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暴力沟通--团体心理辅导》 【课程背景】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的确伤人!言语上的职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其目的是通过建立联系使我们能够理解并看重彼此的需要,然后一起寻求方法满足双方的需要。换言之,它提供具体的技巧帮助我们建立联系,使友爱互助成为现实。它既是一门沟通技术、也是一门思维训练、还是一种行为修炼。 本课程将带领我们进入深度探寻《非暴力沟通》—体验式心理培训旅程。本课程是在马歇尔·卢森堡博士《非暴力沟通》系列著作基础上,结合咨询师在团体训练中的成功实践经验而完成,是思维、语言、行为的有机结合。课程将采取最新的“拆书+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 【课程收益】 Ø 人的天性是友善的,暴力的方式是后天习得的。课程以沟通中常见问题为出发点,从观察、感受、需求、请求、目的五个方面来分享与训练,案例与“情绪卡”并用,使学员“习得”非暴力沟通的精髓; Ø 体验式团体游戏,OH卡团体绘画与培训的结合,在互动中更好了解自己和他人; Ø 他人事件—自我觉察—原理知识—练习总结—学以致用”,这是我们的课程逻辑; 【课程对象】企业中/基层管理者、储备干部 【课程时长】3-6小时 【课程特色】测试+体验+案例=小组PK,心理学技术与培训结合,场景化体验式培训
【课程要求】
1. 分组研讨,按6-8人一组,现场学员呈岛状安排座位便于讨论; 2. 准备白板纸每个小组至少需要3张; 3. 准备彩色白板笔,尽量达到每组使用三种颜色; 4. 便签纸每个小组1本,全场水彩笔全场3盒、A4纸若干; 5. 如需要”团体绘画“、”OH卡“、”心理测评“、”空椅子“等心理技术请提前确认。 【课程大纲】 一、游戏导入:OH卡破冰 1、感受自己相处以及他人的关系 2、小组情绪卡体验,沟通中的暴力情绪 二、非暴力沟通的前世今生 1. 视频:暴力沟通之殇 2. 现场体验:争吵中最讨厌对方说什么? 3. 小组讨论:暴力沟通的原因 道德标准、社会价值、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4. 非暴力沟通 Ø 背景和渊源:马歇尔·卢森堡博士NVC Ø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观察—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只说出当下所做的事情。清楚表达,不判断或评估。 感受——坦诚表达感受,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 需要——说出哪些需要(价值或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请求——明确说明具体的改善的请求。 Ø 案例分享 三、非暴力沟通要素之1——观察 1、观察VS评论 观察—留意发生的事情,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所观察到的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2、练习:以下表述是观察还是评论? Ø 部门经理昨天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 Ø 昨天培训时一个员工在听音乐。 Ø 老板很强势。 Ø 先生对我不关心,不关注。 现场演练:我们在沟通中常犯的问题是:忽略事实,直接表达感受(情绪) 四、非暴力沟通要素之2——表达感受 1. 区分想法和感受 Ø 感受:以感觉为基础是由客观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 Ø 想法:往往是人的主观臆断,想法的表达很容易带有批评、批判、指责等,让听者反感,不容易起到良好沟通的效果。 Ø 案例分析 2. 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情绪卡 3. 感受的根源 Ø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的言行和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Ø 体会自身需求:例句解析 五、非暴力沟通要素之3——直接表达需要 1. 表达需要词汇表(情绪卡) 2. 练习表达感受和需要 Ø 我很伤心,因为你没有做你答应我的事情。 Ø 你来得这么晚,让我很郁闷。 Ø 你这么说,我很紧张,我需要尊重。 3. 小组讨论:为什么中国式表达,不善真实表达需求 六、非暴力沟通要素之4 —— 请求帮助 1. 提出具体的请求。描述与说明(非抽象)、肯定的表达(非否定)。 2. 明确谈话的目的。我们的处境、对方的想法、希望采取行动等,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3. 请求反馈。寻求反馈来确认我们传达的信息被正确理解。 4. 了解他人的反应。(表达请求练习) ORID总结与复盘 现场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