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下没有难找的讲师,职业讲师,商业讲师,培训师,讲师库-北京昭智教育

王虹:家风抵万金

[复制链接]
家风抵万金      
导言1:国之本在家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
导言2:教育为立国之本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育为先。
——《礼记·学记》
一、家风关乎国祚长短
殷为天子三十馀世而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馀世而秦受之,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何殷周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其故可知也。——《大戴礼记·保傅》处事以诚
1、 成王幼年时的教育
昔者,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顺,此三公之职也。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故孩提,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礼义,以导习之也,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
2、 习与正人居,则不能不正
于是比选天下端士孝悌闲博有道术者,以辅翼之,使之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目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视右视,前后皆正人。夫习与正人居,不能不正也;犹生长于楚,不能不楚言也。
3、 太子学五义
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小学,《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如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如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智在位,而功不匮矣。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下不踰矣。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端于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达其不及,则德智长而理道得矣。此五义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民化辑于下矣。学成治就,此殷周之所以长有道也。
4、 对太子的严格要求
及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司过之史,有亏膳之宰。太子有过,史必书之。史之义,不得不书过,不书过则死。过书,而宰彻去膳。夫膳宰之义,不得不彻膳, 不彻膳则死。于是有进善之旍,有诽谤之木,有敢谏之瞽,瞽夜诵诗,工诵正谏,士传民语;习与智长,故切而不攘;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是殷、周所以长有道也。
5、 胡亥所受之教
及秦不然,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尚者告得也;固非贵礼义也,所尚者刑罚也;故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 所习者, 非斩劓人则夷人三族也;故今日即位,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为计者,谓之訞诬;其视杀人若芟草菅然。岂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习导非其治故也。
二、《礼记》所见少儿教育规范
凡为人子之礼:
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在醜夷不争。
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 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
父召无诺, 先生召无诺,唯而起。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三、家训之祖:《颜氏家训》
北齐颜之推生逢乱离之世,但依然颇有成就,他将原因归结为幼年所受教育,“吾家风教,素为严密” 。为了“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颜氏家族垂范立训,颜之推撰《家训》七卷、二十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谈论治家、为人、治学之道。
ü 《颜氏家训》的影响
《颜氏家训》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学者赞誉,史不绝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王钺《读书丛残》赞其“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袁衷《庭帏杂录》称:“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
四、历代家教家训举要
从南北朝到隋唐,士大夫普遍重视家庭教育与礼仪规范,《新唐书 》说穆宁“居家严,事寡姊甚恭,尝撰《家令》训诸子,人一通。”从宋代起,由于知识精英的倡导,家教、家训大行于世,对于规范与端正社会风气,起到了非常正面的作用。
1.     唐太宗《帝范》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撰作《帝范》, 包括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等十二篇,纵论帝王亲政之道,其后以此赐予子女,作为遗训:“饬躬阐政之道,皆在其中,朕一旦不讳,更无所言。”
2.     司马光《家范》
司马光为北宋名相,其父司马池清正廉明,官至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之子司马康不妄言笑,与人交谈,口不言财。司马光《家范》分为治家、祖、父、母、侄、兄、弟、夫、妻、妇、妾、乳母等篇。卷一引《易》《大学》《孝经》,论圣人以“家行隆美”为尚,总述治家之要,旨在“轨物范世”、“遗泽后世”。
3.     康熙《庭训格言》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是清代十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文治武功,彪炳清史。《庭训格言》所列七十八条格言,是康熙人生经历的总结与提炼;每条之下均有他结合经史百家以及自己身体力行而作的训解,娓娓道来,平易之中不乏深刻之处。
4.     朱柏庐《治家格言》
朱用纯,清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因仰慕晋人王裒攀柏庐墓之义,故自号柏庐。此书以修身、齐家为主旨,用格言警句的形式,教以为人处世之道,精炼明快,深受大众欢迎。
5.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学士、两江总督,声名显赫,但每次给家人写信,必定谆谆告诫,多方训导,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居官自傲,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等。
五、家训主旨举要
家教一经确立,代代相守,便可形成良好的家风。一村一县,家家风正气清,则民风必定良善。经由修身、齐家之道而出仕为政者,则官风一定整肃。如此则可以天下大治。
1.     勉学
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颜氏家训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朱伯庐《治家格言》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钱氏家训
ü 早学与晚学: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禀,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ü 早迷而晚悟: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十七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独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2.     少年当慕贤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於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丝,是之谓矣, 君子必慎交游焉。
