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养生之道 张诚笃老师简介 张诚笃,字岁寒,号关中逸民,布衣学者,国学布道者,被誉为“孙子张”。数十年黄卷青灯箪食瓢饮,精研国学与当代国人心理。含英咀华,将民族文化原典思想精髓创造性传承嫁接,浑然天成为国学古为今用之系列:孙韩做事、孔孟做人、佛老养心、诗词怡性。以此四课,奔走呼号,为中华文化布道做狮子吼演讲,听其演讲振耳发聩,读其著述余香满口。 张先生国学及管理学专著:中国文史出版社《老子大智慧》,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子兵法究竟说什么》、《从孙子兵法到企业谋略》、《三国志人物精华》,新华出版社《孙子商法》,五洲传播出版社《孙子兵法大智慧》,香港凯斯国际出版公司《孙子兵法当下解读》。 张先生国学及管理学音像即光碟作品: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孙子商法》,北京高教音像出版社《道德经应用智慧》、《孙子兵法商战大智慧》、《大智勇——毛泽东诗词欣赏》,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老子大智慧》,北京东方影音公司《孙子兵法到底说什么》。 前贤经、史互参,张先生经、史、文、诗四维立体互参,自出机杼,多有新解。“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引论:国学通论之国学欠缺 一,儒、道之山水观与科学思维。 一, 向前看与向后看:中、美影视不同“穿越” 二, 重道轻器与马化腾,当道、器并重。 四,“不敢为天下先”与亚投行。 第一讲 千江有水的《老子》 主题辞:万川印月印心印 何人江月近本真 一、千手观音 千手千眼乃成佛之方便万千是也。 例一,孙悟空之七十二变及维摩诘现身说法之“纳米菩萨”。 诗曰:千手观音千手便,千面菩萨千面观。 二、千面老子 万川印月之《老子》 “千江有水千江月”,《老子》印数仅次《圣经》。 赵翼诗句:“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例一,京中士民争食“判将”袁崇焕。 诗曰:万川印月印心印,何人江月近本真。 三、我之江月 赵翼诗句:“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 戴复古《论诗》:“须教自我胸中出,切记随人脚后行。” 例一,“增兵减灶”之“无辙迹”之理。 诗曰:老子孙子文武圣,哲学兵学里外通。 第二讲 残缺圆满的《老子》 主题辞:四个伟大最高峰 一双断臂残缺美 一、残缺圆满,大圆似缺 《老子》45章“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如《红楼梦》维纳斯《庄子》残疾人。 《老子》44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如林彪遭际。 《老子》46章“知足之足,恒足矣。”如炒股。 诗曰:四个伟大最高峰,一双断臂残缺美。 二、知止求缺,古今中外无完人 1、英雄胜人,英雄无完人 《老子》33章“知人者智也,……。胜人者有力也。” 例一,秦皇汉武非“略输文采”即“稍逊风骚”( 独臂)。 例二,文采风骚之主,多是亡国之君,或流氓皇帝,如南唐后主、宋徽宗。 2、圣贤胜己,圣贤无完人 《老子》33章“自知者明也,……。自胜者强也。” 例一,牛顿、爱因斯坦皆科学圣贤,亦非完人。 例二,汉武帝与太史公,胜人与胜己。 诗曰:胜人英雄汉武帝,胜己圣贤太史公。 三、知止则止,功业无尽头 1、大国兴替,此消彼长 例一,四大文明古国史实。 例二,近代列强轮流坐桩。 2、个人事业,企业运作 例一,“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例二,企业贪大求全之盲目扩张。 诗曰:告语诸公真实言,由来残缺是圆满。 第三讲 反向思考的《老子》 主题辞:条件环境未论及 大智弱智有问题 一、反向思考,逆推事理 “反也者,道之动”(《老子》41章)即反向思考,逆推事理。其大端有二: 1、相反相成 “明道如昧,进道如退。”(《老子》40章)如插秧及洒扫庭院,即“进道如退”。 “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如截肢手术及修剪花草即“损之而益”;秦皇汉武贪求长生而被方士欺瞒,乃“益之而损”。(《老子》42章) 2、臻于极致,则走向反面,或返回。 “大盈若盅,……。”(《老子》45章) “大方无隅,……,大象无形”。(《老子》40章)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老子》25章) 凡“大XXX”者,皆臻于极致,则走向反面,或返回。 例一,小童对着佛祖塑像撒尿,理即《金刚经》“凡有所相,皆是虚妄。”亦“大象无形”也。 例二,吕不韦“奇货可居”之“大盈若盅”。 诗曰:反动背逆寻常理,洞见玄妙解真谛。 二、逆推事理之兵战智慧及反观历史 1、示敌假像,洞烛敌奸 《老子》“反也者,道之动”之反向思考逆推事理,在《孙子》,则体现为:示敌假像,洞烛敌奸。 "远而示之近,近而示之远。”(《孙子·计算》)空城计,示敌假象。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孙子·行军篇》 例一,《曹刿论战》中,曹刿洞烛敌军隐微奸诈之情:是败退?