或碱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并迅速将被侵蚀的衣物剪去,为防止酸,碱残留在伤口内,冲洗时间一般不少15分钟。
3、切忌在烧伤和灼伤创面敷擦任何东西和药物。
如果皮肤没有破损而仅有水泡:
1)用自来水连续冲洗15分钟以上。
2)如果烫伤部位有衣物与皮肤粘连,连续先用自来水或凉水冲洗降温但不要拿掉(易将皮肤撕脱),不要碰破皮肤上的水泡。
十、挤压伤
1、挤压时间短时应尽早搬除挤压物,并尽快将伤员移至安全地带。
2、挤压时间较长时需先在受压部上部需用止血带后再搬出挤压物。
3、有伤口时包扎伤口,怀疑有骨折时或肢体肿胀时,予以简易夹板超关节固定。
4、挤压后的患肢严禁抬高、按摩、热敷。
十一、踩踏事件
是指在某一事件或某个活动过程中,因聚集人群过度拥挤,致使部分人因行走或站立不稳而跌倒,未能及时爬起,被人踩在脚下或压在身下,短时间内无法及时控制的混乱场面。
在空间有限、人群又相对集中的场所,例如球场、商场、狭窄的街道、楼梯、超载的车辆、航行中的轮船上,都存影剧院、酒吧、夜总会、宗教朝圣的仪式上、在发生踩踏事故的潜在危险。当身处这样的环境时,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注:避险原则:
1、不要在人群拥挤的地方停留
2、在公共场所发生意外情况时,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撤离。
3、发现悦乱人群向自己方向涌来时,要快速到一旁,或在附近的墙角跨下,等人群过后再离开。
4、万一被卷入拥挤的人群,要保持镇静,顺人流方向走,千万不要弯腰提鞋、系鞋带儿或拾物。
5、发现前面有人突然摔倒,立即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6、在拥挤混乱的情况下,要双脚站稳,保持身体平衡,抓住身边的栏杆、柱子或看台的椅子等物。
7、被人群拥着前行时,要撑开手臂放在胸前,背向前弯,形成一定的空间,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8、万一被人挤倒在地,不要惊悦,设法使身体蜡缩成球状,双手紧扣置于颈后,保护好头、颈、胸、腹等重要部位,如有可能,要设法靠近墙壁或其他支撑物,并尽一切可能尽快站起来。
9、最安全的办法:在家看电视直播!
十二、宠物咬伤(简明扼要)
如果伤口处理不当,受伤者最大的危险就是患上狂犬病,又称为恐水症,而这种病属于可防不可治的病一但发病就是100%死亡。
伤口正确方法处理
1、挤出伤口内血液:
2、用自来水冲洗伤口同时,再次挤压或让别人帮助挤压伤口放血、或用拔火罐。
3、立即到当地疾控中心打狂犬疫苗。
4、到医院处理伤口,原则上伤口不包扎。
注意:伤口无论轻重一定要打狂犬疫苗!如果伤口较深,建议同时使用破伤风抗毒血清。
十三、地震
地震灾难是群灾之首,也是立体灾难,伤亡多、损失大、破坏严重;另外,还会伴有次生灾难发生,如:火灾、有害气体、放射性辐射、各种污染、社会恐慌、疾病和瘟疫流行等。
一、预兆
1、地下水异常
由于地下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使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或者使地壳内部气体和某些物质随水溢出,而使地下水冒泡、浑浊、变味等。
2、地光和地声
是地震前夕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兆。
3、鸭不下水、鸡上树
鸭不下水,鸡不进离,惊席不止。
4、猪拱圈、狗狂状
5、鸽子在震前数天惊飞,不回巢。
6、免子乱赠乱跳,惊恐不安。
7、地震发生的前几天,蜜蜂一窝一窝地飞走。
8、老鼠反应最灵敏,在震前一天至数天突然跑光,有的吻着小老鼠搬家。
9、地震发生的前几关,鱼惊悦乱跳游向岸边,翻白肚。
10、有些冬眼的蛇爬出洞外地震发生的前几天上树。
11、震前一两天,牛、马赶不进圈,乱确乱跳,出不止,烦翠不安,饮食减少。
二、个人地震应急包
三、地震防震
1、室内的避震方法  
1)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由于地震的见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窗。地震时,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2)地震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关总电源。
3)保护头颈,避开易倒物体、室内吊灯及玻璃(包括镜子)、大窗户旁边与阳台上等。
4)如果在剧院、商店、学校、地铁、地下商场等人群聚集的场所,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有序撤离。
5)撤离高楼时,不要乘坐电梯,要从楼梯靠近右侧(扶手)迅速逃离现场。
6)从地震开始到房倒屋塌,一般需要10-15秒时间,安全地区为室外的宽阔平坦地带,如果居住处为高层楼房就要迅速找到相对安全的 “ 三角空间 ” 地带 ,如卫生间、储藏室、厨房、金属管道较多的房间,并迅速关闭电源与火源;头部尽可能靠近墙面,并利用被褥、枕头及皮包等物品保护头部。
室内三角空间:墙角、墙根、结实的家具。(立柱顶千斤)
2、室外的避震方法
1)自动售货机、广告牌、水泥预制板墙等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2)在户外的场所,要保注意保护头部,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
3)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立交桥、远离高压线、煤气站、加油站、炸药库、化工厂、煤气危险品、电线电缆、输油输气管道等。
4)野外遇地震时避开山脚、陡坡(防滚石与滑坡)。
5)海边、湖边遇地震时迅速离开海(湖)岸边(防止海啸发生)。
6)驾车遇到地震时避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地,选择空旷地停车;车内应备有逃生锤,手电、饮用水与压缩饼干等食物,以备不测。
7)地震发生时或地震之后,在室外不要轻易使用明火(如吸烟)会引起火灾。
四、地震遇险
1、人被埋压之后,应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所处环境的条件,及时排除险情,保存生命。自救中最重要的是镇静、除险、求救;求救时可使用应急包内的口哨。
2、遇险后成当坚定生存信念,消除热惧心理和急躁情绪;设法挣脱被束缚的手脚,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竭力创造一个生存空间,尽力寻找水和食物,注意保存体力,延续生命,自救失后等待救援。
3、如果被埋在废城下的时间比较长,教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使用,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
十四、车险
1、驾车应养成系安全带的习惯,遇到水灾或车祸时,车内应备有逃生锤,手电、饮用水与压缩饼干等物品,以备不测。
2、乘坐公交车应注意逃生锤的位置,遇险时首先要抓牢扶手,同时要重点保护头部,必要时利用逃生锤自救与救人。
3、汽车肇事:十次肇事,九次因为车速快!
