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大商道到底说什么 推倒一世之智勇 开阔万古之心胸 ——张诚笃老师简介 张诚笃,字岁寒,独立学者,国学布道者,被誉为“孙子张”。数十年黄卷青灯箪食瓢饮,精研国学与当代国人心理。含英咀华,将民族文化原典思想精髓创造性传承嫁接,浑然天成为国学古为今用之系列:孙韩做事、孔孟做人、佛老养心、诗词怡性。以此四课,奔走呼号,为中华文化布道做狮子吼演讲,听其演讲振耳发聩,读其著述余香满口。 张先生专著:中国文史出版社《老子大智慧》,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子兵法究竟说什么》、《从孙子兵法到企业谋略》、《三国志人物精华》,新华出版社《孙子商法》,五洲传播出版社《孙子兵法大智慧》,陕西教育出版社《寄言望子成龙的家长》,香港凯斯国际出版公司《孙子兵法当下解读》。 张先生国学音像即光碟作品: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孙子商法》,北京高教音像出版社《道德经应用智慧》、《孙子兵法商战大智慧》、《大智勇——毛泽东诗词欣赏》,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老子大智慧》,北京东方影音公司《孙子兵法到底说什么》。 前贤经、史互参,张先生经、史、文、诗四维立体互参,自出机杼,多有新解。“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待出版专著系列: 《论语全本解析》,《孟子全本解析》,《大学全本解析》 《中庸全本解析》,《易经全本解析》,《道德经全本解析》,《刘邦从草根到皇帝成败之道》。 张先生部分国学精品课: 一 孔子《论语》系列 二《老子》系列 三《孙子兵法》系列 四 孟轲《孟子》系列 五 《庄子》系列 六《易经》系列 七 国学精华讲析(两日) 八 欣赏毛泽东诗词,感悟毛泽东领导力(两日) 九 刘邦从草根到皇帝成败之道(两日) 十 员工心态决定工作状态(一日) 十一 韩非子帝王心术(一日) 张先生尖刻而又深刻的透析,新颖而又独到的见地,言人所不能言,发人发不能发,如盲龟浮木,堪称绝为难遇的思想盛宴,智慧心法。民族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哲人思辨,既有高见瓴的哲理高度,又有刀刀见菜的细节剖析,道、术互为表里。 岁寒先生演讲风格大略如下: 一、成一家之言。岁寒先生之企管演讲,一如其人,个性鲜活;无人云亦云之腐说,有自出机杼之新论。听众喟然而谈叹:此人特异!此论特卓! 二、意象壮美。岁寒先生演讲,酣畅淋漓如“大江东去”,意象如关西大汉。听者大呼:痛哉快哉!三、语生犄角。情绪化的演讲氛围,梯度的立体语言;不唯句句中的,且语语意象丰赡,如生犄角,触动听者神经末梢,激活创造性思维。四、真刀真枪。据“长在泥土上”中国之真切实际,刀刀见菜,针针见血;讲真经,见实效。五、触类旁通。将人文学科诸多学科知识体系“打通”,互补类比论证,组合诸多学科知识资源,复活知识生命,嫁接智慧之树。 张先生演讲效果: 推倒一世之智勇,开阔万古之心胸。 中华文化五千年,汉唐雄风九万里。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比较互补论证 从哲学到商战转换心智模式的智慧创新 复活圣贤原创思维 打通古今智慧隧道 敢问大道何在!智术何在?道在东西方文化殊途同归,术在古今智慧组合嫁接。 第一集《孙子兵法》“兵以诈立”到底说什么? 答:说的是兵不厌诈的“诡道论” 一 诡道用兵,兵不厌诈 二 诡道前六计,诸计各为何? 第一计“能而示之不能”骄兵计,如韩信“佯弃旗鼓”诈败而非宋襄公之“蠢猪式的仁义”。 诗曰:蠢猪两不乱宋阵,兵仙再诈破赵军。 第二计“用而示之不用”欺敌计,郑武公突袭“兄弟之国”。 第三、四计“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空城计,如毛泽东西柏坡唱空城计。空城计心战“不着相”之理。 第五计“利而诱之”诱敌计。 第六计“乱而取之”,《黔之驴》中小老虎“乱而取之”。 诗曰:西柏空城毛泽东,北胡兄弟郑武公。 三 诡道后六计,诸计各为何? 第七、八计“实而备之,强而避之”两计实是避战计,如林彪“让开大路,占领西厢”,后发制人,制敌死命。 第九计“怒而挠之”,以韩信为总前委的“垓下大战”。 第十计“卑而骄之”,如司马懿“卑而骄之”智赚曹爽。 第十一计“佚而劳之”疲敌计。 第十二计“亲而离之”离间计。 例一,德谍如何离间美谍。 例二,希特勒特工离间斯大林与众将。 诗曰:四面楚歌撩悲情,举国清洗毁长城。 第二集《孙子兵法》“兵不厌诈”到底有什么开悟? 