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下没有难找的讲师,职业讲师,商业讲师,培训师,讲师库-北京昭智教育

张国清老师

[复制链接]
常驻城市: 浙江 » 杭州
张国清.jpg
张国清,
浙江师范大学哲学学士,厦门大学哲学硕士(外国哲学),浙江大学(西溪)哲学博士(外国哲学),荷兰伊拉莫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访问学者,哈佛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先后担任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法理与制度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社会理论与社会建设研究所所长,现为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代政治哲学、中国政治与社会理论。
教学课程:
1、《政治与社会理论专题研究》,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课程。
2、《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3、《社会伦理学》、社会学系本科生课程。
承担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正义论》评注(21FZXOO8)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正义论》诠释与批评(17ZXB013)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实用主义政治哲学研究(13ZXA016)
奖励荣誉
1、2002年,浙江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哲学 著作)二等奖。
2、2003年,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哲学 著作)三等奖。
3、2008年,浙江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基础理论 著作)二等奖。
4、2015年,浙江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基础理论 著作)三等奖。
5、2017年,浙江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基础理论 论文)二等奖。
6、2019年,浙江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基础理论 著作)一等奖。
权威期刊论文
[1] 张国清.分配正义与社会应得[J].中国社会科学,2015,05:21-39.(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2] 张国清.“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Social Desert”[J].SocialSciences in China,2016,02:61-76.
[3] 张国清.罗尔斯难题:正义原则的误读与批评[J].中国社会科学,2013,10:22-40.
[4] 张国清,曹晗蓉.契约、正义与和解[J].哲学研究,2013,05:106-112.
[5] 张国清,张翼飞.亚当·斯密和文明社会的四个隐喻[J].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03:48-49
[6] 张国清.和谐:一种提倡兼容的公共哲学[J].哲学研究,2005,06:30-34.(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7] 张国清.黑格尔理性宪政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09:60-61.
[8] 张国清.在善与善之间:伯林的价值多元论难题及其批判[J].哲学研究,2004,07:72-78.(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9] 张国清.公共危机管理和政府责任[J].管理世界,2003,12:42-50.
[10] 张国清.罗蒂与西方基础主义文化观的终结[J].哲学研究,1996,08:26-32.(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11] 张国清.罗蒂:再现论、反再现论和当代西方哲学主题的转向[J].哲学研究,1994,07: 34-41.(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SSCI和AHCI收录论文:
[1]  Guoqing Zhangand Ruut Veenhoven,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ical Advice: Can It Help Us FindHappiness Today?”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Springer, Vol. 9(3), pp. 425-443, September 2008.(SSCI和AHCI收录)
[2] Guoqing Zhang, “Between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Ronald Dworkin andConstructing An Ideal Jurist”[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Humanitiesand Social Sciences), Vol. 35. No.2. pp. 127-134, Mar. 2005. (AHCI收录)
         国家一级期刊论文
[1] 郭才华,张国清. 全球安全危机与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J].浙江大学学报,2021,03:48-60.
[2] 傅丽红,张国清. 马克思、罗尔斯和社会正义[J].浙江社会科学,2021,02:95-103.
[3] 张国清,杨雨莲. 在同情与公正之间——罗尔斯与斯密正义理论的隐秘关联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2020,03:185-197.
[4] 张国清,潘坤. 利己与利他均衡点的求皖——解决斯密难题的罗尔斯方案[J].浙江社会科学,2020,02:109-120.
[5] 钭丽珍、傅丽红、张国清. 共情和包容——罗蒂团结思想诠释与批评[J]. 浙江社会科学,2019,06:101-107.
[6] 张国清,何怡.欧盟共享发展理念之考察[J].浙江社会科学,2018,07:28-36.
[7] 张国清.作为共享的正义——兼论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J].浙江学刊,2018,01: 5-18.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8] 沈潜,王子谦,张国清.人民力量的回归——第三波民粹主义再评价[J].浙江大学学报,2018.03:74-85.
[9] 张国清.正义原则的证明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7,03:62-76.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10] 李哲罕,张国清.弗里茨·诺依曼和德国民主法治国的构想[J] 浙江大学学报,2017,06:225-234.
[11] 杨雨莲,张国清.庸官懒政的博弈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2017,01:138-147.
