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下没有难找的讲师,职业讲师,商业讲师,培训师,讲师库-北京昭智教育

彭奎:日益内卷的环境,如何在教育过程中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复制链接]
《日益内卷的环境,如何在教育过程中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课程背景】: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相比成人而言,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能力非常薄弱。若要孩子自行培养这一能力,所需过程会十分漫长。因此,成人必须对儿童进行教育,关注并引导孩子们的成长。然而,这里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对孩子心理的不了解。因为成年人正确认识自我已属不易,更何况是全面地了解孩子,要在此基础上去指导和引导就更加困难了。
国民抑郁症蓝皮书(2022—2023年发布):目前确证的抑郁症中,50%为在校学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普及就显得尤为必要了,以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设计的本课程旨在帮助成年的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从而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全、健康的人格发展路径。
【课程目标】:
u  对儿童人格的构成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培养儿童独立、自信、勇敢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u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强调理解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致力于为教育者提供捕捉孩子心灵敏感期的方法,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并正确地与孩子相处。
u  探讨儿童的学校生活。
u  如何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态度、神情和倾听方式来了解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和兴趣爱好,以及他们是否愿意听别人讲话、对周围的一切是否有兴趣。
u  如何结合现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课程设计】:
第一章 人格统一性
第一节 什么叫人格统一性
l 儿童的所有活动都是孩子整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外显,不了解行为中隐含的背景就无法理解孩子所做的事。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人格的统一性。
l 人格统一的过程中就构成了孩子的性格,很多的孩子呈现出的特有的性格特质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
l 一个错误的观念引发一个错误的行为,一个错误的观念和错误的行为统一过程中,就形成了我们见到的“问题性格特质”。
第二节 培养孩子强大的性格
l 当我们人类碰到的环境因素是无法改变时,我们能做的只是学会适应它。
l 一个人内心是否强大,取决于对新事物的适应和判断力。
l 我们如果能够引导孩子将自身的性格随着环境的转变而转变,无疑将会让孩子的性格特质变得更为强大。
第二章 孩子的优越感与自卑感
第一节 追求优越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l 优越感与自卑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
l 追求优越感是否和我们的本能一样是与生俱来的?
l 追求优越与一些明显的性格特征联系在一起
l 怀有过度雄心的孩子之所以处境艰难,是因为人们常常以外在的成功来评判孩子们,而不是根据孩子们克服困难的能力来评价孩子们。
l 学校教育总是试图按照各个时代的社会理想来教育和塑造个体
第二节 我们如何正确加以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
l 每个孩子都会去追求优越感。而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把这种追求引向富有成就和有益的方向,并确保这种追求给孩子们带来的是精神健康和幸福
l 优越感和时代是紧密联系的,我们要培养孩子建立这种社会情感,或者说,要加强孩子认识与社会一致的意义。
第三节 内卷社会背景下对“懒惰”的再认识
l 懒惰是先天的吗?
l 懒惰的孩子如何享受懒惰?
l 无能归因于“懒惰”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第四节 孩子的自卑情节
l 自卑感和追求优越都是密切相关的。人之所以追求优越,是因为孩子感到自卑,力图通过追求富有成就的目标来克服这种自卑感。
l 自卑情节:自卑情结是指一种过度的自卑感,它促使人去寻求唾手可得的补偿和富有欺骗性的满足。同时,这种自卑情结放大困难,消解勇气,从而将通往成功的道路堵死。
l 自卑感在孩子中的的表现形式
l 自卑引发的怯懦,而怯懦是一种破坏所有人与人关系的性格特征。
l 自卑引发的最大的问题——人际关系障碍(宅、社恐和)
第三章 社会情感和儿童成长的障碍:
第一节 社会情感的形成在4-5岁
l 一个人通常会在4~5岁的时候就形成了自己的生活风格。一定要在这段时间内培养孩子们的社会情感和必要的社会适应能力。
l 个人对于世界的观念通常在5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确定并固定下来了,并在今后朝着大致相同的方向发展;
l 我们对外在世界的感知一般不会发生变化;相当长的时间会受自己原有观念的束缚,并不断地重复我们原有的心理机制和从这种心理机制中产生的行为。
l 最重要的是一个人自身的精神视野会限制孩子的社会情感。
第二节 孩子的行为特质来源于何处?如何施加影响?
l 孩子的行为并非客观的反应,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对自己早期经验的无意识的理解的影响。
l 人们对某一情景一旦产生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的理解和判断就会对他的行为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只要这种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原始看法没有被矫正的话,那么无论多少逻辑或常识都不会使他后来的成人行为改变。
l 当我们看到儿童用几乎同样的方式对相同的情景做出反应时,我们不要认为其中发挥作用的是自然法则;
l 对待孩子不要粗暴、鲁莽,我们需要不断地向孩子们解释现实生活的意义,从而不断缩小孩子们的想象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
第四章 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目的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一节 进学校了,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减轻
l 当一个孩子走入校门之后,学校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呢?
² 孩子需要和教师、同学们进行配合,同时还要培养对各种学科的兴趣。
² 依据孩子在学校这个新环境中的表现,判断出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兴趣爱好,孩子感兴趣的学科,
² 孩子是否愿意听别人讲话、是否对周围的一切都有兴趣。
² 孩子是否以友好的方式接近老师,还是对老师避而远之
第二节 对孩子来讲,父母亲是第一个唤醒他兴趣的人,并在指导他把兴趣转入健康的渠道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l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家庭是为家庭培养成员
l 社会情感的培养和勇气(自信)
l 超越他人成为学校的教育目标,家庭则是培养直面问题勇气的场所
l 学业中不能获得优越感的时候,家长的态度就变得尤为重要
l 成绩是要做到“最好”,而不是超越——卷是需要付出心理代价的!
第三节 贬低和鼓励在心理健康培养中的作用
l 抑郁症患者中,一半在学校
l 心理健康是面对社会挑战的重要基石
l 应对挫折和面对失败
l 正确的面对挑战
l 溺爱的心理危害

彭奎老师的相关内容

使用道具

管理技能讲师|企业战略讲师|网络媒体讲师|营销服务讲师|职场技能讲师|人力资源讲师|党政爱国讲师|财税金融讲师|生产管理讲师|其他类讲师|内训课程|讲师列表|手机版|

讲师库 | 讲师列表 | 账号登录 | 立即注册 | 网站地图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2698 | 京ICP备2024062795号-1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