是撤退? 2、同是孔丘,褒贬相反 例一、“批林批孔”之“孔老二”,孔子学院、尊孔读经已成时髦(神化、丑化、美化、人化)。 例二,“闯贼”与农民起义领袖。 诗曰:逆推事理反向思,料敌观史见实质。 三、大成若缺乎,欠缺乎 1、如何相反相成,未论及相应的条件及环境;如此,则易于简单化、绝对化,若用于治国理政,则酿成灾难后果。 例一、“文革”之“天下大乱,天下大治”之苦果。 2、不论条件,脱离环境,将问题绝对化、简单化、弱智化,混淆是非对错。 例一,阿Q“儿子打老子”。 例二,禅宗话头“打你就是不打你”。 诗曰:条件环境未论及,大智弱智有问题。 第四讲 不可思议的《老子》一 主题辞:佛法亿万孙悟空 广舌三千佛万能 一、何谓不可思议 非常情可堪,非常理可推,超乎寻常。诚如《维摩诘经》云“非意所度,非度所测”,“龙象蹴踏,非驴可堪。” 例一,童话孙悟空十万八千里彰显佛法无边。 例二,佛广长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诗曰:佛法亿万孙悟空,广舌三千佛万能。 二、不可思议非常之事 非常应用 1、董卓、隆美尔大张旗鼓,虚张声势以壮声威等一切布疑兵之举,皆“无辙迹”之事也。 2、章士钊“君师合一”为清客之“善言”,“四个伟大”为肉麻讨嫌之谄言。 3、禅宗高僧回答皇帝江面上一共有几只船,答曰名、利两只船及《红楼梦》只有一个梦,皆不着“数字帐”之“相”,而“外离相为禅”之“逻辑帐”。 三、不可思议非常之理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策……。”(27章) 1、“善行者无辙迹”,乃为巧布疑兵之理。 2、“善言者无瑕谪”有两理:一为善言即不言,诚所谓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以《老子》逻辑则为大言无言即“智者不言”。二为言词精当准确,或言简意赅,无懈可击。 诗曰:疑阵千人万人兵,万言万当一默应。 3、“善数者不以筹策”,是指不著“筹策相”,而胶柱鼓瑟于“数字帐”,不只要算“数字帐”,更要算“逻辑帐”。此“逻辑帐”理同《金刚经》“见诸相非相。” 诗曰:百梦千船迷相里,一梦二舟如来谛。 第五讲 不可思议的《老子》二 主题辞:神勇裸头兵马俑 心正立身虎狼丛 一、 不可思议之养生护生之道 “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兵甲。”(50章) 此段《庄子·秋水》解为“谨于去就”。 我之积极理解:超常勇敢,不可思议之神勇或慈勇,方可无“死地”。 例一,“兵马俑”将士无头盔,此即“不被兵甲”及“无所容其刃”之神勇,乃秦人“闻战则顿足徒裼”之活写真。 例二,人生世态之类推,如冯道诗句“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 诗曰:神勇裸头兵马俑,心正立身虎狼丛。 二、不可思议之天争与天谋 1、不可思议之天争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70章) 例一,周郎赤壁“羽扇纶巾”即“不武”。 例二,司马懿将“鹰视狼顾”外裸之“怒”内敛以至忍辱而成龙钟老态,智赚曹爽等政敌,即为“不怒”。 例三,晋军“退避三舍”即“弗与”,亦即“击其隋归”之理。 例四,“三顾频频天下计”乃“为之下”之理。《庄子·徐无鬼》“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 2 不可思议之天谋 “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而善谋。”。(75章) “善胜”理近《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如北平和平解放。 “善应”理近《孙子》“金鼓旌旗”,或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自来”如花卉招蜂引蝶,商人逐利,蚊蝇逐臭,粉丝逐星等。 诗曰:阴谋无谋是天谋,大争不争为天争。 三、不可思议之境界及思维特质 境界:超常之大智大勇,非常之人,非常之事,非常之理,乃为不可思议,不可识量。 思考不可思议,则为不可思议之思维特质: 1、跳跃式思维从数字帐到逻辑帐。前述几个梦几个人。 2、比兴类推如“善用人者为之下”推自“江海所以能为百名王者,以其善下之”。再如“水之行,……兵之胜。” 3、“大XXX”极致或反向思维,如大争不争。 此1、2、3种思维方式,非单打独斗,乃浑然一体,协同“脑战”,而为不可思议之思议。 诗曰:不可思议之思议,协同脑战悟妙理。 第六讲 虚极静笃的《老子》 主题辞:无来无去踏雪泥 有形有影空镜子 一、贪欲丧心,贪得丧身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老子》46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44章。 例一, “千亩”贪诗,妒煞闫王爷。 例二, 林彪抢班夺权而“羽化升仙”。 诗曰:千亩贪诗闫王妒,万人副帅不知足。 二、虚已内敛,圣心若镜 “用其光,复归其明”《老子》52章。 “方而不割,廉而不刺,……光而不耀”《老子》58章。 “涤除玄鉴,能毋疵乎?”《老子》10章。