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果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大纲
内容节选于自有版权课程《结果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呈现》 课程背景: 企业内部培训的授课技巧和课程开发技巧对促进企业内部隐性知识的传播、共享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将企业的文化、优秀员工的成长经历、成功的经验和案例融入到课程中,并在企业内传播,大大提高培训效果,节约培训成本和人力成本。 本课程从课程开发能力提升入手,其目的是为了打造优秀的内训师队伍,使内训师不仅是企业内部知识的传播者,成长为优秀的“课程开发师”。 针对学员:企业内训师 培训周期:1-3天 课程收益: 1. 通过培训使参训内训师掌握课程开的基本理念,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清楚认识企业培训的核心目的; 2. 掌握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能够运用培训需求结果并从中提练出培训目标; 3. 能从课程目标中提练出培训“核心”的确立方法,从核心中提练课程名称,学会“起课名”,即确定课程的“魂”; 4. 学习课程架构的种类,通过练习掌握课程结构的搭建方法,能够规划课程的“骨”架; 5. 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收集和筛选方法,编织好课程的脉络即“筋”; 6. 通过教学活动九步法的学习,使学员掌握培训方法的设计,能够设计培训活动、课程案例、编写故事,丰满课程的“肉”‘ 7. 课程结束时输出如下成果:参训学员能够编写授课五件套:讲师手册、学员手册、案例库、试题库、制做精美的ppt。 课程形式:讲师讲授、小组讨论、模拟演练、课堂练习、交互点评 【课程大纲】 引言: 课程开发理念篇 1. 成人学习理论 (1) 成人学与自我导向学习 (2) 体验式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3) 成人学习的特点 2. 企业课程目的 (1) 企业需要什么课程 (2) 企业课程的目的 (3) 内训师的课程价值定位 章节收益:学习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清楚认识企业培训的核心目的。 第一部分:确定课程目标及课题 1、培训定位三步法 (1) 画人像——我的学员是谁?他们有什么特征? (2) 拉痛点——做这场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3) 定目标——讲什么内容合适? 2、培训需求分析—5W分析法 (1) WHO:谁想举办这场培训 (2) WHY:举办这次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3) WHAT:用什么标准衡量效果 (4) WHOM:学员是谁?他们有什么特征? (5) HOW:学员的痛点是什么? 3、确定课题及课程名称 (1) 目的和目标之间的区别 (2) 确定课程目标的意义 (3) 确定课程目的方法 (4) 课程目标的格式 (5) 提倡使用的“行动词汇” (6) 规避的“行动词汇” (7) ASK三类课程的目标等级 章节收益:掌握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能够运用培训需求结果并从中提练出培训目标。 知道所开发课程属于哪一类,并能够用相应等级词汇描述课程目标。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搭建 1、金字塔结构在构建课程骨架中的应用 (1) 什么是金字塔结构 (2) 金字塔结构的四大原则 1) 结论先行 2) 上下对应 3) 分类清楚 4) 排序逻辑 ① 从整体到局部 ② 从简单任务到复杂任务 ③ 从学员已知的内容到未知的内容 ④ 从具体的任务到抽象的任务 ⑤ 应用岗位工作流程或次序 2、目标的层级 (1) 总目标 (2) 分目标 (3) 子目标 3、搭建课程骨架的工具——思维导图 4、撰写课程大纲的步骤 (1) 从课程目标出发搭建课程的一级目录 (2) 从模块目标出发搭建课程的二级目录 (3) 从子目标出发搭建课程三级目录 5、常见的5种课程结构 (1) 时间顺序 (2) 流程法 (3) 矩阵法 (4) 表格法 (5)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章节收益:能掌握金字塔结构,并更通过思维导图画出课程结构 能撰写课程大纲,明白各级目录之间的关系 掌握不同课程结构的搭建方法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编织与设计 1、培训素材的选择标准 (1) 契合度 (2) 典型性 (3) 影响度 2、课程素材选择的思路 (1) 素材结构:Why/What/How/ 为什么(观念和理念): (2) 学习本部分内容的目的与价值 是什么: (3) 知识和理论要点,及其详细要求 怎么做: 3、培训方法的设计 (1) ARCS理论 1) 使学员理解 2) 保持学员的兴趣 3) 使学员能够记住 (2) 五大教学方法的设计与维度 1) 讲授法 2) 角色扮演法 3) 游戏法 4) 演示(模拟)教学法 5) 案例教学法 (3)三类课程内容的培训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匹配 1) 知识类 2) 技能类 3) 态度类 章节收益:能准确描述三类课程的学习目标 掌握五大教学方法的使用 能根据课程大纲匹配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素材 第四部分:案例教学法的设计和运用 1、 故事、案例的编写 (1) 讲故事的目的 (2) 好故事的USE原则 1) 使用率 2) 饱和度 3) 错误率 (3) 案例的编写与开发 2、案例选择的形式 1) 书面材料 2) 多媒体格式 3、案例呈现的形式 (1) 背景了解-说明要求、熟悉材料 (2) 矛盾冲突-分析问题 (3) 解决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4) 总结提炼-指导教师总结,强调重点或达成共识 4、案例分析的过程设计 (1) 时间:阅读与讨论分享的比例为1:6 (2) 分组:根据课程人数进行分组,人数不易超过8人 (3) 讲师的提问、追问和引导促进讨论的深入 (4) 忌讳将讲师个人的观点强加给学员 (5) 关注每组学员分析的过程 第五部分 培训课件的制做 (1) 编写讲师PPT (2) 编写讲师手册 (3) 编写学员手册 (4) 编写案例活动手册 (5) 编写试题库 章节收益:能根据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案例 能根据课程大纲做出课程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