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下没有难找的讲师,职业讲师,商业讲师,培训师,讲师库-北京昭智教育

王虹:职业道德素养与中国传统文化认知

[复制链接]
职业道德素养与中国传统文化认知
中国没有宗教,那么古代圣人贤王是如何治理国家和引领民众的呢,靠的是道德理性,每一个人通过修养道德,来管理自己。所以,我国的周朝,在立国之初就提出“以德治国”的理念,因为周公在提出这一理念的时候,他清楚的意识到“道德理性”对于每一个人、每个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重要性,亦是因为这一理念,使周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国祚最长的一个朝代。我们今天把它运用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这势必会提醒和提升每一名员工的责任意识、忠诚度、完善自我以及拥有奉献精神这样的目的,以此来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完善发展。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自身修养准则,如此来获得一种内在的力量,从而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加强职业道德素养、深刻自身价值取向、与人相处和谐愉快。另在学习本民族文化过程中能深刻的认识中国文化之精髓,对中国文化的深远与璀璨报以敬意,以此涵养自身的精神家园、人格魅力、提高素养、树立良好公众形象。
【课程时间】 1
【课程内容】
职业道德素养的核心内容是道德准则的定位。而今,太多的企业都在提倡职业道德,包括国家提出每一个公民要具备敬业精神,都拘于口号,缺乏实质。所以,我们把一个职业人必须具备的职业操守制定下来,再去践行,非常必要。
一、中国文化中“人格”与“道德素养”的关系。
1、何为人格?
2、何为素养?
3、道德素养的内涵与外在体现。
4、“道德素养”与“与职业道德素养”的内在联系与意义  
二、职业道德素养之细目
(一)、职业道德素养的纲要---敬
《礼记》一书开篇就说:“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古人认为,这几句话是人君的“立治之本”,毋不敬,最为紧要。敬分为两部:内心的敬意和敬意的表达。
1、我国传统文化中“敬”德的内涵
2、工作、生活中“敬”的运用
A、“服饰”是敬人、敬己、敬业的直接的静态体现。
B、“举止”是与人交往中敬人、敬己的直面的动态体现。
(二)、与人交往之本——信
《论语·颜渊》篇中讲,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如此,可见“信”德之重要。
1、《论语》、《礼记》等经典中对“信”德的疏解。
2、工作、生活中“信”的运用
A、守时
B、谨言
(三)律己之要——谦
周公曾告诫其子伯禽说: “《易》有一道, 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 故而,古代君子要求自己自谦而敬人。
1、历代贤达之人如何用“谦”德自勉。
2、工作、生活中“谦”的运用
A、语言
B、行为
(四)中国人从古至今秉承的职业道德操守与价值观
三、中国经典与职业道德操守的关系
中国的文化精髓都蕴含在中国的经典之中,5000年的文明发展,积淀的文学经典浩如烟海,我们该如何选择书籍,以增益自身修养。在此可以借鉴先贤的认知与指导,宋朝朱熹认为《四书》是儒家文化的根基,是学习“《六经》之阶梯” ,他认为研读要有次序: “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四书可以说是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之选,也可以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之要旨。所以我们在此浅谈之。
1、《大学》之明明德、新民与止于至善。
2、《论语》中,孔子勉励学生践行的道德准则。
3、《孟子》,继承与发展孔子的理念。
4、《中庸》中的“中”与“诚”,我们在生活中如何运用。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尊重一个人不仅仅是做到能看到的、表浅的尊重,还要尊重一个人的性情,这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中实属罕见。中国人最重情义,通过对性与情的深刻认识,把它运用在与人交往中大有裨益。

使用道具

管理技能讲师|企业战略讲师|网络媒体讲师|营销服务讲师|职场技能讲师|人力资源讲师|党政爱国讲师|财税金融讲师|生产管理讲师|其他类讲师|内训课程|讲师列表|手机版|

讲师库 | 讲师列表 | 账号登录 | 立即注册 | 网站地图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2698 | 京ICP备2024062795号-1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