十五、火灾
一、概述:火灾是威协公共安全,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一种多发性灾害。据估计,全世界每天发生约10000起火灾,死亡2000多人,伤残3000~4000人。
火场烟雾的蔓延速度是火的5~6倍,烟气流动的方向就是火势蔓延的途径,温度极高的浓烟在2分钟内就可以形成烈火。
二、火灾的直接伤害包括
(1)火焰烧伤。火焰表面温度>800℃,而人体承受的温度极限为65℃。
(2)热烟灼伤。火灾产生的烟雾里有高温微粒,人吸入高温烟气后,会灼伤呼吸道,导致组织肿胀,引起气道阻塞,进而室息死亡。
常见的次生伤害有:
(1)浓烟室息。人体吸入高浓度烟气后,大量烟尘微粒阻塞呼吸道,可造成严重缺氧而室息死亡。
(2)中毒。现代建筑多用合成材料,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这些有毒物质能让人迅速昏迷,继而威胁生命,统计资料表明,火灾死亡人群中,80%是吸入有毒性气体致死的。

案例:大兴安岭火灾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场的几名工人在林场里吸烟,未踩灭的烟头形成明火;当日,另一名工人违规启动割灌机,引燃了地上的汽油,灭火时只熄灭明火,没有打净残火、余火,火势失控,最后导致森林火灾。
大兴安岭火灾从5月6日至6月2日,持续近1个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亡人员最多、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森林大火。这次大火不仅导致中国境内1800万英亩(相当于苏格兰大小)森林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还波及
前苏联境内的1200万英亩森林。大兴安岭火灾导致210人死亡,烧伤266人。这场大火直接经济损失4.5亿元人民币,间接损失达80多亿元,后来认为各种损失几乎超过200亿元。
三、火场逃生方法
1、森林大火:
1)浓烟的方向提示了风向:同时也表明火势墓延最快的方向。如人在火中,只能顶风逃出火海。
2)以火攻火:当无法脱离火势或穿越火场,且与大火仍有一段距离时,采取以火攻火。在大火到达前点燃一片空地,使其没有可燃物残留,火苗也就无法前进。这样人为创造了一个避难所,点燃的火带应尽可能宽到10米以上。
2、飞机火灾:
留意与自己座位最近的一个紧急出口;飞机万一起火,要在浓烟中找寻出口,把门打开,机舱有烟雾时,戴好氧气面罩,它可以使乘客在有烟的环境中安全呼吸至少15分钟,走向紧急出口时应尽可能弯曲身体,贴近机舱地面。
机舱门一打开,充气逃生背包会自行膨胀,弯腰身,迅速跳到救生滑梯上。
3、公交车火灾
1)上车后应关注车内是否有安全锤以及紧急窗口的位置,应注意有无灭火器。
2)汽车着火后,如果车门开启不了,乘客应用安全锤砸开就近的车窗翻下车。
3)如果乘客衣服着火,就地打滚将火滚灭,或用灭火器向着火部位上喷射。
4、轮船火灾
1)乘客上船后,要仔细观察逃生路线、救生衣与救生圈的位置。
2)利用内梯、外梯和舱梯逃生;利用逃生孔逃生;利用救生绳、救生梯向水中或赶来救援的船上逃生;也可穿上救生衣或带救生圈跳进水中逃生。
5、地下商场火灾
1)乘滚动电梯来到地下一层、二层、三层(这些地方过去多是人防工程)时要留意楼梯的安全门与灭火器的位置,还注意地面与墙角上的指示箭头。
2)发现有烟雾、异常气味等要第一时间离开,逃生时不要乘电梯。
3)有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的病人,要冷静分析与判断灾情,并照顾好自己。

6、宾馆火灾
1)入住宾馆时要通过行走的道路了解基本逃生路线与灭火器位置;进入房间后,要把全部的抽屉、柜打开查看,找到防毒面具、手机等消防设备,用房间电话给前台偿试播打一次。
2)80%的火灾死亡的人源于烟雾窒息,因此,发生火灾时,一定携带防毒面具。
3)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如温度过高,无法通行,则想办法利用窗口逃生;可使用绳索或床单、窗帘等作绳子逃生;或向下扔一些床垫、被子等低层跳离逃生。
4)当楼梯遭遇烟火封锁时,应返回房内或冲向楼顶,打开楼顶安全门并站在通风处等待救援。记住:楼顶是第二安全避难所(适合9层以下建筑)。
7、楼房火灾(家庭/单位)
目前世界上的消防车灭火最高只能达到20层楼高,高层建筑的火灾主要靠自救:
1)现场救助措施
(1)头脑清醒
(2)判断火源、火势、确定逃生路线
(3)报警119
(4)早扑灭(在30秒至1、2分钟内将火扑灭在萌芽状态)。
2)火灾现场逃生:
(1)火灾事故的发生分为初始、发展、猛烈、下降和熄灭等5个阶段。
(2)开门前应先用手探查门的温度,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防止踩踏,火小时,浸湿外衣,披湿棉被冲下楼梯,被迫跳楼高度在2层楼时,先扔下棉被、床垫等物,跳时要缩小落下高度。
(3)将毛巾浸湿后拧一下,以不滴水为好,对折3次,形成8层的滤过层,可
过滤60%烟雾、颗粒。
(4)有心脑血管疾病与高血压的病人,遇到火灾千万要冷静而不能着急,只要逃生方法正确与及时,时间一定是充足的。
3)火灾发生时不要乘电梯!
