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礼仪 【课程设计思路与目标】: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儒家文化是礼乐文化,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自三千年前“周公制礼作乐”,“礼”即是治国之纲亦是修身之本。中国的礼学精神强调内涵,与过分注重仪式的西方礼仪迥然不同,中国人首先要了解本国的礼仪,涵泳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因为我们和祖国是一体。 通过国学礼仪的学习,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自身修养准则,如此来获得一种内在的力量,从而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加强职业道德精神、深刻自身价值取向、与人相处和谐愉快。另在学习本民族礼仪过程中能深刻的认识中国文化之精髓,对中国文化的深远与璀璨报以敬意,以此涵养自身的精神家园、人格魅力、提高素养、树立良好公众形象。 【课程时间】 1-2天 【课程特色】: 培训含大量的互动模式、行为模式、情景模式、案例分析、心理模式、行为小品等寓教于乐的方式,重视开发意识潜力,培训之后受众深刻认识礼的内涵。 【课程大纲】: 通过与礼有密切关系的三个字----德、敬、情,阐述国学礼仪中礼的内涵,礼与仪、文与质的本末关系,及“礼缘情而作”的内涵。 一、德----礼的灵魂 1. “礼”的重要性与中西方礼仪的区别。中西方文化不同,中西方的礼仪代表文化,礼仪的差异可谓大相径庭。 2. 中国的礼,讲“德挥动于内,礼发诸外。”强调“德”,与中国文化分不开,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突出差异也在此。 3. 德的条目有那些,其内涵要旨是什么? A、德之条目----信 B、德之条目----孝 4. 德行高尚的人必定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 ² 西方人把平等放在嘴边,但在职场他们斩钉截铁提出: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 ² 《周易·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² 人的服饰、言谈、举止中都有位置,不了解自己的位置你一定不会成功。 1) 与家人之间的位置 2) 与同事与客户之间的位置 3) 与领导之间的位置 4) 人与人交往的进退间、迎送中、言辞等都如何把握位置 *涵养德性,升华情操,礼才具有深刻的含义,而非居于形式显得虚假。 二、敬---礼的纲要 “礼仪之始在于正衣冠”,“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与人交往中,对他人的敬意首先体现在着装、举止、语言表达上。 1. “服饰”是敬人、敬己、敬业的直接的静态体现。 A、制服的基本礼仪与规范 B、职业女士着装禁忌与礼仪。 C、中国人的着装观,及参加不同的场合的服装定位及礼仪。 D、西装在中国的名称是什么,西装是西方国家的正装吗?西装的着装规范。 E、职业男士着装规则。 2. “举止”是与人交往中敬人、敬己的直面的动态体现。 “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直,色容端。” ——《礼记》 通过《礼记》上的这段话,来规范坐、立、行、握手、眼神等举止。你的肢体语言让别人了解你的身份,无论是支配性极强的领导者还是处于从属位置的随从人员,还是生活中与同事朋友交流,我们都应该都应该清楚了解自己的身份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肢体语言,是否合乎礼。 3. 言谈在与人交往中传达信息与态度的主要表现。学用敬语与人交谈。 A、中西方称谓的差异 B、敬称与谦称 三、情---礼的基础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尊重一个人不仅仅是做到能看到的、表浅的尊重,还要尊重一个人的性情,这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中实属罕见。中国人最重情义,通过对性与情的深刻认识,把它运用在与人交往和沟通中,大有裨益。 《礼记》说:“礼缘情而作。”人是感情及其丰富的动物,如果能用理性控制情感,则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社会和谐。 1. 情---万物皆有道 “圣人之治民,民之道也。禹之行水,水之道也。造父之御马,马之道也。 后稷之艺地, 地之道也。莫不有道焉,人道为近。” ---《郭店楚简•尊德义》 2. 情---性情相表里 “凡有血气者,皆有喜、有悲…” ---《郭店楚简•语丛一》 “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四海之内,其性一也。” ---《郭店楚简•性自命》 3. 情---发乎情,止乎礼义。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 “礼仪”一词中的“礼”原意是表示尊敬、崇敬之意,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自古就把“礼”与“忠、孝、义”并称为儒家道德准则;“仪”原意是指“礼”的形式,包括一些礼节、仪式等。随着社会在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言行方式及行为规范等,包括在不同的时间、场合、地点得体的着装、优雅的仪态、落落大方的举止、彬彬有礼的谈吐、亲切友好的态度等丰富的内容。换句话说,礼仪是个人内在文化素养及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职业人更应如此,在待人接物时做到文雅而和善,以宽广博大的胸怀和从容淡定的心态来处事。当我们树立起有内涵、有魅力的个人和企业形象,方是真正为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与彬彬有礼的职业人打下深厚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