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医患间了解与信任的基础》 主课人:张吉泉 【课程背景】 近些年,国内有关伤医事件频出新闻报端,全国各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在正常诊疗工作中,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将是一个重要话题;俗话说:沟通不是万能的,但是,离开沟通却是万万不能的! 【课程收益】 通过听课,使参加者掌握沟通的技巧,化解医患矛盾,促进医患和谐,避免伤医事件。 【课程特色】 全是干货,没有废话,思维逻辑清晰,听的懂、学的会,用的到;现场答疑; 【课程对象】 全体医务人员与管理层。 【课程时间】 1-2天。 【培训方式】讲解+互动+交流 【课程大纲】 《医患沟通——医患间了解与信任的基础》 一、医患沟通的时间点 第一、医疗纠纷之前的预防(治疗前、治疗中) 第二、医疗纠纷之后的处理(治疗后) 二、沟通的三要素 第一:沟通的对象; 第二:沟通的内容; 第三:沟通的时机; 三、沟通的实施(具体) 第一:沟通的对象;找对方家中说的算的。 第二:沟通的内容;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谈病情。 第三:沟通的时机;入院、病危与出院。 目的,最大限度的减少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 四、人文沟通与医患沟通的关系? 人文沟通是基础,前提是理解,医患沟通是延伸与升华。 五、古代医学沟通失败的案例 古代医患沟通失败的案例 (一)扁鹊见蔡桓公 (二)曹操与华佗 六、近年国内部分伤医事件(回顾) 七、大陆发生伤医事件的主要科室与比例 急诊科:24% 妇产科: 4% 儿 科: 4% 骨 科: 4% 皮肤科: 3% 耳鼻喉: 2% 肿瘤科: 2% 其他科:17% 八、大陆医患关系到了今天这种地步,到底是谁的责任? 患者与家属? 新闻媒体? 机关公务员不作为? 医护人员? 医院? 行业体制? 九、什么原因导致医患关系是今天这样?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王玲玲:诊疗结果与期望值差别过大是伤医事件的导火索。 钟南山院士指出:在中华医学会处理的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中,超过半数是因为缺乏沟通引发的。 十、国外名医名言 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会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这段铭言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至今仍熠熠闪耀着人文之光。 古希腊西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有一句名言: 医生有三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语言在第一位!) 十一、沟通格言 医患之间,沟通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沟涌是万万不行的。 医患之间关心存在怎样的代沟? 医生关心: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征、病情变化。 患方关心:我患的是什么病?怎么患的病?恐惧!预后及对自己与家人带来的影响。 十二、影响周围人比例与分布 55% 外观形象,38% 肢体语言,7% 语言。 注:无沟通能力者,将失去很多自费病人。 国外调查结果:满意率越高,病人死亡率越高。 十三、患者的权利 1.生命健康权
(1)生命权。
(2)健康权。 2.身体权 3.隐私权 4.平等医疗保健权
5.知情同意权 6.自主决定权 十四、医生与患方沟通时需要注意事项60条 1.自己的座位离门口近一些。 2.坐在平椅上,不要坐沙发。 3.有监控的地点。 4.医方最好有两个以上人员。 5.警惕患方的态度与态度的细微变化,包括表情、语言与肢体动作。 6.医患双方站立时医方要站在对方一臂之外。 60...... 十五、关于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人采取的一种、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它应当符合四个条件(要件): (一)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 (二)正当防卫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三)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凶手); (四)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 十六、医患纠纷的高发人群30条 (一)病人系独生子女 (二)病人与家属属于低收入群体 (三)病人或家属有心理或精神问题(偏执型) (四)病人是外地户籍 (五)病人系特殊身份(领导、教师、律师、公检法、公务员、记者等) (六)病人与家属在其他医院曾发生过医疗纠纷 (三十)...... 以上条款如达到3条以上时极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十七、医事服务>医疗服务 从2017年4月8日始,北京各级医院全面取消挂号费,增加医事服务费,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承认医患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因此,我们医务人员在思想上必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第一:面对病人,我们服务了吗? 第二:我们的服务做到位了吗? 第三:我们的服务做完之后,是否又多做了一些? 十八、门诊沟通的技巧 我们如何劝病人及家属入院? 对于基层医院,告诉患方要为他检查是为了摸底与评估,为了详查最好能住几天院,这样查的会更细,同时每周都有三甲医院的特聘专家来院查房,对于今后出院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十九、实战演练 1、病人被采血后发现血凝了,要第二次采血,怎么对家属说呢? 2、一位病人在医院输完液体后(葡萄糖)越来越难受,最后签字转院,几天后病人家属来了告知患者被确诊是糖尿病,怎么解释? 3、一位病人胸痛,医生未进行物理检查却开了心电,胸CT,心彩超与化验等,最后被证实为带状疱疹,家属提出异议,我们怎么办? 4、患者让我们违规开药物,我们怎么办? 5、子女触摸死者的手,认为死者还活着,怎么办? 6、医嘱防压疮床垫,而新护士没执行,第二天病人压疮出现,家属极不满意,怎么办? 7、住院医生如何沟通住院病人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后需要采取的措施:如气管插管、电除颤、胸外按压(人工与机械)等。 8、一个人值班时遇到急诊患者,是先沟通还是先抢救? 9、遇到不讲理的子女时,下一步即将出现伤医事件,我们怎么办? 10、关于本院职工带患者来就诊,我们怎么办? 11、120送来三无人员的危重病人,我们怎么办? 二十、答疑 《如何缓解压力》 主课人:张吉泉 (3个小时)