4)高楼遇险逃生方法
(1)家中应备有如高楼缓降器、救生绳、直径4cm×60cm木棍、斧子、手电、双肩包与手套等逃生设备。
(2)开门前应该用手触摸一下门的把手,如果烫手或者烟雾从门缝中往里钻,则说明外面的火已经很大,千万不要打开房门。
(3)报警:如现场条件允许,应及时报警。说明详细火灾地点;简述火灾情况,留下电话及地址,以便进一步联系;
(4)防盗窗的开启:用牛仔裤浸湿后捆绑在栏杆上,配合长木棍类物品使用。(5)带手套、换上宽松的休闲衣裤与鞋,背双肩包(可携带随身的贵重与生活物品)将救生绳一头捆绑在三人沙发、大型家具、暖气管(后者要试拉)等物,另一头捆绑在自已的腰部,试着将沙发/大型家具拉到门窗处卡住后,人从窗户或防盗窗处逃生。
(6)家中无逃生设备时,用鲜艳的衣裤或布,在阳台向外大声呼救或拨打119。
(7)不盲目追随:火灾发生时,人们极易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听到或看到他人跑动,常常盲目追随其后,往往一头撞进了险区。
(8)跳楼的条件是楼层2层,而且是不跳窗就会被烧死。
(9)巧用卫生间避难。当所有安全通道均被切断,进入卫生间后紧闭门窗,拧开所有的水龙头放水,特别是浴缸应不间断放水,一方面可用水浇门窗以降温,另一方面火势墓延到卫生间时,人还可以到浴缸中避一下。
5)日常防火灾的注意事项
(1)不要用布帘遮挡电器散热孔。        
(2)不要在一个插线板上同时连多个大功率电器。
(3)不要在电暖器上烘烤衣物。
(4)不要长时间开电热毯(电褥子)。
(5)不要长时间不拔插头。
(6)不要在楼道堆放杂物。
(7)使用使用合格的电器产品、如插头与插座、控温电水壶、电热锅等。
(8)出门前别忘关掉总电路和煤气总阀门。
十六、电梯遇险
如果电梯失去控制,急速下坠时,此刻我们要保持镇静:
1. 以最快的速度,从底部向上把每一层楼的按键都按一下,(记住:从下向上!)哪怕灯不亮都要按;
2. 如果电梯内有把手儿一定要用手握住,减缓落地时的冲击;
3. 整个背部和头部紧紧贴在电梯内墙,呈一直线,同时膝盖呈弯曲形状态。
十七、爆炸事故
挖掘矿产、拆卸废弃建筑等生产中离不开爆炸,就连节假日里夜空中绽放的美丽焰火,也是一种爆炸现象。爆炸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一部分。
爆炸是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自行车轮胎打气过足而爆炸)或化学能量释放的过程,爆炸时,突发性大量能量释放,伴有强烈的冲击波、起火、高温高压和地震效应;
爆炸一旦失控,就会引发爆炸事故,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1、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氧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氧气:主要来自空气。
3)点燃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2、物理性爆炸
物理性爆炸是由物理变化(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的,在爆炸的前后
爆炸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物理性爆炸案例:
2015年*月**日,福建泉州市**汽车东站某汽修店,店主在给汽车轮胎打气时,轮胎突然爆炸,钢圈弹向一过路人头部,导致其受伤。
208年*月*日,贵州市某补胎店店主在给一辆挂斗车轮胎充气时,轮胎突然爆炸,店主被钢圈击伤成重型颅脑损伤,送往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
3、化学性爆炸
化学爆炸是由化学变化造成的。
化学爆炸的物质不论是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还是爆炸性物质(如炸药),
都是一种相对不稳定的系统,在外界一定强度的能量作用下,能产生剧烈的放热反应,产生高温高压和冲击波,从而引起强烈的破坏作用。
化学性爆炸案例:
2012年10月7日,湖南某高速公路隧道口,发生了一起液化石油气槽罐车侧翻泄漏事故,槽罐车翻出护栏10米远并起火,车上两名司乘人员当场死亡。消防中队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抢险施救,然而在救援过程中,液化石油气槽罐车突然因泄漏起火并爆炸,造成现场3名消防队员当场辆性,多名消防队员受伤。
4、瓦斯爆炸
老百姓一般把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等气体燃料通称为瓦斯,当瓦斯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在高温或遇火的条件下急剧燃烧,可发生爆炸事故。瓦斯爆炸的浓度界限为5%~16%,受氧气浓度、温度、压力以及煤尘、其他可燃性气体、惰性气体的混入等因素的影响。
在矿井中,瓦斯爆炸扬起大量煤尘并使之参与爆炸,产生很大的破坏力,爆炸
后生成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死亡,是煤矿生产中最严重的灾害。
瓦斯爆炸案例:
1)2012年8月13日,吉林省白山市**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7人。
2)2012年8月29日,四川省攀枝花市**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45人。
3)2012年9月2日,江西**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5人。
4)2013年4月,吉林**煤矿先后发生两次瓦斯爆炸事故,共死亡35人。
5、生活中的爆炸事故
1)居民楼燃气爆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一居民楼天然气爆炸,受爆炸冲击波的影响,楼体外
墙部分脱落、附近几户民宅窗体不同程度地受损,钢窗、玻璃、室内用品的碎片散落一地,导致3死5伤。
事件原因:系住户私自改建天然气设施,造成天然气泄漏引发爆炸。
2)烟花爆竹
26岁的李先生在年三十晚上和家人一起放爆竹,但在燃放一个大礼花弹时,万没想到礼花弹没有冲向天空,而是在炮简中爆炸,躲闪不及被炸伤眼睛,整个面部和两臂也被不同程度烧伤。
3)家用电器爆炸
