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前沿 1、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 生产力”,随后频繁出现在中央文件、工作会议中 2、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该会议上首次全面系统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内涵,要求“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3、新质生产力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引发热议,各行各业应该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 4、新质生产力在电力行业已经全面开展,有效的推动新质生产力在电力行业的落地额成长 课程收益 1、学习了解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2、充分学习理解新质生产力及其逻辑关系 3、学习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4、掌握数字化技术是实现生产要素重新配置的有力手段 5、新质生产力需要新型生产关系 6、“四新”促进“新增长” 课程时间 2天 pm9:00—12:00 pm14:00-17:00 课程对象 1、电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不限电力) 2、负责新业务的领导 3、储备干部 课程形式 讲授法、现场研讨法、场景分析法、电影教学法等 课程纲要 引言: “新能源+新玩法”,璀璨常州点亮中国 第一单元 :新质生产力提出的背景和要求 一、生产力高度发展 1、何为生产力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 4、劳动工具不断优化 5、劳动对象不断延展 二、高质量的发展格局决定 1、以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应对竞争的战略之举 2、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3、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改革 三、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1、生产力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和动力源泉 2、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能源史 3、能源、通讯、交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耦合推动了社会发展 4、新的生产要素进入决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生产力进步决定了社会价值创造的转变 四、当前的发展和“新型生产力” 1、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 2、数字成为发展的生产要素 3、数字技术成为核心技术 4、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范式 5、“双碳”目标成为发展方向 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新质生产力” 1、中国式现代化诠释 2、积极培育新产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点燃新引擎 3、构筑人才集聚高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头活水 4、推动绿色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激活澎湃动能 5、构建数字高地,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六、新能源高速发展亟待“新质生产力” 1、几年来随着“双碳”目标发展带来的新能源高速发展 2、新能源高速发展背后存在的系统性问题 3、新技术支撑能源行业转型 4、数字化提供能源转型优化配置 5、新的劳动管理保障新能源高质量推进 6、绿色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七、新质生产力与能源电力行业的 1、能源技术的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更好落地 2、新应用场景的发展,助推技术的更好落地 3、产业融合,有效落地新技术 4、低碳技术、数字技术耦合带来新机遇 第二单元 新质生产力概论 一、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的诠释 1、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2、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 3、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4、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5、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6、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7、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二、新质生产力的概念 1、特点是创新 2、关键在质优 3、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4、生产力的进化 5、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公式 新质生产力 =(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优化组合 三、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1、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2、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 3、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4、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5、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产物 6、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为生产要素和生产要素结合方式的创新发展 四、新质生产力的特征 1、新质生产力具有强大的势能 2、新质生产力具有强大的动能 3、新质生产力具有立体化的竞争优势 五、新质生产力与产业关系 1、新质生产力与能源行业 2、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 3、新质生产力科技服务行业 4、新质生产力与交通、建筑 5、新质生产力与未来行业 六、“新”技术 1、新能源技术 2、新能源转换技术 3、先进材料技术 4、人机接口技术 5、生物医疗技术 6、基因技术 7、数字技术 一、新能源发电前言技术 二、新能源前言基础技术 1、高比能锂电池 2、氢能燃料电池 3、钠离子电池 4、光伏叠层电池 三、新能源系统集成技术 1、电动汽车(全固态电池、全自动驾驶) 2、车网互动(以车网互动为核心、房车能路云) 3、绿色氢能(零碳能源系统) 4、新型储能(前面三个的集成:氢能、电池、车网互动) 四、新能源革命前景展望 1、光伏、光热发电 2、风力发电 3、生物质能发电的新构思 4、新的发电形式 第四单元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努力方向 一、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和本质 1、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 2、一场国运之战 3、一场全球经济重构之战 4、打破环境制约的发展模式 5、寻求新的发展动能的契机 6、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2024年“两会”中的“低碳” 1、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2、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3、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4、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三、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新型生产力 1、绿色、低碳伴随分布式生产,需要适应的新型关系 2、绿色、低碳意味着新技术,需要新的产业人才 3、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产业延伸,需要综合性人才 4、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后落脚就是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四、新质生产力促进 “新产业”的升级 1、从中国出口“新三样”说起 2、绿色、低碳是发展动力 3、数字化技术是基本保障 4、新业务、新盈利模式 5、加大数字作为生产要素的投入 五、新质生产力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 1、绿色低碳是基本色 2、发挥数字化作为生产要素 3、技术创新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性凸显,提升生产 4、加强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5、延伸生产对象、拓展新业务 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广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青海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3、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4、四川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6、…… 七、能源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增长极 1、新型电力系统 2、新型能源体系 3、需求侧管理 4、虚拟电厂 5、氢能产业 6、新型储能 7、综合能源服务 8、碳普惠 9、电能替代 第五单元以数字化技术进行推动生产要素重新配置 一、数字化技术简介 1、人工智能 2、人机交互 3、硬件与超级算法 4、云与数据共享 5、物联网与能源互联网 6、区块链技术 7、数字孪生 8、元宇宙 二、数字化成为核心生产要素 1、农业文明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 2、工业文明下的主要生产资料—自然资源 3、数字化时代的生产要素---数据 4、生态文明下的生产要素---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 三、数字化的核心价值 1、连接 2、交互 3、资源配置 4、跨三维空间的配置功能 四、互联网模式到能源互联网 1、形态不同 2、价值 3、获利方式 4、产业延伸 5、诠释 五、数字化产业到产业数字化 1、数字产业 2、产业数字化 3、发挥数字科技引领作用 4、融合低碳绿色底色 六、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1、推动数字技术与能源行业深度融合 2、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3、推动数字技术和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 4、推动数字技术和建筑领域的深度融合 5、推动数字技术和工业产业的深度融合 6、推动数字技术和科技服务产业深度融合 第六单元 低碳技术承载新质生产力向“绿”而行 一、新制造 1、新的科学发现 2、新的制造技术 3、新的生产工具 4、新的生产要素 5、新的产品和用途 二、新服务 1、服务的外延 2、科技服务 3、能源服务 4、综合服务 5、产业服务 三、新业态&新模式 1、共享经济 2、低碳经济 3、低空经济 4、无人经济 5、分布式就业 6、新要素经济 7、线上+线下 8、能源+ 9、订单式管理 10、免费与盈利 11、循环经济体 12、元宇宙经济 四、新增长 1、新能源+ 2、数字化+ 3、科技+ 4、生产新要素+ 5、低碳+ 6、共享+ 五、新质生产力向“绿”而行 1、绿色、低碳是发展的主要方向 2、能源绿色的步伐 3、能源和产业融合的步伐 4、新业态、新产业的绿色 后言: Q&A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