心理问题(焦虑、抑郁) 一、焦虑 (一)什么是焦虑? (一)焦虑是情绪的一种表现,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现象,有积极的因素,与文化程度无关,人一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现象。 (二)没有器质性疾病证据情况下,以紧张、不安或恐惧情绪为主要表现,分为焦虑现象与焦虑症。 (二)焦虑有哪些病因? (一)属于生物-社会-心理等多原因的结果。具体不详。 (二)心理学认为,焦虑是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 (三)生理学认为,负责处理焦虑的是杏仁体、蓝斑与下丘脑,出现的症状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 (四)男人的焦虑常常是事业原因。 1、事业不成功 2、没有升职+加薪 3、自己工作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被上级训斥等 4、感到自己能力不足 (五)女人的焦虑往往是在家庭或自身有关: 1、婚前在超重与肥胖 2、工资不够花 3、婚后在事业与家庭的平衡 4、关注孩子的成长 (三)焦虑有哪些表现?什么是生理性焦虑?什么是病理性焦虑? (一)生理性焦虑: 焦虑的太过与持久,能力与欲望不匹配(或能力太低、或欲望太高);急燥、迫不及待、对未来担心、不安全感与紧张、过度关注自己、毕业与失业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房价越来越高买不起房怎么办、年纪大找不到女友怎么办等。 伴随症状:消化道症状、内分泌失调、失眠、月经期变化、心慌、胸闷、易怒、不耐烦。 (二)病理性焦虑: 杞人忧天(担心天塌下来、担心桥塌方、担心疾病、担心被害、担心被偷盗);常与压力相伴行; 有的表现——面对工作,无从下手; 有的表现——工作狂; 也有的表现——烟、酒、毒品、游戏; 有的表现——人际关系恶化; 强迫症是焦虑的一种表现形式,分为强迫观念、强迫行为。 (四)如何诊断焦虑与焦虑症? (一)焦虑或焦虑现象 特点:不影响工作与生活。 (二)焦虑症 特点:是焦虑现象的加强版,影响了工作与生活,需要医学干预。 (五)如何处理与预防焦虑? (一)认知与观念: 1、认清现实,理性面对 (1)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伟人一生三七开,何况我们是普通人) (2)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3)痛苦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为何不快乐?(知足常乐)很多人在寻求过度保障 2、围堵不如疏导: (1)事事尽心为成功 (2)努力之后接受失败的现实 3、孔子曰: 尽人事,听天命! 4、佛家云: (1)无常!没有任何事情能停留而不发生改变! (2)人的压力:三分来源是生存,七分来源是攀比! 5、拥抱——焦虑! (1)因为有了焦虑,才有上进心! (2)要么降低欲望、要么提升能力、明白——顺其自然! (二)身心体验: 1、海边吹海风、晒太阳; 2、每天晚上记三件满意的事,第二天早上先看昨天的日记,这样持续三个月; 3、每天10分钟静默法——闭眼后静静呆上10分。 4、运动法(每天30-40分,出汗)。 5、听喜欢的音乐。 6、要感恩自己,要有一定满足感! (三)药物治疗 1%需要药物治疗,例:劳拉西泮、阿普唑仑。 (六)答疑
二、抑郁 (一)什么是抑郁? (一)抑郁:也称抑郁障碍,是情绪低落的一种表现,也可能是长期焦虑后的结果,抑郁状态——抑郁症,国内发病率6-10%。 (二)有梦想的人很少抑郁;晚期,努力后的结果;能力、欲望;国内自杀人70%是抑郁症患者(为了解脱),性格内向的多,外向的少、有躯体症状,消化道症状等; (二)抑郁有哪些病因? (一)复杂而不详。 (二)抑郁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涉及生物化学、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学、睡眠与脑电生理异常、脑影像学、遗传学、心理社会因素等。 (三)抑郁有哪些表现? (一)表现——早醒(信号)。 (二)失语、反常(痛很舒服)、反应下降、迟钝、幻觉、幻听、悲观、缺乏爱(国外一对夫妻都是著名心理学家,结果女儿因抑郁而跳楼自杀)、难过、以泪洗面、痛苦、没有价值感。 (三)负面情绪(自责、自罪、内疚、绝望)、生活与人生没有意义,没有前途、生不如死、度日如年、封闭自己;最后情感缺失(什么事都他无关)。 (四)自杀倾向特点:(轻—中—重发展中、重—中好转中;重度不会自杀); (五)重症:有精神病症状、不言不语,不动不吃,极易疲劳无力、体重减轻或肥胖、静不下来、极度恐惧与不安、对过去喜欢的食物、运动等已变的不再喜欢、而且麻木、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 (四)如何处理与预防抑郁? (一)药物 (二)心理(认知疗法) (三)物理(经颅磁刺激治疗、光线治疗) (四)人际协调治疗 (五)非药/无抽搐电痉挛治疗。 (六)药物的不良反应 (七)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手抖、走路不稳、坐立不安、类似焦虑,医学称:精神运动性不安,最后发展为思维障碍、阅读障碍、语言障碍、怕风、怕水、怕声音)。 (八)疗效总结:药物确切,心理学部分有效,其他方法待定。 (五)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