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例一,吕蒙由少年犯到贵而好学之“割目相看”,即“用归”。 例二,谭嗣同从容就义却不苛求同道,即“廉”。 例三,让人心悦诚服之“上国”则“光而不耀”,“帝国”则霸道力服之“刺目”。 例四,东坡诗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雪上偶尔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乃“应而不藏”。 诗曰:无来无去踏雪泥,有形有影空镜子。 三、本真做人,清虚自守 “致虚极也,守静笃也。”《老子》16章。 “圣人无积”《老子》68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25章。此即真人即自然人。 例一,是真名士自风流,唯大英雄能本色,如朱德状如农夫,“朱德的扁担”等即本色英雄。 例二,周总理无存款,托尔斯泰老死小车站,卢梭《忏悔录》皆“圣人无积”。 例三,《庄子》中高人教训自伐射箭者即“守静笃”。 诗曰:本色英雄若农夫,危崖立身守静笃。 第七讲 以无而为的《老子》一 主题辞:土改得民得天下 大国小鲜小岗村 一、无为非混吃等死,无所事事 《老子》43章“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 例一,缺位不作为,尸位素餐,如邯郸农行窃案。 例二,平时静坐谈性命,临难一死报君王。 诗曰:清谈误国假无为,尸位素餐不作为。 二、举重若轻之无为 1、守拙为政之自然,实为极巧 《老子》32章“道恒无名,朴虽小,……。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老子》17章“成功事遂,而百姓皆谓我自然。”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老子》57章。 例一,牵肠挂肚于土地,乃当时民心之自然,顺此自然之心而“土改”,便得人心者得天下。 例二,当年小岗村分田承包,乃“我自然”。 2、举重若轻,守拙为政 《老子》60章“治大国若烹小鲜。”调和定鼎,宇宙在手,万化由心。 《老子》57章“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例一,邓公“一国两制”乃“无事取天下”及“烹小鲜”得意之笔。 诗曰:土改得民得天下,大国小鲜小岗村。 三、谋定而动,制其先机 1、事前预谋,谋定后动 《老子》64章“其未兆也,易谋也。” 《老子》63章“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 此同《孙子》之“庙算”。 例一,暖冬之农药商机。 2、制其先机,事半功倍 《老子》64章“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 《老子》34章“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 例一,扁鹊“针砭”蔡桓公之理。 综合一、二、三无为非混吃等死,无所事事,而是依顺人、事自然之道,举重若轻之巧为,制其机先之小为,便有大大的收收获。亦可谓“休言病后能求药,孰若病前能预防。” 诗曰:举重若轻拙巧为,制其先机大小为。 第八讲 以无而为的《老子》二 主题辞:道法自然大熊猫 人法天地都江堰 一、要善始更要善终,方能修成正果 “民之从事,恒于几成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64章)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此同“行百里半九十”之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端固然重要,坚持到最后更难更重要。 例一,华山近顶之处书“余勇可贾”,乃鼓励坚持到底。 例二,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以后的路更长更远”等不只“慎终若始”,戒骄戒躁,且此“终”之后开彼新“始”。 二、狭义有为无为何以别 1、从过程状态看有为无为之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累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64章) 凡在“合抱”、“九层”“百仞”之际为者,皆事后诸葛之有为,已错失良机;凡在“毫末”、“累土”、“足下”之际为者,皆“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轻巧而为,不费吹灰之力而成大功,诚所谓“宇宙在手,万化由心”,此际之为乃是无为。 2、从治国理民看有为无为之别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此无为德政效果。 “故以知治邦,国之贼也”。(65章) “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不治。”(77章) 此皆有为之恶政效果也。 例一,“大跃进”、“文革”皆“以智治邦”,师心自用之恶政。 例二,刘文学悲剧,金训华榜样皆“察察之政”无视人权之恶政。 