2013年3月18日,李先生在家用洗衣机进行衣物洗涤,大约两分钟后,突然一声爆响,整个房间跳闸断电,惊魂未定的他发现,爆炸现场碎片满地,一片狼籍,洗衣机脱水装置本体发生爆炸,脱水衣物被用了出来,附近的整体浴室玻璃窗被震碎。所幸当时无人在洗衣机附近。
家用电器爆炸发生的常见原因有:
①不合格产品;②电器老化;③使用不当;④超负荷运行。
5)淋浴房玻璃自爆伤人的事故
2012年6月,浙江省湖州**区的郭先生在淋浴房洗澡时,突然发生淋浴房的玻璃自爆,在自爆过程中玻璃碎片的快口在丁某的手、胸、腿、脚等多处身上划出一道道血痕,特别是脚背一道长长的口子,血流不止。
事件原因:淋浴房玻璃多为钢化玻璃,并非防爆玻璃,钢化玻璃内含一种叫硫化镍的成分,在热胀冷缩的情况下,硫化镍小颗粒体积会随之变化,当与玻璃形变大小不吻合时,就可能导致玻璃内部应力剧烈变化,产生自爆。行业内称“钢化玻璃千分之三自爆率”,故即使检测合格的淋浴房玻璃也有可能发生自爆。
6)手机电池爆炸
电池爆炸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①电池本身原因。电池内部缺陷,在不充电、不放电时自发性爆炸。
②电芯长期过充。锂电池在特殊温度、湿度和接触不良等情况下瞬间放电产生大量电流,引发自燃或爆炸。
③短路。
④消费者将手机放在高温或易燃物品旁,也有可能引起爆炸。
7)公共场所发生的爆炸事故
公共场所是指文化、娱乐、体育场所,宾馆、饭店、饮食、公园游览场所,商业、
集市贸易场所和交通客运等公共服务场所,具有人口相对集中,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
公共场所发生爆炸时,还会发生混乱拥挤、挤压伤、踩踏伤、高处坠落跌伤及其财产损失次伤害等,其伤亡程度大大超出事故本身伤亡,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案例:2011年12月1日,湖北省武汉市**建设银行网点门前,不明物体引发爆炸,爆炸点位于银行的大门处,略靠门外,现场炸出一个大坑建设银行内一片狼籍,经济损失近百万,建设银行附近停放的车辆没了挡风玻璃。事故造成2人死亡,10人受伤。
6、爆炸时的自救
1)在爆炸发生时,首先看到的是光或者闪动,此时先别着急跑,近距离人员应立即卧倒,脚朝炸点方向。同时一手枕在额前,另一手盖住后脑,保护好头部。“趴下”——保持身体伏低,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爆炸所带来的伤害,还可以防止吸入过多有毒烟雾。
2)在确保第二次爆炸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后,选择时机迅速离开现场。
确定离你最近的安全出口,避开柱子、玻璃与墙壁,伏低身子迅速离开现场。
3)逃生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周围环境。切忌逃生中产生混乱、拥挤堵塞逃生通道或发生次伤害。
4)在逃生时,要注意随时观察房屋是否会发生倒塌,在选择路线时尽量避开那些看起来“晃晃悠悠”的柱子和大块的玻璃,也不要太靠近墙壁,因为首先你不知道这面墙会不会倒。
5)因爆炸燃烧或高温辐射导致衣物着火,应迅速倒地滚动灭火,或用水、潮湿物品扑灭火焰,不可惊乱跑,以免风助火势。
6)爆炸造成的出血,特别是喷射状的动脉出血,必须迅速进行止血自救。一般应迅速采取指压止血,或用弹性较好的带子捆压住出血口的上方(近心端)进行止血。保护好伤口,打120等待救援。
7)若密闭空间内烟味太呛,可用自来水、矿泉水、饮料等润湿布或纸巾,捂住口鼻,防止因吸入烟雾和毒气引起的室息。
8)平稳后,立刻呼救,拨打110、119、120向公安、消防及医疗机构求救。报警及求救时注意讲述内容:
①地点讲清。应讲清险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若地形、地貌复杂,应告知周围标识比较明显的建筑物、公交车站、单位名称、门牌号或明显的地貌特征等。
②说明险情。应简要说明出险的原因,以及需要提供何种帮助。
③留下姓名。报警人应留下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等。
④有条件时,可提前到附近标识比较明显的地点,如路口或巷口,等候并指引救援人员。
注:一定要避免次伤害!
7、爆炸事故的防范
生活中爆炸事故的预防
保证液化气使用的安全,在平时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用液化气时要把
阀门关上,还要定期检查管道、软管等是否漏气,平时还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
1)检测液化气是否泄漏可用下面的方法:
(1)嘎觉:家用液化石油气中珍有臭剂,漏出时会有异味。
(2)视觉:液化石油气外泄,会在空气中形成雾状白烟。
(3)听觉:会有“嘴晰”的声音。
(4)触觉:手接近泄漏处,会有凉凉的感觉。
家中一旦发生液化气泄漏,不要惊慌,按下面的步骤处理:
(1)立即关闭液化石油气开关。
(2)千万不可开启或关闭任何电器开关
(3)轻轻打开所有门窗并迅速逃到户外。
(4)立即报警。
2)手机电池如何防爆炸
在日常使用时应避免将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与金属物接触,如果需要单独存放,应放入安全可靠并且绝缘能力较好的电池盒中。
避免置于环境温度过高,如夏季暴晒并且封闭的车厢内部、烤箱等高热源附近。
锂电池需要经常使用才能使其达到最佳的寿命,当需要长期放置时,按产品说明书将其充至指定电量并存放于相应温度的环境中。
如充电器已经显示为充满状态(有些充电器会继续滑流充电)时,应及时拿出电池,避免长期放置在通电状态下的充电器中。
特别提示:避免在充电状态下使用手机(如打电话、玩游戏等)当电池损坏或电量下降明显时,应送至指定的回收站进行回收,不可随意丢弃。
当电池损坏或电量下降明显时,应送至指定的回收站进行回收,不可随意丢弃。
3)家用电器如何防爆炸
阅读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了解家用电器适用范围。
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时间越长,其工作温度越高。高温季节尤其不宜长时间使用。
选择适当的放置位置,保证良好的通风。
防止液体进入电器,不要使电器受潮。尤其在梅雨季节,要每隔一段时间使用几小时,用其自身发出的热量来驱散机内的潮气。
电器使用后勿忘切断电源。
4)发现可疑爆炸物怎么办?
