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解析 文 学 课时设计:6 小时(1 天) 一、全球背景:当代国际体系的缘起与变迁 (一)地球上本没有国境线:全球化的黎明(二)西方文明“走出去”: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大航海、殖民扩张 (三)大国系列:葡西荷英法德日俄美、一战前全球基本瓜分完毕(四)霸权内战:一战、二战、冷战,“英联邦”与“独联体”(五)西方扩张的比较:日耳曼系、拉丁系、斯拉夫系,殖民模式(六)非西方文明:“旧大陆”文明的命运、“新大陆”文明的结局(七)20 世纪国际体系的冲击与变迁:德国、苏联、美国 (八)再审视:1415-1999、1492 至今,欧裔移民全球分布与欧洲语言 文化的全球化、确定全世界的国境线、签证护照外交制度 (九)当代美国霸权的实际支柱及重新审视: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霸权系 列最后篇章、英语民族全球强势扩张与成功统治、局部的战略收缩与调整、中美历史文化差异 (十)21 世纪初以来:全球化时代潮流与当代国际体系的博弈 二、中国视角:“一带一路”战略与外向型国家建设
(一)历史的遗产:中国与中华、从“华夷”到“万国”、“国际”与“天下”
(二)两宋之际:理学、中华文化从“外向”到“内向” (三)近代以来:被迫开放、沿海中国与内陆中国博弈、从1792 到 1992、 禁海政策、东南沿海华人外迁、“黄祸论” (四)制度设计:苏式宣组体制、英美经济体制、未来的博弈 (五)21 世纪初以来:“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国人将大 规模走向世界、开启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六)未来国民视野的变迁:从全国化到全球化 (七)未来国民性的变迁:从“内向”到“外向” (八)当代国际格局:“春秋战国”、回到先秦、新“天下观”、全球治理、 中国本位与中华本位、游戏规则与国际话语权、加快构建中国自己 的国际战略理论体系 (九)学术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明比较研究、抽象化概念化过多、“粗 糙”研究过多、国别化研究欠缺、母语研究欠缺 (十)建设外向型国家:面向西方与面向世界、器物制度文化、中华文化“走 出去”、文艺复兴与大航海并重、两个全球化 三、“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内涵与外延 (一)“一带”与“一路”:张郑路线,互联互通,“走出去” ,16 字总结 (二)经济内涵:经济全球化与生产要素全球配置、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环保压力与国际产能合作 (三)疏导冲动:资本冲动、劳动力冲动、市场冲动、互联互通、投资便 利化、人员往来便利化 (四)国内区域协调发展:西北通道、西南通道、东部转型、东北困境 (五)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东北亚区域经济、中国东盟自贸区 (六)规避三大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 (七)人口政策的调整契机:危机、博弈、新思路、节流与开源 (八)内部不稳定因素的外部化:若干内部不稳定因素 (九)缓解国内争论:左右之争、地域之争、进退之争等 (十)农村现代化问题的新视角:城市化与全球化并举 (十一)中华文化的全球化:中国的“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 (十二)利益趋同性与合力:政府宏观、企业中观、个人微观 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风险与挑战 (一)贸易话语权缺失:国际产能合作、国际贸易规则 (二)金融话语权缺失:国际金融秩序、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国际化 (三)企业管理挑战:跨文化背景的管理难题 (四)政治风险:危机、动荡、内战、反恐 (五)国内制约:国民全球视野欠缺、国内政经体制局限 (六)软环境挑战: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宗教差异、民族问题 (七)国际关系挑战:地缘政治搏弈、大国干涉制约 (八)人口跨境迁徙:文化差异、西部压力、中巴经济走廊 (九)资本跨境流动:金融风险管控、投融资体制、外汇管理体制 (十)国际化人才培育:跨专业、区域国别研究稀缺、师资限制 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投资热点与商机 (一)去产能行业的商机:钢铁、煤炭、水泥、造船、玻璃、有色金属、炼 化、建材、电力、汽车等 ;沿海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海外转移(二)重点发展创新型企业商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材料、人工 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航空、航天、航海(三)互联互通的商机:国际工程承包:铁路、公路、机场、港口 ;电子 商务、快递物流业的国际化(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商机: 媒体、教育、文化 (五)人口跨境迁徙的商机:留学服务、移民公司、海外地产、海外酒店旅游、海外中国超市、海外中国餐饮等、海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外国人来华带来的商机 (六)其他投资热点:海外农业开发、海外安保公司、 对外劳动力输出、海外自然资源开发与进口、金融服务国际化、人口政策调整商机、海外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 六、课程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