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下没有难找的讲师,职业讲师,商业讲师,培训师,讲师库-北京昭智教育

王海涛:员工培养与激励

[复制链接]

          王海涛老师主页

《员工培养与激励》
【主讲老师】王海涛MTP中层管理技能、执行力、领导力、文化建设 培训师
【课程背景】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企业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1.  培养低效化:63% 的管理者缺乏系统培养方法论,依赖 “经验传承” 或 “零散培训”,导致新员工能力转化周期延长 30%(数据来源:盖洛普)。
2.  激励失效化:传统 “薪酬驱动” 模式对 95 后员工效果递减,45% 的员工因 “缺乏成长机会” 离职(LinkedIn),而 62% 的管理者仍沿用十年前的激励手段。
3.  人才断层化:超 70% 的企业面临关键岗位人才缺口,却因 “重使用轻培养” 导致内部人才供应链断裂(麦肯锡)。
在当今竞争激烈且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发展与成功越来越依赖于其内部员工的能力和积极性。对于管理层而言,如何有效地培养下属并进行激励,成为了实现团队高效运作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课程通过深入剖析员工培养中的常见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引入人才培养的核心逻辑以及福格行为模型等科学理论和方法,旨在帮助管理层提升员工培养的意识和能力,掌握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和有效的激励技巧,从而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绩效表现,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培训时长】
2天
【课程价值】
1.   问题洞察与解决思路: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企业在员工培养方面的短板,并学习到针对性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为后续改进和优化培养工作奠定基础;
2.   掌握人才培养核心逻辑:更加精准地将员工优势与岗位需求匹配,构建完善的选、育、用、留全流程体系,同时实现从控制型管理向赋能型文化的转变;
3.   福格行为模型的应用:了解动机、能力、提示三要素对员工行为改变的关键作用,掌握如何通过激活员工内在和外在动机,降低学习与应用难度的方法;
4.   多样化培养方式的运用:学习并掌握在职训练(OJT)、脱产学习(Off-JT)、个人发展(SD)这三种培养下属的常见方式及其具体实施方法和要点;
5.   情景辅导模式的掌握:了解员工辅导的镜子效应理念,掌握针对不同类型的下属(如能力低意愿高、能力低意愿低等)采用不同辅导原则和方法;
6.   激励理论的深入理解:系统学习多种激励理论,包括人的四种假设、激励的心理学基础,加深对员工激励机制和心理需求的全面认识;
7.   激励方法的多样化应用:掌握一系列实用的激励方法,如双赢目标、科学授权、信任激励等,学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8.   培养与激励的协同融合:认识到员工培养与激励之间的紧密联系,学会将培养措施与激励手段有机结合,形成协同效应;
9.   团队凝聚力与协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团队共创、案例分析、讨论等互动式学习环节,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0.  企业绩效与竞争力的提升:通过课程所学的方法和技巧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员工个人绩效的提升,进而推动企业整体绩效的提升。
【课程纲要】
第一讲:员工培养的问题剖析与基础
课程导入: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地球上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这需要员工不断学习和成长。”——杰夫・贝佐斯(亚马逊创始人)
案例分享:亚马逊推行 “职业选择计划”,员工保留率提升 25%
一、培养下属的问题剖析
案例分析:某公司技术部新员工培养失败表现出来的问题
1.    部分管理层缺乏对员工培养的重视,认为浪费资源;
2.    难以把握员工需求,导致培养措施与员工期望不符;
3.    培养方式单一、激励手段有限,忽视员工精神需求和职业发展;
4.   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员工表现出消极怠工、敷衍了事的态度;
5.   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有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力提升有限。
二、人才培养的三大核心逻辑
1.    优势优先:通过测评和行为观察,将员工优势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
2.    系统赋能:构建“选-育-用-留” 全流程体系;
3.    文化驱动:从“控制型管理” 转向 “赋能型文化”。
三、福格行为模型
1.    动机(Motivation):激活员工的内在与外在动力