(1)不要触动。
(2)及时报警。
(3)迅速撤离,疏散时不要互相拥挤。
(4)协助警方的调查。目击者应尽量识别可疑物发现的时间、大小等特征,如
有可能,进行照相或录像,为警方提供线索。
十八、核与辐射事故
辐射指的是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扩散。
辐射按其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天然辐射主要有三种来源:宇宙射线、陆地辐射源和体内放射性物质。
人工辐射源包括医疗使用的放射性诊断与治疗所使用的设备和药物(例如X
线、放射性碘等)核武器爆炸引起的核尘埃、核电站所使用的核反应堆等。
天然辐射在环境中的分布十分广泛。在岩石、土、空气、水、动惧物、建巩
料、食品甚至人体内都有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踪迹。生活在地球上,每个人都无法避免放射性照射。
据有关资料统计,天然辐射导致的个人年辐射剂量(又称为本底辐射),全球平
均为2.4mSv(毫希弗),我国平均为3.1mSv。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天然辐射水平对健康无影响。
现代社会,核技术已在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典型的例子就是核能发电。
在医学上核技术可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
工业上,经射线照射的电缆绝缘性能、使用寿命显著提高。
农业上,核照射用于灭虫杀菌、食品保鲜、育种和水利工程。
通常,射线并不可怕,只有在人体意外遭受过量的射线照射时才会广生功香,使人致病、致癌和致死。无论医学、工业、军事等用途,合理使用放射性物质均是安全可靠的,一次小于0.1mSv的辐射对人体并无影响。
然而,工业核事故、核意外,对个人、群体造成伤害,核武器甚至威胁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受照射时间越长,受到的辐射剂量就越大,危害也越大,一次性遭受4000mSv会致死。
原子弹是核能的一种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实现了可控的链式裂变反应。核爆炸时,巨大的能量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释放出来,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
气体强烈地向四周膨胀,压力波5秒钟可以传播到远至2000米的地方,摧毁途经的一切,大量人员直接死于高压挤压,问接死于房屋倒場。核爆炸时的火球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高达几十万度,发射×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如此骏人的高温辐射会把大部分物体烧焦、熔化、致死。
案例1:“二战”后期,美国于1945年8月6日在日本广岛投放原子弹“小男孩”,城市中心12平方公里内的建筑物全部被毁,全市房屋毁坏率达70%以上。据日本官方统计,死亡和失踪人数超过7万人。
8月9日美军又在日本长崎投放第二颗原子弹“胖子”,当时的长崎市人口有24万,战后估计死者约达14.9万人,而建筑物约36%受到全面烧毁或破坏。
核事故和放射事故又称核能外泄,当核能装置发生故障时,释放出放射性物质
到周围环境中;或放射性材料储存、使用及转运过程中所发生的放射性、毒害性、
爆炸性事故。
核事故所产生的核能辐射远比核武器的威力小,辐照范围亦小,但有时也能造
成一定程度的生物伤亡。
案例2: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前苏联与克三境内普里皮亚季附近的切小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大量高能辐射物质释放到大气层中,这些放射性尘埃覆盖了大面积区域,辐射剂量是“二战”期间广岛原子弹爆炸的400倍以上。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经济上,这场灾难总共损失大约两千亿美元,是近代历史中代价最“昂贵”的灾难事件。
前苏联当局在事件发生之后36小时,就开始疏散住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围
的居民。在1986年5月,即事件发生后1个月,约116000名住在核电厂方圆30公里(相当于18英里)内的居民都被疏散至其他地区。然而辐射所影响的范围其实超过方圆30公里。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辐射危害严重,事故后前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
15年内有6万~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不同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追疏散。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随大气扩散,造成大范围的污
染。放射性物质沉降在前苏联西部广大地区和欧洲国家,例如:土耳其、希腊、摩尔多瓦、罗马尼亚、立陶宛、芬兰等国家。全球共有20亿人口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27万人因此患上癌症。
案例3: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东方外海发生规模9.0级的地震,地震引发海啸,海啸冲进福岛第一核电厂,引起电路故障,进而造成一系列设备损毁、堆芯熔毁、辐射释放等灾害事件,为继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以来最严重的核电事故。
2013年7月22日,东京电力公司首次承认,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被污染的地
下水也正渗漏入海。
2023年8月22日,日本政府举行相关阁僚会议后宣布,从24日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入海洋。
2023年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预计整个排放期将持续30年左右。
核事故对人体的伤害主要为核辐射,也称为放射性。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
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会产生核辐射。核辐射破坏细胞的正常功能,并可以产生致癌、有毒物质,使人患急性放射性病,在短期内死亡,或对下一代影响极大(致畸)。
目前,普通民众可能接触到的人工辐射源可来自:
①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