答:国学古为今用的四句箴言 一 诡道三论,三种开悟 1 诡道是手段,诚信是操守 例一,郭子仪、岳飞皆用兵如神,然皆醇厚君子,铁骨忠臣。 2 仁义之师与诡道用兵不矛盾 3 思想与手段缺一不可 能如此:则该诡道则诡道,该诚信则诚信。 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烈士肝肠名士胆,杀人手段救人心。 例一,孙中山、袁世凯之思想与手段。 诗曰:惜乎国父孙大炮,悔哉能臣加龙袍。 二 诡道有界限,乃一时之权。 例一,《孟子》中梁襄王与孟子“孰能一之”对话。 例二,《韩非子》晋文公前赏雍季后赏舅犯,一时之权与万世之利。 三“非常”乃不得已一时之权,诚信乃万世之常,千秋之利。 诗曰:一时亚圣对襄王,千秋文公施上赏。 三 国学古为今用四句箴言 孙韩做事,孔孟做人,老佛养心,诗词怡性。 做好人、贤人、圣人,贵在一个“诚”字,不诚无物,《韩非子》“诈巧不如拙诚”。 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悟:被优待的虐待。 手段要诈,做人要诚;做事要巧,做人要拙。弘一法师“人以术,我以诚”,做人最高境界是拙诚。 老佛养心,大明大觉 以老庄哲学、释氏佛学修心益智,得大开悟,大寂定,大旷达,大自在。 陶、苏两贤乃不俗即神仙,多情乃佛骨 诗词怡性,高贵人性 风骚、汉赋、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传奇等。腹有诗书气自华。心灵高贵,唯诗为上。 诗曰:孙韩手段止于慎,道佛空灵儒做人。 第三集 孙武兵法与毛泽东兵法到底是什么关系? 答:是前修未密后出转精的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一 民族文化情绪特质之诗词 诗曰: 孙毛兵圣皆诗人,诗笔开悟大智慧。 诗词情绪复活吟诵法,一是设身处地复活作者情感,二是营造作品情绪氛围。 1 吟诵非朗诵,如毛泽东诗作《七律·长征》之吟诵 2 复活情绪吟诵法之多样风格: 或迅疾刚猛如卢纶《塞下曲》 或舒缓悠扬如《敕勒川》之“长调” 或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如东坡家书之“明月几时有?” 诗曰:朗诵诗词非正声,吟诵情绪乃雅音。 二 民族文化情绪特质之书法 字如其人,书法风格与个性特质。 1 毛润之书法“狂草”之个性:推倒一世之智勇,开阔万古之心胸。如其诗作之“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 毛润之书法美在叛逆美、浪漫美、奔放美,大气磅礴,酣畅淋漓,豪雄气象,雄奇瑰丽。 2 蒋中正书法楷体中规中矩之特质: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随心所欲不逾矩。 蒋正中书法美在数字美、几何美、规矩美、方正美,圣人气象。 诗曰:润之狂草奔放美,中正楷书规矩美。 三 孙武兵法与毛泽东兵法比照举例 1 “不若则避之”与“打不赢就走” 例一,1947年3月,不惜放弃红都延安。 2 “以虞待不虞者胜”与“不打无准备之仗”《毛选·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3 异曲同工的两段字句 《孙子兵法·作战篇》“故车战,……,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 “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装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 例一,淮海战役国军俘虏调转枪口,即“卒善而养之”,美军遣散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不明此理而吃大亏。 例二,“蒋介石是运输大队长”,实则“车杂而乘之”。 诗曰:千死万伤零伤亡,仓惶辞庙大队长。 第四集《孙子兵法》的“舍事言理”到底说什么? 答:说的是没有论据只有论点的“顿悟论 一 东西两兵圣,说理各不同 例一,《孙子兵法》无战例,无将帅,有论点无论据。 例二,《战争论》战例多,将帅多,有论据,有论点。 例三,以论据、论点探究国、共胜负,讲不通,不得确解。 诗曰:东西兵圣各不同,国共成败讲不清。 二 李、孙文武圣,殊途归顿悟 1、李耳、孙武两圣,皆无论据 例一,《孙子兵法》无战例及无将帅即无论据。 例二,《老子》只有论点或格言,无说理论据。 心中《老子》大智慧,掌上《孙子》大手笔,诚内圣外王。 2、顿悟何用?有何启迪? 舍事言理,无中生有 例一,小家电水中冒泡。 例二,毛泽东接见尼可松,只言哲学。 舍事言理、法尚应舍、无中生有之顿悟论。 诗曰:小件冒泡真聪明,伟人玄谈尼克松。 