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指标与实绩管理》 主讲:张胜老师 【课程背景】 经过对近百家企业的调研,多数国内的制造型企业所采用的指标依然比较落后,无法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真实生产能力。比如目前国内多数企业采用完成数量或人均小时产量衡量效率,但这些数据虽然在同产品中具有可衡量性,但不同产品则无法进行比较。即使一些企业采用了将这些数据转为标准数量,但这类转换使得计划管控及现场管控的复杂程度变高,最终使得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难以对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实时把控。 而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则普遍采用标准工时以及衍生的指标进行生产管控,这使得不同产品、不同车间、不同班别、不同时段都可以进行对比,同时也能够及时的识别现场问题并进行优化。同时采用这些指标可以对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库,大幅提高了生产、计划、设备甚至人事等各部门的协作性,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综合成本。 【课程收益】 Ø 学会标准工时的取值方式 Ø 学会生产运营端的人力相关指标 Ø 学会生产运营端的设备相关指标 Ø 能够运用这些指标识别问题并进行持续改善 【课程特色】 多年企业高层管理经历及创业经历使得老师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讲解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循序渐进,从底层逻辑阐述方法、理论及方案的必要性。课程脱离了模块化的通用培训或咨询逻辑,能够帮助学员快速识别问题,并能结合企业实际资源及发展阶段制定对策。 【课程时间】 2天 (6小时/天,含1天培训,1天基于客户提供数据进行案例实践的时间) 【课程对象】 企业基层及中高层管理、各层级工程师、计划、人力资源、财务等各部门关联人员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概述 1. 思考:我们现在用哪些指标衡量效率,这些指标有哪些缺陷? 2. 指标的定义 3. 标准工时 Ø 标准作业三要素 Ø 标准作业的目的 Ø 时间研究 Ø 标准时间的常用取值方式 Ø 标准时间的宽放 Ø 标准时间的特点 Ø 标准工时金字塔 Ø 标准时间的用途 第二单元:常用指标讲解 1. 效率指标 Ø 定义:工时效率、定额效率 Ø 计算案例 Ø 应用 2. 人员利用率,作业能率与稼动率 Ø 定义 Ø 计算案例 Ø 应用 3. 良品率(PFY,FTY与RTY) Ø 定义 Ø 计算案例 Ø 应用 4. 开机率与时间稼动率 Ø 定义 Ø 计算案例 Ø 应用 5. 平均故障间隔与平均恢复时间(MTBF与MTTR) Ø 定义 Ø 计算案例 Ø 应用 6. 平均转换时间 Ø 定义 Ø 计算案例 Ø 应用 7. 设备综合效率 Ø 定义 Ø 计算案例 Ø 应用 8. 订单准时完成率 Ø 定义 Ø 计算案例 Ø 应用 9. 线平衡率 Ø 定义 Ø 计算案例 Ø 应用 10. 在制品(WIP) Ø 定义 Ø 计算案例 Ø 应用 11. 在库周转率(ITO)与周转天数 Ø 定义 Ø 计算案例 Ø 应用 第三单元:关联指标在计划端的应用 1. 生产计划基础数据库 2. 如何采用指标进行计划排产 Ø 排产逻辑 Ø 排产案例 Ø 如何采用指标进行资源协调 3. 总结与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