②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核燃料的产生、使用与回收、核燃料循环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三度”,能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
③医疗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污染已成为主要的环境人工污染源;
④放射性物质使用单位因运输事故、遗失、偷窃、误用,以及废物处理等失去控制而对居民造成大剂量照射或污染环境:
⑤一般居民消费用品,例如带有放射性的建筑石材等。
核辐射分为内辐射和外辐射两种。内辐射是指放射性物质通过呼吸道、皮肤伤口及消化道进入体内,并沉积在体内,在体内释出α粒子或β粒子对周围组织或器官造成照射,导致器官的损害。外辐射是指放射性物质附着在皮肤、衣服上,或近距离接触这些物质,由于放射线可穿透一定距离,导致身体损害。核事故中,
放射性物质一般以空气和水为途径进入周围环境,在环境中经不同的照射途径,包括食物链最终到达人体。
人体如果短时间内遭受大剂量电离辐射会引起全身性疾病,称为急性放射病。
大剂量电离辐射会对人体各器官系统造成损伤,根据主要受损脏器和症状,分为: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多在2周内死于严重感染和出血;
②肠型急性放射病,多在2-3周内死于严重腹泻引起的脱水和多脏器功能衰竭;③脑型急性放射病多在3天内出现循环衰竭和休克。
临床表现:急性放射病的主要症状有频繁呕吐、严重腹泻、出血、高热、腹痛、肢体震颤、昏迷等。皮肤受到急性放射性损伤可有灼热感、红斑、水肿、水泡、溃烂等。此外,心血管系统受到大剂量辐射还可以引起心血管型急性放射病,患者很快死于心源性休克。急性病程中,患者迅速消瘦、精神菱摩,可以发生严重感染、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由X射线、γ射线和中子等辐射引起;当累计剂量达到
1500mSv以上时,可发生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的表现,并伴有其他系统症状,包括神经系统症状(乏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出血倾向(牙龈渗血、鼻出血、皮下瘀斑等)皮肤改变(毛发脱落、长期不愈合的溃疡等);男性患者有性欲减退、阳痿、女性患者出现月经失调、痛经、闭经等。
十九、洪灾(泥石流)
一、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
100-250毫米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二、观念:
1、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2、自救为主70%,救援为辅30%。
3、学会游泳。
三、洪水到来之前
1、城市排水系统是重要的防洪设施,不要将垃圾杂物丢入马路下水道,以防堵塞。
2、熟悉周边地形,注意低注危险的地方,确认避难场所和逃生路线(包括上班与上学的路线)。
3、暴雨前在室外工作、旅游的人尽快回到室内,地下工作的人尽快回到地面上来。暴雨期间,除非必要尽量不要外出。
4、海滨城市或洪泛区的人,要注意天气信息和景区安排;切不可因观看“风景”而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5、发现水库有险情要及时向上级汇报,逃生为第一原则,切不可因收拾财物而错失逃生机会。
6、洪水到来之前,为避免损失,首先应在门槛外垒起一道防水墙,最好选用沙袋,即麻袋、塑料编织袋或米袋、面袋(紧急时用塑料袋)装入沙石、碎石、泥土、煤渣等,然后再用旧地毯、旧毛毯、旧棉絮等塞堵门窗的缝隙。沙袋以长30厘米,宽15厘米为宜;如预料洪水会很大,门槛外也需要堆上沙袋。
马桶、老鼠洞、下水道等都要堵死,或安装回流阀;可用胶带纸密封所有的门窗缝隙,多封几层,防止洪水浸入。
7、远离洪水时危险的地方:
城市:被水湾没的地方;下水道和容井附近;电线附近;危房内和周围化工厂和危险品仓库附近。
乡村:河道、水库、渠道、涵洞;危房内以及周围;电线杆和电线附近围垦区、行洪区。
8、通过电视广播等获得信息,观察洪水到来的迹象,邻居间互相提醒一定要几个人结伴行动,最好穿系带子的鞋。
要在水没到膝盖之前完成转移,因为水没到腰部后移动会非常困难不要开车转移,开车经过洪水区是非常危险的。
家有老年人、婴幼儿、长期卧床者、残疾者等要及早向有关部门汇报做好提前撤离的准备。
一些患疾病的老年人,逃生时注意携带急救药品,例如治疗心绞痛、心衰等疾病的药物。需要每日按时服用的药品也要准备充足。
如果您有宠物,请提前送往宠物避难所。
9、室外人员
遭遇突如其来的洪水或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迅速逃离汽车、桥底、地下通道等低注地或容易被水冲走的场所,就近快速寻找高地、山坡、楼房屋顶等坚固场地藏,千万不要顺水流而行。
10、撤离前,关闭总电源与煤气,关闭水源。切忌不可因贪恋财物、抱有绕幸心理而失去逃生的机会。
11、备足1周生活用品:
(1)食品类(推荐压缩饼干)、饮用水(推荐纯净水)
(2)双肩包、手机(挂绳)+数据线+充电宝、救生衣、救生圈、救援绳、口哨、打火机、手电、必备药品、登山杖、长木棍或竹杆、塑料水桶、救生筏等。
12、城市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如必须外出,应绕开积水严重的地方。
不要企图穿越被洪水渣没的公路,往往会被上涨的水困住。要注意观察脚下,防止失足落入暗井、沉井、地坑、施工坑道等,最好贴近建筑物或在马路中央行走,因为容井一般都设在路边。积水水压可以冲开容井盖。故如发现附近有游涡应小心绕行,否则会被卷入、落入井中。
案例:
2013年3月22日晚9时许,湖南省长沙市突降暴雨,电闪雷鸣。**大厦旁的赤黄路一片汪洋,一名21岁女大学生不慎落入下水道,随即被急流卷走。2个月后,尸体在湘阴县**镇被发现。
2013年6月9日,广西南宁突降暴雨,城区内涝,悲剧再演,一名女士不慎掉进下水道失踪,两天后,尸体在*** 被发现。
13、乡村遭遇洪水时,要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离开低注可能渣没的地方,寻找地势较高、不容易被水渣没的地方转移,如堤坝、平台等。
不要在山体旁、悬崖下、沼泽地及附近通行。
山洪流速急,涨得快,不要轻易游水转移,也不要过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
如果非过河不可,尽可能从桥上通过:如果无桥,要寻找宽广的地方通过,溪面宽的地方通常都是比较浅的地方。那些为了出门方便赶时间,就近随意过河、过桥、过渡的人群,最易出现危险。
几个人一起时,可以互相之间用绳子牵着走。尽量不要单独一个人行动,一旦发生意外,有陪伴可及时施救,禁止在洪泛区钓鱼,不要打捞浮财,以免发生意外。四、洪水到来之后
1、地下室逃生
在地下室居住的居民要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尤其是洪涝灾害的警报,及时转移。一旦雨水倒灌情况严重无法脱身,应尽可能寻找可用于救生的漂浮物,尽可能地保存体力,沉着冷静,等待救援。