三 两极心知法,尺短寸有长 1 东西两兵圣,各有长短 《孙子兵法》长在顿悟,《战争论》长在论据、论证、论点之清晰明白,各自所长,乃对方所短,两论各自为“半脑”思维。 例一,“听讼,吾犹人也”,顿悟行不同,论据来说话。 例二,究极国共胜负,形式逻辑有欠缺。 2 两论各短长,兼长可互补 例一:国共成败军力对比逻辑论之“论据”与土改民心之顿悟论(淮海战役60万对80万,60万身后540余万民工),合而论之,方能究极国共胜负之根本原因。 诗曰:顿悟逻辑各半脑,两论打通用全脑。 第五集 《孙子兵法》“三十二相术”到底说什么? 答:说的是透过现象洞见本质的认识论 一 扬尘察敌,洞悉敌情 1通过观察扬尘明察敌人是何兵种,究竟在干什么。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薪来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例一,孙立人以汽车拖曳树枝扬起的滚滚尘土,吓退包围英军的日军。 2反向思维,洞烛敌奸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战地谈判当独具慧眼:敌军诈降?真撤退? 例二,《三国演义》曹操未早早识破黄盖诈降,当近距离看清黄盖船队装满易燃物真相时,已悔之晚矣。 诗曰:扬尘退敌仁安羌,船载燃物来诈降。 二 赏罚不当,自掘坟墓 “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赏罚失当,自掘坟墓。 例一,李隆基“马嵬之变”前后的赏与罚。 例一, 崇祯之“赏”洪承畴与“罚”袁崇焕。 诗曰:彼此承畴辩忠奸,凌迟冤杀袁崇焕。 三 此“三十二相术”之哲理开悟 1 “三十二相术”之佛学哲理 例一,侦察兵见林中一木逆风而动,洞见敌情,此“见诸相非相”也。 2 “三十二相述”之《老子》哲学开悟 例一,某粮商由玉米叶虫眼洞悉商机,则为“见小曰明”。 诗曰:一木逆风识敌情,数片败叶得商机。 第六集 《孙子兵法》“未战先胜”到底说什么? 答:说的是“庙算论”“先机论”“先胜论” 一 谋定而后动,庙堂已胜算(庙算论) 《孙子兵法·计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例一,汉元年元前206年四月,刘邦屈就项羽改封之汉王,八月即袭夺关中大部,即“庙算”之谋定而后动者。 例二,以塑料泡膜“庙算”涂料之营销展示“石头漆”。 诗曰:谋夺关中有玄机,庙算巧示石头漆。 二 抢先机之便,得主动之利(先机论) 《孙子兵法·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例一,某敌国快餐店“以我们也是靶子”之悲情而博得同情,化被动为主动,化干戈为玉帛。 例二,《韩非子》靖国君十副耳环官场化被动为主动。 诗曰:一张靶子化干戈,十副耳环得君悦。 三 因先机主动,故未战先胜(先胜论) 《孙子兵法·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例一,“庚子赔款”之屈辱,败战法。 例二,日车“础润而雨”杀入美国,即胜战法。 诗曰:败战蠢动西太后,础润而雨东洋车。 第七集 《孙子兵法》“合之以文齐之以武”到底说什么? 答:说的是练兵文武并重的“两手论” 一 让则有余,争则不足 孔圣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乃理想或空想乌托邦,人性犯贱“畏威而不怀德”。《韩非子 八说》:“处多事之时,而用寡事之器;处大争之世,而循揖让之轨。” 例一,内则“六尺巷”,外则万不可如此“揖让”如南海。 例二,“甲午”赔款割地与战后不索赔,钓岛咄咄逼人与南千岛群岛不敢造次,乃只施恩,不扬威所致。 诗曰:两家仁义六尺巷,千岛窝囊钓岛狂。 二 恩威并用,软硬两手 《孙子兵法·九变篇》“屈诸侯者以害,-------,趋诸侯者以利。” “屈”句乃硬一手之威,“趋”句乃软一手。 例二,挑唆菲律宾、日本等叫板中国,就是“趋诸侯者以利”。 例三,强权经济战,以邻为壑,以高压威逼日本签“广场协议”,压人民币升值,亦同理。 诗曰:威加日元已升值,己所不欲人民币。 三 合之以文,齐之以武 邦交统战恩威两手,用于管理则激励与监管两手并用。 《孙子兵法·行军篇》“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文”乃软之恩,“武”则硬之威,以文治教化整合军心统一思想,以军规军纪整齐军风军容。 例二,冒顿“齐之以武”的练兵。 例三,吴起“合之以文”的带兵。 诗曰:射马射父皆练兵,吮脓吮疮倍有情。 第八集 《孙子兵法》“攻而必取守而必固”到底说什么? 答:说的是攻守进退之“主动论” 一 攻无不克,守无不固 1 为何攻无不克?何为善攻?为何能善攻?