3.     修身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朱子格言》
ü 《庭训格言》选
l 法令实施,身先士卒
l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ü 山西祁县乔家家训
乔致庸教育后人做事,要先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同时戒骄、贪、懒,此外还有六不准:
不准纳妾,不准虐仆,
不准酗酒,不准赌博,
不准吸毒,不准嫖妓。
ü 功名富贵
有补于天地者曰功,
有益于世教者曰名;
有学问曰富,
有廉耻曰贵;
是谓功名富贵.
ü 道德文章
无欲曰德,
无为曰道,
无习于鄙陋曰文,
无近于暧昧曰章,
是谓道德文章.
有功名富贵固佳,
无道德文章则俗.
ü 山西榆次常家家训
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饮食必慎节、字书必楷正、容貌必端庄、衣冠必肃整、居处必正静、做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
ü 阎府家训石刻选读
l 计算一年不如计算一月,计算一月不如计算一日,计算一日不如计算一时。盖以一时所损益者为数虽小,而累以年月则为数甚大。
l 以钱济人,是以钱易德。以钱作乐, 是以钱损身。钱贱德贵, 以钱易德,是以贱易贵。身贵钱贱,以钱损身,
l 是以贱害贵。孰得孰失,甚易知之。
4.     教子
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ü 养不教 父之过: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ü 严母魏夫人: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ü 慈母败子:司马光反复谈到父母如何爱子女的问题:“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
ü 义利:司马光主张“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做长辈的多只知从物质上满足子孙,“今之为后世谋者,不过广营生计以遗之,田畴连阡陌,邸肆连坊曲,粟米盈囤仓,金帛充箧笥,慊慊然求之犹未足也,施施然自以为子子孙孙累世用之莫能尽也”,“然则向之所以利后世者,适足以长子孙之恶,而为身祸也”,“子孙自幼及长,惟知有利,不知有义故也”。
5.     勤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朱子格言
6.     嫁娶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朱子格言》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 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钱氏家训
7.     治家莫如礼
司马光将建立和谐的伦常关系视为治国的不二法门,而礼是最好的工具:“君令而不违,臣共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治家莫如礼。”
8.     为官从政之道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
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爱民如子,去蠹如仇。
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
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钱氏家训
六、重建家风的现实意义
1.     重视家教与门风建设,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创举,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天再续家教传统,有助于在日常生活植根中华文化,增强大众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2.     在全社会倡导普遍的家教,是民众自己教育自己的最好形式,投资最少、成本低,见效广,不仅可以将诸多恶性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且可以使万千家庭的褔祚代代绵延。
ü 山西闻喜裴氏的””宰相村”:晋南闻喜有裴柏村,天下裴氏尽出于此,自古有“天下无二裴”之说。裴氏家族敦行文教, 门风谨严,历史上出过59位宰相,有“宰相村”之美誉,另有59位大将军,见于《二十四史》的忠臣良将与贤能之士竟有600多位,举世称羡。
ü 莆田林氏:无林不开榜:从明洪武四年(1371)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533年间,殿试共201科,录取进士51624名,其中林姓进士644名,其中状元5名、榜眼4名、探花6名;同科金榜提名的林姓10位以上者有6科。故民间久有“无林不开榜”之说。
ü 因家教良好而长盛不衰的家族:无锡鸿山钱氏,先祖为吴越王钱鏐。钱鏐临终前向子孙提出遗训十条,即《武肃王遗训》。此脉传三十馀世,长盛不衰,海内外有院士一百余人,钱穆、钱伟长、钱临照、钱永健(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均出自这一脉。
3.     有利于整肃政风、官风。由于长期忽视道德的作用,在生活领域放任自流,使声色犬马、骄奢淫逸之风在官二代身上集中爆发,政府形象受到严重损害。解决之道,除有健全的法制之外,干部带头建立家教,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管住自己的孩子与家人,培养良好的家风,乃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ü 《宋史•司马光传》:
l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必过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自少至老语未尝妄,自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诚心自然,天下敬信,陕、洛间皆化其德,有不善,曰:“君实得无知之乎?”
l 辽、夏使至,必问光起居,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 毋轻生事,开边隙。”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殉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弱,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
l 是年(元祐)九月薨,年六十八。太皇太后闻之恸,与帝即临其丧,明堂礼成不贺,赠太师、温国公,归葬陕州。谥曰文正,赐碑曰“忠清粹德”。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岭南封州父老,亦相率具祭, 都中及四方皆画像以祀, 饮食必祝。
ü 曾国藩家训
l 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若子弟不贤不才,虽多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衣积书,总是枉然。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子孙虽愚,亦必略有范围也。
l 以奢为尚,败家气象。
l 余生平以大官之家买田起屋为可愧之事。
l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吾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愿尔等常守此俭朴之风,亦惜福之道也。
ü 曾国藩论戒贪、奢
l 余在外无他虑,总怕子侄习于骄、奢、逸三字。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弟切戒之!
l 总之,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服神钦,到处人皆敬重。
ü 曾国藩论勤俭
要实行勤、俭二字。内间妯娌不可多事铺张,后辈诸儿须走路,不可坐轿骑马。诸女莫大懒,宜学烧茶煮菜。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余去年在家,未将此二字切实做功夫,至今愧恨,是以谆谆言之。
结语:
1、行胜于言
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
                      ——《礼记·表记》
2、馀论:“人文”与“观光”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彖》
观国之光。——《周易·观》


使用道具

管理技能讲师|企业战略讲师|网络媒体讲师|营销服务讲师|职场技能讲师|人力资源讲师|党政爱国讲师|财税金融讲师|生产管理讲师|其他类讲师|内训课程|讲师列表|手机版|

讲师库 | 讲师列表 | 账号登录 | 立即注册 | 网站地图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2698 | 京ICP备2024062795号-1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