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型高绩效团队》 【课程概述】 绩效是衡量一个团队建设与管理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衡量一个管理者管理能力的高低更多的要看员工的具体表现。如果团队中员工毫无动力的在工作岗位上机械式的工作;缺乏对工作的热爱,没有任何激情,没有责任意识、无法推进业绩提升等现象,那就说明团队管理存在很大的缺失。如果团队管理者对团队发展不同阶段的管理思维与管理动作出现偏差甚至错误,将会导致情况的进一步恶化,员工开始产生抵触,同事之间不配合;只关心自己能拿多少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再多的制度也有人钻空子;面对公司的考核很多人都是无所谓的态度,以至于团队发展缓慢,效能无法得到释放……… 那么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到底应该如何来建设与管理呢?有没有一种管理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激活团队和组织,使员工能够创造性工作,而不是被动完成任务;使员工能够主动超越目标,而不是应付考核;使人与人之间更顺畅的沟通,更默契的配合?《打造新型高绩效团队》课程从组织、文化、人性、制度等层面对团队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并提供具体的工具与方法,从而更有效的提升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并且在组织内部形成全员参与下的相互激励与相互学习、辅导的高效能管理模式,推动企业管理升级。 【课程收益】 1、掌握团队激励的方法并现场调整团队的整体士气与学员的团队合作心态; 2、了解高绩效团队建设与管理的主要瓶颈和误区在哪里; 3、建立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并掌握增进团队信任的具体措施; 4、掌握高绩效团队中绩效推进的管理方法、技巧与工具; 5、理解团队分与合,管理和被管理,竞争和合作等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实践管理技巧; 6、革新观念、迎向变革,提升思维,实现从管理能力向团队领导才能的升华; 7、建立高效团队的关键要素,如何在团队沟通,如何落实团队远景,如何构建团队文化;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方式】讲授、研讨互动、视频启发、案例教学、现场演练; 【课程大纲】 一、传统团队建设与管理方式引发的困惑 1、管理层次模糊带来的困扰 1)组织管理技术 2)职能管理技术 3)团队管理技术 2、领导过程中要解决的三个基础性问题 1)基本职业化素养 2)基本职业化能力 3)基础管理模式 4)素养与能力的提升方法 3、团队建设与管理中必须发挥的三个功能 1)绩效与价值功能 2)创新与成长功能 3)关系与协作功能 4、团队管理中绕不过的三个现实障碍 1)复杂性障碍 2)系统性障碍 3)适用性障碍 5、快速提升管理者领导力与执行力的切入点 二、高绩效团队管理新模式与基础能力 1、面对变化的适应能力 1)适应能力意味的三种行为 l 解决问题 l 接受环境 l 理性对应心理防御 l 心理防御引发的10种行为分析 2)提升适应能力的四种方法 l 跳出“等死模式” l 目标导向 l 有效落实 l 不断更新 2、创新与自我突破的能力 1)创新与自我突破的现实意义 2)常见的创新与自我突破的思维 l 否定性思维 l 差异性思维 l 扩展性思维 l 优化性思维 3)创新与自我突破的四种障碍 4)改善心智模式的七种方法 5)创新与自我突破的三个关键要素 l 信念(如何建立自信) l 专注(专注自检表) l 激情(产生激情的四个“多一点”) 3、团队管理的沟通能力 1)促进成长的沟通公式 2)促进改善的沟通公式 3)推动工作的“引导术” 4)如何建立畅通有效的沟通环境; 4、“全员互助”高效能管理模式分析; 5、实现“全员”的两个基础工作; 6、“全员”管理中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三个转变; 7、如何得到员工背后的“工作驱动力” 8、基于人性与组织互动的团队管理实践 9、基于工作与组织文化溶合的团队管理实践 三、高绩效团队领导与有效协作 1、团队领导 1)独立贡献者与管理者 2)管理与领导的区分 3)团队领导者在团队运行中发挥的6项作用 4)团队领导者打造团队行动力的5答核心手段 2、卓有成效的团队协作 1)培养团队精神 2)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3)团队行为曲线 4)建立团队信任的常用技巧 四、高绩效团队的激励技巧 1、物质激励手段设计 1)落实团队目标 l 寻找目标技巧 l 目标分解技巧 l 目标追踪技巧 2)确定团队物质激励模式 2、精神激励手段设计 1)成就激励 2)机会激励 3、激励制度设计 1)制订有效激励制度的基础:价值观一致 2)消除价值观差异的有效手段 4、激励制度执行技巧 1)常见问题:奖易罚难 2)问题根源:管理滞后 3)执行技巧:四步深入 五、企业管理者的“穿透力”塑造 1、公司的成长是艰难的过程 2、中国企业的达利克摩斯之剑 3、中国呼唤高素质的中高层职业经理人 【案例分析】中国A企业总经理的一天 【案例分析】美国B企业高管的日常运行 【资料分析】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排名 4、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穿透力素质培养的5Q模式 5、企业中高层管理者5Q模式的培养方法-成长与悟道 6、企业中高层管理者5Q模式的实列典范―松下幸之助 注:课程内容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