2、地铁逃生
如果列车无法运行,乘客要在乘务员的指引下,有序通过车头或车尾疏散门进入隧道,切勿擅自跳下轨道以防触电;站台突然停电,很可能是该站的照明设备出现了故障,在等待工作人员进行广播和疏散前,请原地等候。
列车在运行时遇到停电,乘客千万不可扒门离开车厢进入隧道。
3、地下商场逃生
地下商场出现倒灌时,被困人员要听从指挥、自觉有秩序地疏散、撤退,向高层转移。注意避开货架和玻璃柜台。避免乱拥挤,发生摔倒和群体踩踏事故。
4、躲避砸伤
暴雨期间,房屋倒場时的逃生要点:
(1)如果您在室内:利用写字台、桌子或者紧贴内部承重墙(三角空间)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
(2)如果您在室外:远离建筑区、大树、街灯和电线电缆;
(3)如果您在汽车里:尽快靠边停车,留在车内。
切记不要把车停在建筑物下大树旁、立交桥或者电线电缆下。
如果洪水来临时,房屋地势较低,又不坚固,应迅速撤离到高处無避如果来不及就上房或上树。土墙、干打垒住房或泥缝砖墙,经水浸泡随时都有培場的危险。
5、洪水来了怎么办?首先应该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避险,然后与救援部门取得联系。在建筑物内尚未被流没时可先转移到上层房间,如是平房就可上屋顶。
警告:不了解水情时,一定要待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不要贸然下水以防被洪水冲走。
被洪水困在建筑物内洪水来临时,转移到屋顶后,除非大水可能冲跨建筑物,或水面没过屋顶被迫撤离,否则最好原地不动,等水停止上涨。
在屋顶时,可以随机利用周围的材料架起防护棚。
如果洪水迅猛上涨,最好到屋顶或爬上高树,或者乘自救木逃生及时发出求救信号,争取被营救,夜晚可利用手电发出救援信号特别强调:不要攀爬电线杆。
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特别是独自游水转移(以防被洪水冲走);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以防触电或雷击):也不要爬到泥坏房的屋顶(以防跨場)。
6、落水后的逃生
如果会游泳,迅速游向最近而且最容易登陆的岸边:
不会游泳者不要因紧张害怕而放弃自救,落水后应该立即屏气。在挣扎时利用头部露出水面的机会换气,并寻找可以抓住的物体。再屏气,再换气,如此反复,就不会沉入水底。
将落水者从水中救起时,施救者必须注意自身安全。不会游泳的人不应下水救人,而应寻找救生设备抛给落水者。
从岸上或船上拉起溺水者,或向落水者抛绳索、木板、树枝等,将落水者拉向
岸边。
7、如果涵水者心跳已经停止,则尽快进行心肺复苏。先清理口腔里的异物。在给予2次人工呼吸后,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100次/分的频率按压胸部,按压30次后再给2次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30:2的比例交替进行,建立人工循环,促进心脏复跳。
8、汽车司机怎样应对暴雨积水?
遇险要保持冷静,切忌把时间一味浪费在打电话求援。远水不解近渴要勇于自救,更不可惊失措、坐以待毙。
城市突发大量降雨,常造成低注处路面积水,威助车辆和车内乘客生命安全在水中要非常小心地驾驶,观察道路情况。行车前方见有积水,如能明确积水很浅,应慢速通过。如果积水深或积水深度不明,除非前面已有车辆通过,否则不可
贸然过河。
如果车在积水中熄火,不可再次点火,应弃车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9、水中车门打不开怎么办?
如果汽车沉没水中,且车门打不开,是非常紧急的情况。应保持冷静车内进水是个缓慢的过程,还有数分钟的逃生时间。
选择车门逃生是最佳渠道。
车外的压力高于车内是车门打不开的主要原因,待车内进了一部分水后车内压力有所升高,再努力一次争取撑开车门逃出。如果还是打不开车门,设法砸碎车窗玻璃爬出。车内应常备安全锤,如果打不开车门,果断用安全锤砸碎车窗玻璃。
一般玻璃边角处较易砸碎。有时在车内积水到一定程度,使车内外水压差变小时,易于击碎玻璃。强调的是,安全锤不是万能的,在狭小的车厢内击破钢化玻璃难度很大,还会延误宝贵的逃生时间。

司机头枕的正确操作是撬,而不是硬砸玻璃,将头枕钢管插入车窗缝隙用力撬动,车窗就会应声而裂。
10、遇山洪如何逃生?
在山区,突遭暴雨侵袭,河流水量会迅速增大,很容易引发山洪山洪具有突然性和暴发性的特点。
山区暴雨少则几分钟、多则半小时,就有暴发山洪的可能不可掉以轻心。
对于旅游者,天气突变时一定要服从景区管理,听从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建议,停止旅游,尽快下山,及时采取避灾措施。
案例:2009年7月11日,重庆34名自助旅游团前往万州潭峡探险,领队不听当地居民劝阻,一意孤行率队进峡,山洪暴发,酿成20人死亡的惨剧。
在山区行走和中途歇息中,应随时注意场地周围的异常变化,警醒自己和同行者可以选择的退路、自救办法。上游来水突然混浊、水位上涨较快时,须特别注意。
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不要在山谷和河床扎营。
案例:2012年7月21日8名“驴友”在某山区河道边宿营,夜间突降暴雨形成山洪,将宿营帐篷冲走,8人全部落水,2人死亡,1人失踪。
当突然遭遇山洪袭击时,要沉着冷静,千万不要张,并以最快的速度撤离。逃离现场时,应该选择就近、安全的路线沿山坡横向跑开。
错误:顺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

十七、伤员转移与搬运
1、原则:伤员受伤严重或有多处创伤,应就地检查并早期处理(止血与包扎),当环境不安全(附近有燃烧的油罐或液化气罐,或地震现场等)时,必须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方。方法如下:
2、扶行法:伤员意识清,单侧下肢受伤但无骨折,上肢没有或轻伤。
3、背负法:意识清、老弱或年幼、体型较轻,长距离运送的病员。
4、拖行法:下肢受伤或有骨折,必须用毛毯或被褥等移动。
5、爬行法:适用空间狭窄或有浓烟的环境转移伤员。
十九、心肺复苏
当120急救人员赶到前,我们能做些什么?
胸外按压+人工通气,如果有AED(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时,我们要学会使用。
1、识别心、肺功能与开放气道
2、按压部位:双乳头与胸骨联线交点。
3、胸外按压时提醒注意
(1)手法 无固定(只要手掌根用力即可)。
(2)在120到来前我们只需要持续胸外按压!
4、开放气道原理 (图解)
(1)在人工通气前,先要开放气道,然后捏住病人的双侧鼻孔口对口用力吹气,当对方胸廓起伏时,证明通气有效,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的比例是30:2 。
(2)双人操作人呼通气时,胸部按压一定要停止。                              
(3)如果不愿意为病人口对口人工通气时,只要持续胸外按压也可以!
