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协同--驱动“价值链”输出》 方案班 以价值链为导向的系统化(工具+方法) 课程背景 价值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1985年提出来的,价值链管理思想是现代化企业SCM供应链经营推动的终极管理模式。其主要思想就是将企业SCM供应链系统上的人、财、物、产、供、销、治等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做好计划、协调、监督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它们形成相互关联的整体,真正按照“链”的特征实施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使各个环节既相互关联,又具有处理(五流合一)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合同流、价值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形成一条珍珠般的“管理链条”–价值链。 课程收获 1、构建企业自身的SCM供应链管理输出(结果导向) 2、修正与诊断企业SCM供应链运营过程中的盲点与误区(方向调整) 3、搭建企业SCM供应链自运行管理系统与机制(不依赖能人) 4、构建企业SCM供应链自身风险防范组织体系(隐患防治) 5、构建企业高效低本赢利模式(持续改进) 6、培养企业内部价值型干部队伍(人才驱动) 7、打通企业上下游战略通道(互利共赢) 8、修炼企业自身的价值文化体系(价值传承) 9、迈向行业标杆型“独角兽”头部企业(行业引领) 10、形成企业独特的落地执行方案(成果输出) 适合对象 企业经营者、SCM系统管理者 课程结构 章节 | | | | | 1. 企业价值链上的四大价值要素盘点 (1)资产 (2)账务 (3)战略 (4)人才 2. 经营价值诊断评价 (1)人-财-物 (2)产-供-销 (3)治 3. 基于战略支撑的经营价值定位 (1)立足 (2)赚钱 (3)发展 4. 企业高质量经营转型的六个导向 5. 企业高质量经营的四个维度 6. 企业经营的三个价值抓手 (1)产品的市场成功 (2)产品的财务成功 (3)持久生命力的员工队伍 7. 企业发展的三个关键价值节点 (1)活下去 (2)跑赢对手 (3)构建核心竞争力 | | | 1. 价值链管理思维植入 2. 制造型企业的典型价值链系统 3. 企业经营的两大主体与内控管理 4. 企业效能低下的六大特征 5. 精益管理与价值管理 6. 精益“智造”路径图8个步骤 7. 精益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一个管理 + 两个能力) 8. 价值流改进案例剖析 | | | 1、客户需求评价(需求分析) 2、产品设计开发(评价管理) 3、标准建立导入(落地实施) 4、工艺设计导入(高效低本) 5、工装、模制具制作(防错防呆) 6、供应商开发、选择、评价、准入(系统管理) 7、订单评审(供应链协同) 8、进料把关(源头控制) 10、售前复盘(闭环管理) 11、客户满意度评价(服务质量) | | | 1. 精益厂商管理(共赢未来) 2. 精益质量管理(质量是命) 3. 精益成本管理(降本增效) 4. 精益研发管理(产品驱动) 5. 精益设备管理(资产增值) 6. 精益安全管理(护航前行) 7. 精益效能管理(人效创收) 8. 精益销售管理(激活增量) 9. 精益会议管理(高效经营) 10.精益流程管理(结构优化) | | | 1. 赋能精益人才(盘活人才) 2. 赋能精益运营(持续改进) 3. 赋能精益转型(华丽转身) 4. 赋能精益模式(精细驱动) 5. 赋能订单管理(需求评价) 6. 赋能智能制造(智慧工厂) 7. 赋能智慧采购(供应协同) 8. 赋能全员改善(资源联动) 9. 赋能厂商共赢(辅导扶持) 10.赋能高潜领导(组织变革) | | | 1、现场方案雏形(团队共创) 2、导师辅导点评(修正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