[12] 张国清,傅丽红,伏佳佳.革命和启蒙再出发[J].浙江大学学报,2016,01:28-38.
[13] 张国清,何怡.民族国家的观念[J].浙江社会科学,2016,07:22-35+155.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14] 张国清.分配正义在中国:问题与解决[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15,03:110-127.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15] 张国清,俞珊.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探析[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5,02: 16-21;(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16] 张国清.自然法和人为正义[J].浙江大学学报,2014,02:197-199.
[17] 黄芳,张国清.自由和管控:极端行为的微观治理[J].山东社会科学,2014,05:52-56.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18] 张国清.罗尔斯的良序社会理论及其批判[J].复旦学报,2014,04:16-23.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19] 菲利普·佩迪特,张国清.论三种自由[J].浙江大学学报,2014,05:6-17.
[20] 张国清.利维坦、无支配自由及其限度[J].浙江大学学报,2014,05:31-39.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21] 张国清.罗尔斯的秘密及其后果[J].浙江大学学报,2013,06:52-62.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22] 张国清.罗尔斯政治哲学的使命[J].学术月刊,2013,10:57-64.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23] 张国清,刘腾.零碎的抑或总体的[J].浙江大学学报,2013,04:66-76.
[24] 张国清,高礼杰.正当就是达成的善[J].天津社会科学,2012,06:36-43.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25] 张国清.以赛亚·伯林自由主义宪政思想批判[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01:85-89.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26] 张国清.在原则与政策之间[J].浙江大学学报,2005,02:125-132.
[27] 张国清.从政治学到政治科学[J].厦门大学学报,2004,05:27-34.(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28] 张国清.如何挽救“他者事业”[J].复旦学报,2004,04:62-70.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29] 张国清.休谟、康德和现代哲学的日常话语转向[J].浙江大学学报,2002,02:48-54.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30] 张国清.真理、自由与反讽[J].学术月刊,1998,04:54-60.(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31] 张国清.知识经济与人文知识分子的状况[J].浙江大学学报,1998,04:44-50.
[32] 张国清.试论罗蒂的种族中心主义观念及其后果[J].浙江大学学报,1996,03:31-36.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33] 张国清.现代性、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J].浙江大学学报,1997,04:11-22.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34] 张国清.后哲学文化与当代西方哲学自我形象的重构[J].浙江大学学报,1995,04:38-44.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35] 张国清.色芬克斯之谜新说[J].浙江社会科学,1994,06:118-120.(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36] 张国清.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J].浙江大学学报,1994,03:41-47.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37] 张国清.变态的根源及其结构新探[J].浙江大学学报,1993,04:57-64.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38] 张国清.从历史看逻辑——黑格尔哲学观中的理性自由原则批判[J],浙江大学学报,1991,01:67-73.
[39] 张国清.回忆与异化:《精神现象学》的关键[J].浙江大学学报,1989,02:37-43. (人大复印全文转载)
核心期刊论文
[1] 夏远永,张国清.佩迪特的国家学说及其评价[J],国外理论动态,2018.04:29-38.
[2] 田信桥,张国清.通往共享之路——社会主义为什么是对的[J].浙江社会科学,2018.02: 20-27.
[3] 张国清,王子谦.21世纪分离主义:原因、趋势和教训[J].浙江社会科学,2017,02:04-13.
[4] 张国清,马丽.从文化自觉到学术自觉[J].云南社会科学,2017,03:08-13.
[5] 夏远永,张国清.佩迪特新共和主义自由观及其批判[J].天津社会科学,2016,04:65-69.
[6] 张国清,马丽,黄芳.习近平“亲清论”与建构新型政商关系[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6,05:5-12.
[7] 曹晗蓉,张国清.革命、民主和民生[J].浙江社会科学,2016,04:56-63+157.
[8] 张国清,汪远旺.正义感是人的首要美德[J].吉林大学学报,2016,04:152-159+192.
[9] 张国清.初始权益与分配正义[J].浙江社会科学,2015,06:24-35+155-156.
[10] 张国清,刘腾.杜威实用主义政治哲学考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5,04:73-82.
[11] 张国清.下放权力,等于推掉责任?[J].浙江社会科学,2014,03:151-154.
[12] 张国清.利维坦、国家主权和人民福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4,04:50-60.
[13] 张国清,张林刚.严复和法治国的初步设计[J].浙江社会科学,2014,09:54-62+157-158.
[14] 黄芳,张国清.正义感与成员利益[J].浙江社会科学,2014,02:98-104+158-159.
[15] 张国清,刁小行.正义、忠诚和团结[J].浙江社会科学,2013,04:111-117+159.
[16] 张国清.民主、科学与哲学[J].复旦学报,2006,01:49-55.
[17] 张国清,毛建明.当代中国的法哲学研究[J].学海,2004,04:159-165.
[18] 张国清.黑格尔、中国学术和现代性[J].读书,2003,04:89-94.
