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水利项目全周期质量管理 —从策划到工匠精神厚植的精细化管理效能进阶 主讲人:解晓忱 【课程背景】 一、项目复杂性与质量风险升级 市政管网、水环境治理、水质净化厂等复合型涉水工程常涉及深基坑、地下作业、生态敏感区施工,工艺复杂度高,质量体系运行不畅易形成质量隐患。 二、合规性与社会影响双重压力 政府质量监管常态化,质量终身追责制强化项目经理责任;民生工程质量问题直接引发公众舆情,企业声誉风险加剧。 三、传统管理模式的效能瓶颈 (一)碎片化管控:策划与施工脱节,导致质量标准落地偏差; (二)协同效率低: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四方质量目标错位,验收阶段频繁返工。 四、精细化管理与工匠精神的必然融合 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品质工程”,项目经理需从“施工管理者”向“质量价值创造者”转型。 本课程顺应市政、水利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挑战与时代需求,从项目策划入手,通过质量目标与多目标协同形成有机运行的管理体系,强化质量意识打造的核心逻辑,使项目层面质量管理落到实处。 【课程收益】 一、全周期质量管控能力系统化提升 (一)策划阶段 “双轮驱动”项目策划模式下,质量全员责任制执行路径。 (二)施工阶段 学会运用“三维动态平衡模型”(进度-质量-安全),在工期压缩场景下,通过工艺优化确保质量标准。 建立“质量责任追溯体系”,降低质量纠纷处理成本。 制定《竣工质量验收Checklist》,涵盖功能性检测、档案真实性核查等硬核指标。 二、利益相关方协同与资源整合能力突破 (一)业主协同:通过“质量联合评审会”机制,将业主个性化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质量验收细则,提升客户满意度。 (二)分供方管理 建立“质量信用档案 + 动态考核”体系,严格落实“验工计价”。 三、技术创新与文化引领双轮驱动 (一)“智慧化系统”在质量管控中的高效运用应用降低返工成本。 (二)“质量文化建设三步曲”厚植质量意识。 【课程对象】 一、从事市政、水利工程及有转型需求的施工企业。 二、企业工程板块中层管理人员、一线项目管理人员。 【课程时间】 1天(6小时/天),可根据客户需求适当调整。 【课程大纲】 一、项目履约质量相关问题深度剖析 二、理念革新与全周期质量体系构建 (一)项目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案例】某市政工程案例解析 【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目标的适配性问题】【优秀项目的标尺是什么?】 (二)项目干系方协同管理策略 1、与建设单位的质量战略协同 2、与设计单位的创新协同 3、与监理单位的监管协同 4、与分供方的质量共生关系 5、员工质量意识培育 (三)项目常态化管理的核心地位 (四)合理的管理跨度与层级对质量体系运行的重要性 (五)质量、安全、进度的动态平衡关系 三、全周期质量管控关键环节 (一)策划阶段:质量根基夯实 1、策划本质与质量预控 2、组织模式与质量责任划分 3、核心策划内容 (1)质量验收标准清单 (2)样板引路制度 (二)施工准备阶段:资源与标准落地 1、优质资源筛选策略 2、临建标准化与质量保障 (三)施工阶段:过程控制精细化 1、征迁与质量协同推进 2、均衡流水施工的质量控制 3、技术管理的质量赋能 3、质量责任追溯机制 (四)验收阶段 1、功能性检测 2、档案验收 四、质量与多目标融合策略 (一)安全质量管理一体化 1、安全对质量的底线作用 2、标准化工具整合降本增效 (二)成本质量的辩证管理 1、质量成本的重要性:质量与商务体系联动的关键性 2、物资量价质协同管控 (三)新技术驱动质量升级 1、BIM 的全周期应用 2、大数据预警 五、实战能力提升:案例与工具 (一)典型案例深度解析 1、成功案例 2、失败教训 (二)工具方法实战演练:以水工混凝土外观质量提升为例 运用 PDCA 循环,从人、机、料、法、环五因素分析,制定对策并验证效果。 六、管理效能升华 (一)质量责任的明确界定 质量责任贯穿项目全过程,参建各 方均有自身的质量责任,施工单位有哪些责任? (二)质量与工匠精神:获奖≠质量管理 质量体现的是一种工匠精神,是对每一个施工环节的精益求精。获奖只是质量管理的一个成果体现,不能等同于质量管理本身,应注重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 (三)市政、水利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及应对措施 1、排水管道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及应对措施 2、水质净化厂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及应对措施 3、水环境治理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及应对措施 (四)培育工匠精神,提升工程品质 通过加强职工培训、树立质量榜样、建立质量激励机制等方式,培育职工的工匠精神,营造全员关注质量、追求品质的良好氛围。 七、管理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