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作业与效能提升改善 专为制造型企业量身订制,全面提升企业“智造”水准 课程背景 1、经验主义占据主导,严重依赖“能人”; 2、人员技能单一,存在风险岗位且人员浪费; 3、一线员工流失率相对较大,不利于岗位稳定性作业; 4、管理者“以罚代管”现象比较突出; 5、提升效能的常用方式就是“无休止的加班赶货”; 6、管理者计划性较差,每天疲于应付且处理的80%的问题均是重复性问题; 7、缺少科学的改善工具,蛮干现象较为普遍; ………… 适合对象 生产制造型企业管理者(含生产、质量、工艺、设备、安全等部门) 课程结构 章节 | | | | | 1、标准化推行的意义与价值 2、经验主义 VS 标准化 3、标准作业指导书(SO) 4、标准作业 VS 作业标准 5、基于六大要素为核心的SOP模型构建 6、批量性生产特性的SOP 7、个性化定制生产特性的SOP 8、站在操作者视角审视SOP 9、让标准化作业成为一种习惯 10、标准化作业案例演示 | | | 1、细节创优模型(案例植入) 2、清洁生产模型(案例植入) 3、防错防呆模型(案例植入) 4、技能定岗模型(案例植入) 5、三三配置模型(案例植入) 6、实物参照模型(案例植入) 7、缺陷导航模型(案例植入) 8、规格备忘模型(案例植入) 9、过程规范模型(案例植入) 10、质量日清模型(案例植入) 11、履历追踪模型(案例植入) 12、全员改善模型(案例植入) 13、“OPL” 模型(案例植入) 14、人机配置模型(案例植入) 15、设备点检模型(案例植入) 16、价值分析模型(案例植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