5、高质量 CPR 的具体要求
(1)按压的频率:100-120次/分。
(2)按压部位与深度:双乳连线的交点;5-6厘米。
(3)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
(4)保持有效通气,但时避免过度通气。
(5)尽可能减少中断的次数(如果必须中断,例如移动体位、轮换、识别与评估等时间<10秒)。
附:溺水救援
• 迅速从落水者后面靠近,避免被抓住。
• 托起头部,两人均采用仰泳。
• 上岸后,必要者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 高声呼救,获得他人帮助并拨打急救电话120。
对溺水者抢救注意事项
(1)先排除气管与肺部呛入的水。
   如心跳呼吸停止,排水时间要短,心肺复苏时间要长,如水温过低复苏时间进一步延长,如冰水中溺水。
   如心跳呼吸未停止,排水时间要延长,必要时可倒立式
   排水。
(2)复苏时胸外按压的频率与深度是关键,紧急时直接胸外按压。
(3)胸外按压不中断的同时让周围人拨打120。
(4)如果个人不会游泳与水下的情况不明时,坚决不能孤身跳入水中施救。
(5)坚决禁止众人一字排开手拉手的下水营救落水人员的方式。
(6)营救落水人员,尽可能寻找救生圈或长绳、长木棍做为营救工具。
(7)心肺复苏时间一般30-40分钟。
6、AED(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

AED(电除颤) 的特点
(1)安全可靠
(2)准确性高
(3)反应迅速
(4)操作简单
三个按钮:绿-开关;黄-识别;红-除颤。
两个电极:A-左胸心尖;S-右锁骨下胸骨右缘。
(5)体积轻巧
(6)一机多用(除颤+监护)
AED(电除颤)的操作
(1)当 AED 语音提示除颤时,首先选择除颤,再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也就是CPR 。
(2)无除颤心律时,多为无除颤心律或直线)先做CPR。
(3)强调一次除颤后不做生命评估,而是立刻做5个周期的30:2的CPR,大约时间2分钟。
(4)患者胸前有金属配件须移开,胸部潮湿可用毛巾擦干;女性胸罩有钢圈,因此,要移开;清理干净患者身上的药膏;避开如病人安装有心脏起搏器(将电极片移开),总之,干净、干燥、无金属、无人接触。
十九、海姆立克急救法
1、海姆立克氏”是美国外科医生 海姆里斯 于1974年发明的一种针对气管异物的急救法,该方法操作易学、易会。其具体操作方法是:
2、意识尚清醒的病人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抱病人,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病人腹部正中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对老人要注意)。

二十、如何应对国外突发事件
1、出发前通过网络与新闻媒体了解国外目的的情况,如果时局不稳应该推迟出发的时间,必要时取消行程。
2、出发前要向有国外旅游、工作生活经验的人或正规旅行社了解一些常识与注意事项。
3、出发前要到保险公司了解一下关于出国的相关保险种类(提前准备小本记录需要了解事项、保险公司业务员的联系方式,包括医疗费)。
4、初次出国旅游建议参加正规旅行团,这是我们在国外的主要依靠。
5、出国前后要了解国外当地的中国大使馆、中国领事馆、华人团体及当地警察局的地址、报警电话、路程等,必要时可向他们求救,还有飞回国内的航班、机票、路线等相关信息,也要了解当地正规出租车的情况。
6、护照一定保管好,任何组织与任何人不得扣压护照。
7、出国前了解在国外要准备当地手机卡与导游、带队及家人、朋友等保持联系。
8、出国前要了解在国外的风俗、忌讳事宜与法律。
9、在国外,不建议单独出来逛风景、夜市,小团伙出来前要告知导游、带队人,同时,带上居住地的地图、用笔记本写上“英语与当地外语的文字求救”,例如:“我是中国人,请问中国大使馆或领事馆在哪里?谢谢!”
10、离开居住的酒店等,要用手机拍下酒店的招牌、大门与周围的建筑物;用手机微信定位出发地点。
11、出国时,个人不要佩戴贵重的首饰、名贵手表等,衣物与鞋要备两套(正装与休闲装)。
12、出国后要及时通过国外导游了解当地的情况、注意事项及整个行程(包括文化、风土人情、饮食特色与治安情况)。
13、如果遇到突发事件,不能联系导游时要在第一时间向当地的警察局了解情况,之后,再通过新闻媒体了解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决定是否返回中国。
14、在国外与人打交道要养成用手机录音、录像的习惯,备用。
15、绝大多数境外旅行保险的第二大保险责任——医疗救援及费用类保障中,暴乱也被列在除外责任项中。如果游客因暴乱遭受意外伤害事故,保险公司可协助被保险人联系救援公司提供救援服务,但相应费用需要游客自己承担。
虽然可能需要自费,但如果发生暴乱这样紧急的事件,又无法通过政府等公共机构获得援助,请国际救援公司来救助自己,也是一种解决对策。
国际救援服务机构提供的具体境外紧急救援与医疗项目:包括安排住院并垫付医疗费用、转院治疗、转运回国、安排子女回国、遗体或骨灰运送回国安葬和行政援助事宜等。
16、出国前,要自备一些药品:创可贴、抗感冒药、治疗肠炎药如黄连素与泻立停、绷带、一次性换药盒及防蚊虫叮咬的清凉油等。
17、在国外,除水果类要剥皮外,尽可能不吃生食类食品,水要烧开后喝(国外的细菌、病毒与国内品种、耐药性不同)。
18、用人民币换一些当地的钱,备用。
19、出国在外,安全第一!
答疑

张吉泉老师的相关内容

管理技能讲师|企业战略讲师|网络媒体讲师|营销服务讲师|职场技能讲师|人力资源讲师|党政爱国讲师|财税金融讲师|生产管理讲师|其他类讲师|内训课程|讲师列表|手机版|

讲师库 | 讲师列表 | 账号登录 | 立即注册 | 网站地图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2698 | 京ICP备2024062795号-1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