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活动设计 ——协作式学习的教学科学 【课程背景】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要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以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的划分为依据,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思想和知识结构网络的概念,重视“情境”“协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随着企业内部课程体系的进一步拓展和内训师交付课程量的逐步增大,很多企业内训师在大量授课实践中,逐步体会到的问题是: n 课程知识量大,单向讲授容易使讲师和学员双方都进入疲态; n 学员参与感低,打不起精神,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开展; n 学员年龄层次不一致,经验知识掌握度不一致,导致课堂上需求不一致,教学组织困难重重; 为系统解决这些问题,本课程特别融合了教学设计领域的经典理论和西方教育培训界的大量创意型活动,并结合中国企业的营销、服务、管理、研发领域的课程实施特点做了很多的加工和编排,旨在系统打造内训师的问题还原能力、活动设计能力、活动实施能力,全面提升学员的培训体验感与参与度。
【课程收益】 (1)了解互动教学的体系性知识和教学活动理论; (2)根据各类教学场景的特点设计针对性的活动; (3)运用4C的活动设计方法提升课堂互动水平、提升学员的参与度,优化学习体验; (4)提升讲师的角色扮演和互动练习的组织引导能力,强化学员在培训现场的行为转化和培训效果的加速呈现; (5)扩展活动资源,保障讲师源源不断的活动创造力
【授课形式】讲授、测评、游戏、情景演练、角色扮演、练习、小组讨论、录像观摩、技巧练习、案例分析、活动-快速通道、元教学 【培训对象】企业内部讲师、课程开发专业人员、培训经理 【培训时间】2天(12小时)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活动概念分类
1、活动的定义与分类l 活动Activity的哲学基础与定义 讨论:课程中的活动有哪些分类?主要应用在哪些环节? 2、 活动的四大特征:整体性 建构性 创造性 阶段性 3、教学活动的性质l 教学活动的三种分类: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交往活动 l 两类课程知识:系统性知识和缄默性知识 缄默性知识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个体性和活动性,与个体的经验、直觉和悟性息息相关,可意会而难于言传。
第二单元:学习风格匹配
1、四种学习风格由感知与加工风格 l 第一类学习者——“为什么” l 第二类学习者——“是什么” l 第三类学习者——“应怎样” l 第四类学习者——“该是否” 练习活动:学员自主测试个人的学习风格特征 2、学习循环圈l 直接体验——用心反思——形成概念——付诸行动——融会贯通 研讨:举例说明我们生活中符合学习循环圈的学习过程 3、学习活动匹配 研讨:举例说明我们生活中学习循环圈
第三单元:学习活动设计
1、基于教学目标的活动设计l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2、基于知识类型的活动设计l 陈述性知识 l 流程性知识 l 概念性知识 l 原则性知识 3、基于学习体验的教学活动设计l 四种需求层次(度假、社交、新知、成就) 测评:基于活动的四种测评
第四单元:活动的教学应用与操作技巧
1、教学活动的组织:由个人到团队
l 构建协作的学习氛围:查找、对比、类比、测试……
l 布置竞争的学习任务:团队研讨、团队考试
2、技能型活动开展:演示、练习、反馈
l 技能演练基本逻辑 :Tell me, show me, Let me try
l 技能演练的常用方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的培训逻辑
l 课堂练习:学员课件演示与反馈
l 过程反馈辅导:反馈原则、反馈流程
3、技术课程中知识型活动开展:
l 4C:联系Connections-概念Concepts-练习Concrete Practice-回顾Conclusion
l 4C活动应用l 优化教学效率的策略:前置、并行、考试等
4、 教学活动中讲师的位置
l 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反馈者
5、 教学活动的实施技巧
第五单元:活动的学习地图和练习路径
1、 学习活动资源
l 7类学习活动:充能活动、关联活动、探索体验活动、内容传递活动、实践练习活动、复习回顾活动、促进转化活动
l 5类活动素材来源:教学活动(心电图)、学习活动(4C活动65种)、引导活动、游戏、Energizer练习:识别身边课程中的活动设计空间(动手操作、情感体验、模仿尝试、角色仿效)
2、 教学活动的练习途径
l 观察体验——分析总结——测试应用——规范沉淀应用练习:学员根据自己的课程特点,诊断填补活动,并进行课堂练习,寻求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