Ø  核心目标:让员工认同 “培养与发展” 对自身的价值;
Ø  明确 “个人 - 组织” 价值关联;
Ø  设计即时反馈与激励机制;
Ø  激发内在动机。
2.    能力(Ability):降低学习与应用的执行难度
Ø 核心目标:确保员工 “能做到”,避免因难度过高导致放弃;
Ø 简化学习过程;
Ø 提供资源支持;
Ø  匹配现有能力基线。
3.    提示(Prompt):在关键节点触发目标行为
Ø 核心目标:通过“环境设计” 让学习与应用行为自然发生;
Ø 员工培养中的实践路径:
Ø  场景化提示;
Ø  周期性提醒;
Ø  社交化提示。
四、福格模型对员工培养的价值
1.    系统性视角
Ø 员工行为改变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
Ø 是动机、能力、提示的 “三角协同”。
2.    精准干预策略:
Ø 当培养效果不佳时,可通过 “M-A-P” 三要素诊断问题:
Ø 是员工缺乏学习动机(如认为培训与自身无关)?
Ø 还是能力不匹配(如课程超出当前水平)?
Ø 或是缺乏行为触发(如学完后无实践机会)?
3.    从 “被动培养” 到 “主动成长”
Ø 设计 “低门槛、强关联、高频次” 的培养机制;
Ø 逐步建立 “我能行” 的自我效能感;
Ø 最终形成 “主动学习-能力提升-行为改变” 的正向循环。
第二讲:培养下属的三种方式
一、OJT:On the JobTraining ,在职训练
(一)什么是OJT
1.    OJT的定义
2.    OJT的好处和特点
(二)开展OJT的原则
1.    利他之心,员工成长
2.    传承文化,系统转变
3.    持之以恒,持续改进
4.    宽严并济,相辅相成
(三)不同员工OJT的要点
(四)OJT的流程
游戏互动:岗位上指导的步骤和流程
1.做给他看;2.说给他听;3.让他做给你看;4.让他说给你听;
5.让他试试看;6.放手让他干;7.回头看看。
二、Off-JT:off theJob Training,脱产学习
(一)需求评估与计划拟定
1.    组织分析
2.    工作分析
3.    个体分析
4.    需求调查
(二)培训实施与过程控制
1.    培训实施
2.    教务服务
(三)结果评估与学习反馈
1.    结果评估方式
2.    反馈常用方法
三、SD:SelfDevelopment,个人发展
第三讲:培养下属的情景辅导模式
一、员工辅导
1.辅导理念:镜子效应
2.辅导:给取之道
二、培养下属的流程
1.确定辅导对象
Ø  能力低、意愿高:给
Ø  能力低、意愿低:给+取
Ø  能力高、意愿低:取
Ø  D1—热情的初学者(案例分析)
Ø  D2—憧憬幻灭的学习者(案例分析)
Ø  D3—能干但谨慎的执行者(案例分析)
Ø  D4—独立自主的完成者(案例分析)
团队共创:面对不同类型的下属,辅导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团队共创:不同类型的下属,在工作中的状态和需求点是什么
2.挖掘辅导需求
Ø  指挥式
Ø  教练式
Ø  参与
Ø  授权式
案例分析:四种领导风格如何应用
情景领导测评与现场话术训练
3.明确辅导内容
Ø  K:知识
Ø  A:态度
Ø  S:技巧
Ø  H:习惯
4.确定辅导目标
Ø  短期目标
Ø  长期目标
5.    把握辅导时机
讨论:什么时机最适合进行辅导?
Ø  适合辅导的时机
Ø  不适合辅导的时机
第四讲:高价值的员工激励
一、员工激励的理论基础
1.   人的四种假设
Ø  经济人假设
Ø  社会人假设
Ø  自我实现人假设
Ø  复杂人假设
讨论分析:您认为奖励和惩罚哪种更有效?
2.   激励的心理学基础
Ø  XY理论:人性的基础
Ø  公平理论:公平的相对感受
Ø  双因素理论:激励要素和保健要素
Ø  成就理论:成就需要更需要满足
Ø  期望理论: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
Ø  需求理论:马斯洛的五层需求层次
案例分享:六大激励理论的应用原则和方法
激励的菜谱:哪些是主管领导可直接动用的激励方法
二、激励的基本原则
1. 激励的要素:安全感、归属感与成就感
2. 激励的基本原则一:黑白分明
3. 激励的基本原则二:奖惩及时
4. 激励的基本原则三:正反对称
三、激励的方法
1.双赢目标:让员工把公司的目标当成自己的事
案例分析:XX 科技公司的目标对齐困境
2. 用人所长:让员工优势最大化
工具方法:用人所长的四步法
3.科学授权:通过授权激发责任感
案例分析:什么工作可以授权?什么工作不能授权?
案例:海底捞的 “一线员工授权”
4.信任激励:以信任为基石激活团队协作
讨论:如何增强团队内部的信任度
5.晋升路径:多渠道晋升,满足多样化发展
讨论:如何设计公司内部的多渠道晋升路径
6.弹性工作: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效率
讨论:什么员工适合弹性工作激励
7.物质奖励:薪酬、绩效、福利、股权激励
案例:丰田“看板绩效体系”
8.特殊贡献:让员工愿意挑战重大艰难任务
案例:NASA“阿波罗勋章”计划
9.有效批评:把员工犯错变成改进的时机
工具:有效批评的六层次
10.情感激励:增加情感账户
讨论:如何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账户

王海涛老师的相关内容

使用道具

管理技能讲师|企业战略讲师|新媒体讲师|营销服务讲师|职场技能讲师|人力资源讲师|党政爱国讲师|财税金融讲师|生产管理讲师|其他类讲师|内训课程|讲师列表|公开课|

讲师库 | 讲师列表 | 账号登录 | 立即注册 | 网站地图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2698 | 京ICP备2024062795号-1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