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例一,荥阳战事胶着时,刘邦依郦食其之计,攻项羽未严守之敖仓,乃“攻其所不守”。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 例二 《三国演义》中马谡守街亭乃“不知其所守”。 2 为何守无不固?何为善守?为何能善守?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 例一,守锦州重点是守塔山,解放军“先处”塔山,“守其所必攻”。 “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例一,元前154年条侯周亚夫勘定“七国之乱”时,叛军攻军营东南角,却重点防守西北角。 诗曰:汉王必取敖仓粟,条侯必固西北隅。 二 进退战和,操之在我 1 进退在我, 随心所欲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例一,敌后游击战之战法特点“冲其虚”及“速而不可及”。 2 战或不战,战和在我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此战之主动,操之在我。 “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此和之主动,操之在我。 例一,敦刻尔刻大撤退之侥幸。 例二,台儿庄大捷之主动撤退。 诗曰:侥幸奔命敦刻尔,主动撤军台儿庄。 三 攻守进退,应用启迪 例一,某地产企业“速而不可及”退出多元化,专精住宅业,有“多则惑,少则得”之善果。 人心之贪连阎王都嫉妒之打油诗。 例二,刘邦一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疑韩信又大用韩信,其用人哲理则是“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对今日政、商用人启迪是用人之长,防人之短。 诗曰:智者不贪少则赢,雄才用才疑而用。 第九集 《孙子兵法》的“兵如率然”到底说什么? 答:说的是一字长蛇阵的“率然论” 一 一字长蛇阵,千军一条心 《孙子兵法·九地篇》“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恒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 1 比兴类推,别有所指 例一,《笑林广记》中产妇与夫君对话。 例二,频呼小玉原无事,为教檀郎识得声。 2 各战斗单位如率然蛇浑然一体,相互策应救援。 例一,人际关系“率然效应”企业如乐队。 3 “方马”一节,实乃我要战,非要我战,如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与抓壮丁,企业制度与文化职业白领之我要干与要我干。 例二,加加林一步登天。 诗曰:率然企业如乐队,一步登天加加林。 二 满腔悲情,死而无憾 《孙子兵法·九地篇》:“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坐者涕沾襟,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例一,以苦情戏《白毛女》阵前动员,因悲情悲愤而英勇杀敌如诸刿。 例二,田单诱使燕军掘齐人坟墓,激起齐军将士悲情悲愤,因此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殊死搏杀,奋不顾身。 诗曰:满腔悲情解放军,全军仇敌火牛阵。 三 团队与团伙,悲情与假情 1 “君子周而不比”为团队,“小人比而不周”为团伙,团队干正事,团伙作奸犯科。 例一,黑社会犯罪,官场“窝案”皆团伙。 例二,事业要团队,不要接帮结伙之团伙。 2 悲情必为真,必为诚,不诚则无悲情,必合正义,做符合道义之事。 例一,二战末期,日本人将“武士道”极端化为武疯子,叫嚣“决战本土,一亿玉碎”,悲则悲矣,然非符合道义之真诚悲情。 例二,“文革”民不聊生,饥寒交迫,却“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实则“槽里无食猪咬猪”。将“忆苦思甜”泛滥,如指鹿为马将刘文彩润烟池说成水牢。 诗曰:一亿玉碎武疯子,举国忆苦润烟池。 第十集 国学到底有什么缺憾? 答:说的是国学的自省与自尊 一、何谓国学,当下国学昏热 1 何谓国学? 愚之管规蠡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多民族文化的系统反思,或整体观照,核心是民族精神,此谓之国学。 2 《孙子兵法》乃国学之兵学巅峰,《孙子兵法》乃智慧参天大树,该大树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壤。 