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这是为管理者设计的课程,目的是提升识人的精准度,实现更优的工作效果,包括:团队搭建、内部选拔、外部招聘、人才培养、人才梯队建设等等。 v  课程为学员搭建了一个识人体系,白玲 老师会带着学员做好三个建立:建逻辑、建结构、建内容,从宏观到具体,层层落地,从识需求到识人,步步深入。v  白玲老师的课程一向以专业和实用著称,框架清晰、逻辑严谨、方法落地,重在解决问题,产生实效。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较多使用视频素材,把专业内容用生动直观的方式讲解出来,有趣而且有益。 
 第一章:识人的基本理念和体系 一、识人核心理念 1.      不是给人下结论,而是识别人才是否可以实现结果 2.      不是看人才有什么,而是要看差距、变化性、可用性  3.     不是看人才经历了什么,而是要看在身上留下了什么 二、识人的基本功:三识 1.      识用人需求 2.      识行为 3.     识要素 三、精准识人:三位一体标准体系 1.      用人需求实景化 2.      行为标准结构化 3.      要素标准具体化 
 第二章:如何确定用人需求 
 一、基本观点: 1.      识人不准,很多时候是需求不清 2.      用人需求是识人的起点也是终点 3.      遇到有长有短的人才,要把握关键需求,才好做判断 4.     变化中的企业,要及时调整用人需求 二、团队搭建,需要看懂三个需求: 1.      岗位需求 2.      团队匹配需求 3.     管理需求 三、用【实景联动技术】把用人需求落地 1.      用人需求要落在实景中 2.      一景四含:事情、标准、问题、情况(时空条件) 3.     用实景联动技术把用人需求落地  
   
 第三章:如何确定行为标准 一、基本观点: 1.      识人,不是看清了成功人物的表现,而是看懂实现结果的内在逻辑 2.      使用一套结构来建立行为标准 n  三线一岗一人生 n  两步:跟创+学补借 n  三路子:大路子、中路子、细路子 二、如何确定行为标准(完整标准和关键标准): 1.      胜任力 2.      执行力 3.      问题解决力 4.      创新 5.      人际影响力 6.      管理能力 7.     学习力  
   
 第四章:如何识别人才的实力和潜力 一、基本观点: 1.    要素是行为背后的指挥者 2.    识人落在要素上,才能看清差距和变化性 二、实力七要素: n  认识 n  气力 n  思维力 n  意愿 n  自我管理 n  资源条件 n  所在系统 三、如何识别认识 1.    识别:架子和货(方法论和具体认识) 2.    架子不容易改变,货相对容易改变 3.    难题解析: n  如何识别一个人真懂还是假懂 n  低职位升高职位的人如何识别潜力 n  如何从认识上识别大学生的潜力 n  如何识别未来的“大拿” 四、如何识别气力  1.    气力:脑力和行动力 2.    脑力更加不容易改变 3.    难题解析: n  如何识别一个人是干过的还是看过的 n  如何识别一个人的精气神 五、如何识别意愿和自我管理 1.    意愿和自我管理,一个是要,一个是守 2.    工作态度、责任心要从意愿和自我管理中识别 3.    难题解析: n  如何识别口是心非的人 n  如何识别责任心 n  如何识别压力承受力 六、如何识别思维力 1.    思维力和感知力是最不容易改变的 2.    如何识别逻辑思维力 3.    如何识别和人打交道的感知力  
   
 第五章:如何识别人才的稳定性 一、人才稳定不稳定的内在逻辑 1.    如果人才和工作是匹配的 2.    如果人才和组织是匹配的 3.    如果人才和工作、组织不匹配 二、如何综合判断稳定性 1.    匹配度 2.    求职动机(人生定位) 3.    所在系统 
 4.    自我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