[19] 张国清.后现代主义:话语的转向和语境的变迁[J].东南学术,2002,02:122-132.
[20] 张国清.卡尔·施密特:海德格尔和纳粹关系的参照点[J].开放时代,2000,07:105-108.
[21] 张国清.罗蒂的后哲学文化思想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0,04:54-59.
[22] 张国清.丹尼尔·贝尔和西方意识形态的终结[J].江海学刊,2001,02:41-45.
[23] 张国清.现代化、人文精神、知识分子[J].开放时代,1996,02:39-41.
[24] 张国清.当代西方哲学自我形象的重构[J].天津社会科学,1996,01:41-45.
出版著作:
其他期刊论文、书评、评论
[1] 张国清,何怡.西方社会的治理危机[J].国家治理,2017,04:3-10.
[2] 张国清.超国共同体:中国对全球化的可能回应[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7,04:101-112
[3] 张国清,俞珊.学术引用的伦理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6,02:94-104+127-128.
[4] 张国清.领会中央精神 “不跑偏”是门大学问[J].人民论坛,2016,24:47-49.
[5] 张国清.党员干部要守得住政治红线[J].人民论坛,2016,29:30-31.
[6] 沈潜,张国清.中国科技原创阻力的反思[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6,03:52-59.
[7] 张国清,伏佳佳.当代西方的激进主义[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06:6-19.
[8] 张国清.惩治懒怠者:中国政治改革将迈出重要一步[J].人民论坛,2015,15:29-31.
[9] 张国清.党脱离群众将丧失执政的根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4,03:1-6.
[10] 张国清.极端事件的深层社会肌理剖析[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4,03:54-55.
[11] 张国清.极端事件的深层社会肌理剖析[J].人民论坛,2014,07:62-63.
[12] 张国清.正义原则和不得待价而沽的良知[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3,04:23-27+32.
[13] 张国清,高礼杰.社会合作的可能性[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04:58-64.
[14] 张国清,曹晗蓉.推进民主制度建设化解基层社会矛盾[J].观察与思考,2013,02:22-25.
[15] 张翼飞,张国清.苏格兰启蒙运动和建构公民社会的渐进路径[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06:86-91.
[16] 张国清.真理、真诚和社会诚信[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2,05:15-21.
[17] 张国清.教育产业化:徘徊在欺骗与风险之中[J].中国社会导刊,2006,04:34-36.
[18] 张国清.干部利益在改革中应当“水涨船高”?[J].中国社会导刊,2006,06:42-43.
[19] 张国清,马婷婷.“炸”出来的中国工程伦理空白[J].中国社会导刊,2006,12:22-23.
[20] 张国清.“社会失灵”与和谐社会构成要素之探讨[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04: 16-21.
[21] 张国清.拆分权力与资本合谋的制度空间[J].中国社会导刊,2005,22:40-41.
[22] 张国清.民主不仅先于哲学,而且先于科学[].杜威思想的当代意义国际学术讨论会议论文集,2005-5-24.
[23] 张国清 ,王大林 ,姚丽莎 ,吴理俊.公车改革的切入点不应在基层政府[J].中国社会导刊,2005,13:14.
[24] 张国清.地理歧视和高考移民的因果之“恋”[J].中国社会导刊,2005,18:34.
[25] 海尔曼·J.萨特康普,张国清.罗蒂和实用主义[J].社会观察,2004,02:48.
[26] 张国清.波斯纳立场:法律根基的失落及其后果[J].公法研究,2002,00:304-313.
[27] 张国清.后现代思想舞场的旁观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2-12-06030.
[1]《实用主义政治哲学》,专著,商务印书馆,2018。
[2]《民主之为自由》,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社会治理研究》,专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
[4]《意识形态的终结》,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5]《罗尔斯》,译著,华夏出版社,2013。
[6] 《智慧与正义》,教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7]《杜威全集》(第一卷,合译),译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文化政治哲学》,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9]《和谐社会研究》,专著,人民出版社,2006。
[10]《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教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11]《原则问题》,译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12]《海德格尔的弟子》(合译),译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3]《道德哲学史讲演录》,译著,台北左岸出版社,2004。
[14]《情感生活原理》,专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15]《道德哲学史讲义》,译著,上海三联书店,2003。
[16]《罗蒂和实用主义》,译著,商务印书馆,2003。
[17]《后形而上学希望》,译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2009。
[18]《黑格尔》(合译),译著,译林出版社,2002,2009。
[19]《文化批评的观念》,译著,商务印书馆,2000。
[20]《后现代情境》,专著,台北扬智文化出版公司,2000。
[21]《无根基时代的精神状况》,专著,上海三联书店,1999。
[22]《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译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23]《中心与边缘》,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4]《后佛洛伊德主义》,专著,台北生智文化出版公司,1996。
[25]《罗蒂》,专著,台北扬智文化出版公司,1995.

使用道具

管理技能讲师|企业战略讲师|网络媒体讲师|营销服务讲师|职场技能讲师|人力资源讲师|党政爱国讲师|财税金融讲师|生产管理讲师|其他类讲师|内训课程|讲师列表|手机版|

讲师库 | 讲师列表 | 账号登录 | 立即注册 | 网站地图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2698 | 京ICP备2024062795号-1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