三、不可思议之无为之思议,无为究竟为何 1、以“无”的超脱超功利心态,为政,为事,即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之事,即以无而为。 2、功成身退,视功名如粪土。 “功成身退,天之道。……为而不争……。成功而弗居也。”等,亦左思名句“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例一,范蠡、张良皆“功成身退”。 3、无我或“少”我,少思寡欲 “圣人无积”“致虚极”,“涤除玄鉴”“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少私寡欲”等皆无我或小我少我之论。 例一,居里夫人公开专利,放弃正当得利,乃“圣人无积”之大有大无女神。 4、有为到最后最高最理想状态,方可升华到无为,有为形而下,无为形而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诗曰:有为极处是无为,精进不息天行建。 5、因循自然,恪守大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例一,大熊猫。 例二,都江堰。 诗曰:道法自然大熊猫,人法天地都江堰。 6、制其先机(同七讲略)。 7、慎终若始(同七讲略)。 第九讲 半善半恶的《老子》 主题辞:水溺水毁古来多 半善半恶两面说 一 善水之功德及比兴类推 1、滋养万物 《老子》8章“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例一,韩愈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滋润万千动、植、飞、潜之物。 2、“上善似水”,“……似……”句,乃比兴类推之理,如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此“扒灰”之奸情与《红楼梦》贾珍为儿媳大办丧事好有一比。 3、谦下卑处 《老子》23章“洼则盈。” 《老子》66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例一,燕昭王高筑“黄金台”,使人才百川归海,有容乃大。 4、穿石破金 《老子》43章“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 《老子》80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 例一,《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水淹七军“攻坚强”,攻固若金汤之城池。 诗曰:上善利物静无声,无物不润泽有情。 二、水德做人为善之启迪 1、低调做人,灿烂平淡 例一,辛稼轩“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邻种树书”,乃“百炼钢缠为绕指柔”之境界。 2、襟怀似海,有容乃大 例一,中华文化“和而不同”,大唐“万国衣冠”及儒、道、佛皆被优容。 3、精进不息,终成正果 例一,佛门“六度”之“精进度懈怠”。 诗曰:和而不同儒、道、禅,谦而不贱岸、海、天。 三、至恶似水,为祸为恶 1、海啸、暴雨、江河水患 2、小人之水德“易涨易复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3、大争之世如近代,似此谦卑低下,中国、印度等文明古国或灭国,或苟延残喘,此“水论”则大谬不然。 诗曰:后学敬禀前贤曰,水可为善亦为祸。 水溺水毁古来多,半善半恶两面说。 第十讲 玄同圆融的《老子》 主题辞:是雨是晴天难作 非对非错谁之过 一 是非不分,祸福难辨 《老子》58章“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也。” 例一,海盗与社保。 例二,“同志加兄弟”与自卫反击战。 二、何以见得,缘由何来 1、人情之是非祸福 例一,“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为情所累,叫君如之奈何?是耶?非耶? 例二,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如宝玉醒后入空门。 诗曰:多爱多情自肇祸,美人美色本无果。 2、老天爷之是非祸福 皆言“天知道”,天实不知也。 作天难作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 出门望晴农望雨,采桑娘子望阴天。 诗曰:是雨是晴天难作,非对非错谁之过。 三、是非玄同,圆融无碍 1、老之是非玄同,祸福浑一 “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 2、佛之圆融无碍,破除分别 “如来非王,非非王。” “消磨六门,合开成就,互用清静。”如稼轩词句“破纸窗间自语”之美学通感。 打通分别,理事无碍,圆融一真。 例一,国、共两党如张载所谓“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两党“和而解”两次合作成北伐及抗战之不世殊勋,此“和而解”即“玄同”及“圆融”。惜乎未有第三次合作,否则,何至于……?儒家解决问题,国共问题无解;道家取消问题,可解此死结。 