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极高明的人生智慧学 ——儒家经典中的人生智慧 任德山 一、“经”是一个文明奠基性的永恒典籍 “经”,《说文解字》:“织从(纵)丝也”,引申指典范性、纲领性传世经典。汉代专指儒家典籍“经者也,恒久之至道,不利之鸿教也”。 1.“经”承载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道统”,文脉与斯文传承。 3.人类文明的源头与经书。 二、最好的学习与修养是从读经典开始 1.读过经典的人才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Ø 人大虎变 Ø 小人革面 Ø 君子豹变 2.君子之道才是领导力的长久之道 3.经典是天地人间常道,即事业可持续发展之道 4.读经典的队伍战则必胜(胡林冀、罗泽南、曾国藩) 三、真实的孔夫子(公元前551—前479)——致敬至圣先师 1.孔子讲“仁”,以爱及人及万物,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价值根源 2.孔子的一生,是好学、力学、淑士、救世、爱人、育人、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普及和整理倾尽毕生心血的一生。 3.孔子是中国古人人格完满发展的圣人,生前便得到杰出的弟子们的由衷崇敬,身后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极其巨大而深远之影响。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四、“六经责我开生面”(王夫之语)——提升生命的智慧 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记、易经、春秋 1.《诗经》——先民的歌声。开启诗教传统,培育温柔敦厚良好性情,情感、心灵与美育的经典。 2.《尚书》 中华文化的源头,帝王教科书 “七经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凡学者必先精些书”。帝王之学,尽在于斯矣。是为疏通致远之教。 3.《礼记》 人伦的秩序,节制的美德,是为恭、俭、庄、敬之教。 4.《乐记》 虽已失传,但礼乐文化传承不绝,礼以节支,乐以和之,是广博易良之教。 5.《易经》 宇宙人间大智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人生大法则,是为絜静精微之教。 6.《春秋》 春秋微言大义,是属辞比事之教。令人知大义、晓褒贬、明荣耻。 五、六艺春风“咏而归”——丰实生命的智慧 礼、乐、书、数、射、御 1.礼:礼节、组织、管理,为人处事之德育,古有吉、凶、宾、军、嘉、五礼。 2.乐:懂得音乐。会欣赏,或演奏,古有六乐。 3.书:六书与书法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4.数:数学及数理及阴阳五行历法运行之数。 5.射:射箭,军事体育。 6.御:驾车。 欧洲中世纪骑士六艺:剑术、骑术、游泳、狩猎、棋艺、吟诗。 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为全面发展 四书:做正确之事,正义之人。 1.《大学》三纲领、五过程、八条目,是为大人之学。 2.《中庸》阐明天命、人性、大道、教化、修养之关系。实事求是的“实学”,择善固执的心法。智、仁、勇三达德与九经。 3.《论语》以仁为中心的永恒经典。 中国古代的圣书,中华民族传统的基本价值观和人格典范,行为规范。 4.《孟子》:孔子讲“仁”,孟子则说“仁”兼说“义”,严辨“义”与“利”,提出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孟子系统讲述了优秀人物修养的目标与方法。 朱熹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七、孔孟儒学,老庄道家与释迦牟尼佛教简述 1.儒、释、道三家源流 2.儒、释、道对于修身、做事、健康永续发展之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