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光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 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兼职教授 北京大学法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浙大天则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 《中国社会科学评论》主编
研究领域: 《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 《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
个人简历:
1959-1963年 西北大学
1963-1966年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读研究生
1966-1979年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
1979-1999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工作
1999-现在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 主要作品:
《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合作,副主笔)1990,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经济结构与经济效果》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个人权利和国家权力》1996年,四川文艺出版社
《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1996年,中国经济出版社
《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199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制度、主体、行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反思》199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主要贡献:曾参与“六五”经验总结,“七五”国力预测,“八五”改革大思路,2000年的中国,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深圳和海南发展战略研究。亲自主持了市场化过程中的宏观经济稳定,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目标管理:宏观经济学,中国贸易保护代价的测算,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核算等重大课题,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著作20多部,英俄文译著5部(篇)。 主要代表作:《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副主笔),“Measuringthe Costs of Protection in China”(合作),《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制度·主体·行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反思》,《经济自由与思想自由》,《中国转型中的制度结构与变迁》。主编有《中国制度变迁案例研究》(共四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共四集)等。 01,《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02,《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副主笔),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初版,1992、2003年再版。 03,《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04,《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05,Measuring the Costs of Protectionin China,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Unirule Institute ofEconomics, Washington, DC 20036-1207(《中国贸易保护代价的测算》(合作),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和北京天则经济经济研究所),1998 06,《繁荣的必由之路》,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07,《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08,《制度·主体·行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反思》,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09,《经济学(家)如何讲道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10,《政策与体制联动――市场化进程中的宏观经济分析》(主笔),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经济自由与思想自由》,台海出版社,2004年版。 12,《中国为什么缺少像样的企业家》,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中国转型中的制度结构与变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主编书刊 01,《中国经济学――1994》,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02,《中国制度变迁案例研究》(第1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03,《中国制度变迁案例研究》(第2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04,《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第1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05,《中国经济学――1998》,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06,《市场化与宏观稳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07,《中国制度变迁案例研究》(第3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08,《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第2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09,《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第3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0,《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第4集),山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1,《思考变迁――天则双周学术讲演系列》(之一),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纵议天下――天则双周学术讲演系列》(之二),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探究心灵――天则双周学术讲演系列》(之三),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中国社会科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评论出版社(香港),2002-2003。 15,《中国社会科学评论》,法律出版社,2004—。 获奖记录1984、1986、1990、1992年 四次获孙冶方经济学著作奖和论文奖,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软科学一等奖,2005年获第二届中华经济英才特别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