诗曰:国共合作共玄同,民族文化大圆融。 第十一讲 以柔克刚的《老子》 主题辞:刚强柔弱正反理 逻辑体系欠严密 一 柔弱胜刚强之理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仞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78章) 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55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75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柔弱是人包括一切生物之生命存活状态,坚硬则是死翘翘硬橛橛的死亡状态;故此推论,坚强即死亡,柔弱即生存,此老子贵柔之理,亦柔弱胜刚强之理。 例一,二月春风,杨柳摇摆,生机盎然。 例二,道家常例硬齿软舌之存亡。反此理,则为牙化石。 例三,婴儿柔若无骨。 诗曰:二月春风摆摆柳,一岁男婴柔柔骨。 二、柔弱胜刚强之理(或道)之运用 “弱也者,道之用。”(41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诟,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王。”(80章) 1、做人及兵战之“诡道” 以做人及兵战之“诡道”立论,强大而示以弱小如《孙子》“能而示之不能。……怯生于勇,弱生于强”。乃骄兵之计,以此可解“柔之胜刚,柔之胜强”个中三昧。 例一,《孙子》“能而示之不能”,骄兵之计。 例二,《庄子》大勇呆鸡。 2、柔弱到含诟忍辱,则修成知耻而后勇之正果,为人或为政“能受邦之诟”及“不祥”,此理近于“忍辱度瞋恚”,方成“常不轻菩萨”、“常惨菩萨”之正果。 例一,《三国演义》中刘备“哭”来江山即常啼菩萨。 例二,“两弹一星”乃知耻而后勇之大悲正果,国歌歌词不变亦此义也。 例三,“朱毛不死”“死不改悔”皆“受邦之诟”而成正果。 诗曰:低调做人柔胜刚,诡道用兵弱胜强。 三、柔弱胜刚强之理之反理 离开条件,脱离环境,不讲具体情况,柔弱岂能胜刚强,老子将柔弱胜刚强如此绝对化,至少逻辑欠严密。 柔弱到忍诟忍辱,逆来顺受,亦未必足取,大是大非,要是分明。 例一,李后主、宋徽宗、莎达姆柔弱到,贪生怕死,“必生,可虏也”身囚国亡,偷生苟活,不值一哂。 例二,秦桧、洪承畴、汪精卫认贼作父,岂止“受邦之诟”,人神共愤。 诗曰:刚强柔弱正反理,逻辑体系欠严密。 第十二讲 道昭不道的《老子》 主题辞:莫可名状玄又玄 不可捉摸妙复妙 一 、“道”是不是东西的东西,没有形状的形状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1章)此同《金刚经》“所谓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像,是谓忽恍”(14章)《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此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例一,菜,可菜也,非恒菜也。 诗曰:黄瓜有味菜无味,青椒有体菜无形。 是东是西不是道,不三不四非为道。 二、道从何而来,道有何用 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无所不能,无所不用的“玄德”及“玄牝”功能。 《老子》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在时间上先于天地,是天地母。《老子》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万物之母。 《老子》6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勤”——天地的根苗,根苗即“玄牝”,“玄牝”即玄妙神秘的雌性生殖器。 《老子》10章“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生养万物,却不主万物,只付出,不求回报。 例一,朱熹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例一,如来者,来无所来,去无所去,非来非去。 例二,道意同上帝、安拉、佛。 《老子》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道”之母。 诗曰:生天生地生万物,何来何去无何处。 三、“道:”有名称吗?“道”到底是什么——“道”无名称,“道”是玄妙的不可捉摸的东西 《老子》37章“道恒无名”《老子》1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可知“道”恒常无名称,莫可“名”状,是“玄之又玄”的东西。 诗曰:莫可名状玄又玄,不可捉摸妙复妙。 要问此物为何者?姑妄言之唤作道。 诚笃诌诗结曰: 黄瓜有味菜无味,青椒有体菜无形。 是东是西不是道,不三不四非为道。 生天生地生万物,何来何去无何处。 莫可名状玄又玄,不可捉摸妙复妙。 要问此物为何者?姑妄言之唤作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