3 国学昏热,癲狂自淫 人发热则体病,发昏则心病,国学昏热症,至少表现在: 1)不分佛家与佛教, 2)不分道家与道教。 参之以国史,凡宗教迷狂到与国政结合,如梁武帝宋徽宗,多祸国殃民,政教合一多阻碍历史发展。 3)一讲国学则国粹狂,自大狂,外人任何先进东西,即大言不惭:老祖宗多少年前即有此东西。如足球、乒乓球之昏热与冷静。再如现代银行与山西票号……。 梁漱溟高论,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化路径不同,无前后因果关系。 诗曰:足球国殇自大狂,票号高推到银行。 二 冷静清醒,国学自省 1 国学之自省,冷静反思,理性观照,究竟何者可“与时俱化”?何者落后落伍,是封建糟粕。 2 愚笃管规,自省国学主要指民族精神不足,至少有: 第一,无自觉的科技意识,有手艺无技术。 如某器物精品,当代无法量产,后代无法超越。 对人类政治文明巨大贡献之科考,只考写作文,不考自然科学。 第二,无创新意识,无冒险意识,或曰多因循守旧,少创新冒险,至少不鼓励创新冒险。 第三,没有正确的物质财富观,或曰怎么看物质财富乃精神空白。 诗曰:嘴上仁义礼智信,怀里连枷刀子棍。 三 国学五自,国学两自 1 提倡国学五自:自省、自觉、自信、自尊、自化,反对国学两自:自大、自贱。 2 因理性冷静之国学自省,而有民族文化之自觉,自觉一为维护民族文化之尊严,二为以是否“与时俱化”为标准,凡可“与时俱化”者,发扬光大;反之,扬弃。 3 因国学自觉而自信,自信我民族文化即国学蓬勃进取可“薪火相传”伟大之处。 4 因自信而自尊,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至少与西学比肩而立,绝不人前矮三分。 5 因自尊而自化,而化西,与时俱化。 要如输出商品一样文化输出,“化”西而非“西”化。 6 反对自大、自贱。 自大乃精神意淫,自我肿胀,将打猫吹成打虎。 自贱乃无精神脊椎,自我矮化,百事不如人。 例一,中国商品被人为反倾销,甚至某处一有骚乱,华商即成“唐僧肉”,根本在于国学未自化,未化西。 例二,李聃与黑格尔到底谁象谁之自贱与自尊。 例三,“圣诞快乐”与“耶诞快乐”之自觉与自贱。 例四,“外宾通道”、考研评职称之考外语,皆自贱;撒切尔“彩电与思想”。 例五,西安有多处中日友好,如吉备真备等占地甚广之建筑,多为“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例六,十三亿数量自大,鲁迅讽刺“合群的伟大”。 诗曰:李聃黑格谁象谁,吉备真备非其鬼。 第十一集 《孙子兵法》到底有什么缺憾? 答:最少有三大缺憾 一 第一大缺憾:重道轻器,无军事科技论 例一,英国四千人远征军大败四万万人中华老大帝国。 例二,“粪桶妙计阴门阵”与“拿仑难”之恶搞幽默。 诗曰:四千大败四万万,天朝第一拿仑难。 二 第二大缺憾:片面深刻,未及全面,乃“一察”之论。 1 立论攻方,未及守方 以《孙子兵法》全书观,以攻方立论,守方鲜有论及 2 立论将帅,未及国君 将帅坐大,易于窃国乱政,篡权夺位,如朱温、赵匡胤、北洋三杰“龙虎狗”等。 诗曰:黄袍加身宋太祖,窃国乱政龙狗虎。 三 第三大缺憾:战地救护,不曾论及 例一,威震古今名将霍去病,即使战地亦居处奢华,粮肉腐烂而士兵饥饿。 诗曰:疮兵老母怨吴起,将军腐肉卒啼饥。 第十二集 《孙子兵法》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答:精髓是因敌变化的“空灵论” 一 避实击虚 因敌变化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成势,无恒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例一,围歼35军时,郑维山临敌抗命变阵。 例二,“穷寇勿迫”,陆逊放过败逃刘备,是识大体。 诗曰:临敌抗命郑维山,穷寇勿迫陆伯言。 二、圆融无碍,理通事通 1 权须守经,不背道义 例一,美国反恐双重标准如探照灯照人不照己,越反越恐,大背道义。 2 圆融高明,圆滑讨嫌 圆融是大智慧,是大空灵,是大寂定,识大体;圆滑是小聪明,是巧言令色,是墙上草,是谄媚迎合。 例一,李鸿章之圆通。 例二,回答毛公、邓公谁更伟大之圆融与圆滑。 诗曰:越反越恐双标准,面子肚子两伟人。 三 可道非道 兵法无法 “因敌变化而制胜”,一切为打赢,理同《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乃雁过长空,风来竹面,便是“致虚极”之大智慧,大空灵,大圆融。 例一, 孔丘师生“真”“假”之借粮 例二,“空”“镜”之表演。 诗曰:可道非道大寂定 , 兵法无法大空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