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语天下:文化自信与国学的当代启示》 课程大纲 【课程背景】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我文化问题呈现出的集体性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积极文化心态。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往往需要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的反复淘洗才得以沉淀、确立和发展。因此,在民族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文化自信问题总是常议 常新,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崭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党以强烈的文化使命感高度关注文化自信问题,将文化自信问题提升至重要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对文化自信问题作出了深邃而丰富的阐述,为我们增进对新时代文化自信问题的深刻认识提供了重要指引。 《平语天下:文化自信与国学的当代启示》课程,是专门为管理者者开设的管理素养提升核心课程之一,提供理论与实践的辩证。 【课程定位】 为组织战略贯彻创造共同语境 【四大基石】
课程基础理论的选用,决定了课程的应用边界和融摄力,决定了课程在实践场景中的落地 方向和落地程度。本课程以“文化-心理结构”、“管理的历史维度”、“系统思考”、“决策助推”为基础理论基石,保证了课程的高度、宽度、厚度和温度,方便中高层受众从中能获得观点的碰撞,中基层受众从中可学到知识和方法。 【五项收益】 ● 收益1:前沿知识 -- 在经济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当代视野中理解思政 ● 收益2:领导智慧 -- 在厘清政治思想大本大源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 ● 收益3:实用方法 -- 系统了解文化自信与国学基本精神的内在关系 ● 收益4:问题导向 -- 力求让学员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和方法离开 ● 收益5:重构范式 -- 重构讲述者应对当前不确定性环境的思维范式 【四个亮点】 ● 跨学科:管理实践、经济政策、文化逻辑、历史经验,助推“拓展视野” ● 跨文化: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助推“融会贯通” ● 重案例: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古今中外、言之有据,助推“借鉴创新”
● 重实操:底层逻辑、科学理论、实用方法、简单工具,助推“即学即用” 【课程对象】 1、组织机构中的各级管理者 2、组织机构中青年储备干部 【培训形式】 根据课程需求及教学协商,设计组合培训形式: ● 线下课程:通过定期安排的课程,系统学习 ● 教练助推:通过教练的助推引导,学练合一 ● 线上答疑:针对课程的相关问题,定时答疑 ● 定期复盘:根据教学的具体需求,组织复盘 【课程时间】 1-2天 (6小时/天)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引导 1、大人、君子与小人 2、纪律与规矩 3、系统素养模型 第二部分:文化自信与国学精神的现代辩证 1、于无声处:国学认知中的两个盲点 (1)盲点一:“调和”与“博弈”-- 中国文化的阴阳两面 (2)盲点二:“百家”与“一家”-- 中国文化的底层逻辑 2、黄中通理:国学智慧的三个应用辩证 (1)思维辩证 -- 对立统一(整体性)(认识一下库兹涅兹周期) (2)行为辩证 -- 时空时位(动态性)(了解一下人与环境互动) (3)角色辩证 -- 阳光心态、感恩奉献(接触一下格式塔心理学) 3、知行合一:文化自信的三个核心原则 (1)原则一:和--和实生物:把握方向 ■“和”的四个理论维度 ■“和”的四个应用场景 (2)原则二:中 -- 允执厥中:用对方法 ■ 执两用中:超越囚徒困境 ■ 用中执两:应对不确定环境 (3)原则三:诚 -- 不诚无物:端正态度 ■ 态度一:诚于信仰-- 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因此有方向 ■ 态度二:诚于事业-- 回答了“干什么”的问题,因此有目标 ■ 态度三:诚于团队-- 回答了“凭什么”的问题,因此有归属 ■ 态度四:诚于客户-- 回答了“吃什么”的问题,因此有动力 4、古今辩证:从“天下大同”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1)洞察历史中的时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从存量博弈到“一带一路” ■ 从科技竞争到“货币春秋” (2)洞察时局中的历史:东西方发展路径的差异 ■“文明国家”与“民族国家” ■“竞争体系”与“垄断体系” 5、领袖智慧:感悟毛泽东的工作智慧与方法 (1)三大纪律 (2)八项注意 第三部分:职业素养精进的四个要点 1、第一点:一条途径 -- 精进不迷路 2、第二点:三种境界 -- 自查有标准 3、第三点:十六字诀 -- 高人常提点 4、第四点:入手之处 -- 小心自求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