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E 改善与效率提升 课程背景: 前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美国能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IE(工业工程)功不可没”。由此可知,工业工程重要性。二战后,日本丰田精益 生产的诞生也离不开工业工程,丰田生产方式的缔造者大野耐一曾说,“TPS就是丰田式的工业工程。”可以看出,工业工程是所有管理工作、先进制造的基础,无论过去、现在、未来,IE(工业工程)的管理思维、逻辑步骤、工具方法始终适用于各行各业。 "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 如何运行用工业工程,其关键在不仅于对其中的理论方法的认知,而是要学习掌握好工业工程的七大手法,并运用工业工程的七大手法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改善管理目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有现场管理人员,如何更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好IE七大手法是关键。本课程从工业工程的整体设计思路出发,以日常运用的七大手法为运用为核心,让学员通过案例,通过练习掌握七大手法的运用。 课程收益: ① 如何进行人机配置?提升人的效率和机器的效率? 答:运用人机法; ② 如何提升员工个人的生产效率,使个人动作更为合理协调? 答:运用双手法; ③ 如何使流程及平面布局更为合理,更有效率? 答:运用流程法; ④ 如何使作业流程及操作规范不因人而异,不犯错误? 答:运用防错法; ⑤ 如何进行系统的发问找出问题的原因? 答:运用五五法; ⑥ 如何使动作改善卓有成效? 答:运用动改法; ⑦ 如何使大量而繁重的工作具有高效率、低费用、省时省力? 答:运用抽查法; 授课对象:生产管理人员 课程时间:1~2天,6小时/天 授课方式: Ø 知识技能讲授+案例剖析+教学分享+要点提炼 Ø 培训方式:以学以致用,引导讲授、案例研讨、角色扮演、行动计划、情境模拟等多样化的方式综合授课,启发学员思考和掌握实用管理智慧。 Ø 课程培训转化:结合企业问题诊断分析,授课过程中引导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有效支持企业结合实际需求解决问题,促进学员用以致学,提升学习及应用技能。 课程大纲: 第一章:工业工程基本概论 破冰:为什么说工业工程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1. 工业工程能解决哪些问题? 2. 工业工程的内涵 3. 工业工程的技术应用 4. 工业工程的内容体系 第二章:人机法的运用 1、人机法的概念 2、人机法的运用范围 3、人机法的操作工具 4、人机法改善操作的着眼点 5、人机法改善前后案例(一) 6、人机法改善前后案例(二) 7、人机法改善互动案例 第三章:动改法的运用 1、动改法的概念 动改法的运用范围 2、有关人体动作方面的10项原则 1)双手并用原则 2)对称反向原则 3)排除合并原则 4)降低等级原则 5)免限制性原则 6)避免突变原则 7)节奏轻松原则 8)利用惯性原则 9)手脚并用原则 10)舒适姿态原则 4、有关工具与设备设计的6项原则 1)利用工具原则 2)工具万能原则 3)易于操作原则 4)适当位置原则 5)定点放置原则 6)双手可及原则 5、有关工作场所环境布置的6项原则 1)按工序排列原则 2)使用容器原则 3)用坠送法原则 4)近使用点原则 5)避免担心原则 6)环境舒适原则 第四章:防错法的运用 1、防错法的具体表现 2、防错法的基本原理 1)断根原理 2)保险原理 3)自动原理 4)相符原理 5)顺序原理 6)隔离原理 7)复制原理 8)层别原理 9)警告原理 10)缓和原理 3、防错法的互动案例 第五章:五五法的运用 1、五五法改善的前提---发现问题 2、发现问题的前提---怀疑的态度 3、怀疑态度的出路---系统的提出疑问 4、系统的提问方法---5W2H 5、什么是5W2H 6、发问的基本案例1 7、发问的基本案例2 8、五五法的互动案例 第六章:双手法的运用 1、双手法的概念 2、双手法的运用范围 3、双手作业图的一般画法 4、双手作业图的画法要点 5、双手作业图画法的案例1 6、双手法改善的操作要点 7、双手作业图画法的案例2 8、双手作业图画法的案例3 9、双手法改善互动案例 第七章:流程法的运用 1、流程法的概念 2、流程法的分析技巧 1)1个不忘 2)5个方面 3)5W2H技术 4)6大步骤 5)4大原则 3、流程程序图案例介绍 4、流程程序图图例分析(改善前) 5、流程分析记录(改善前) 6、流程程序图图例分析(改善后) 7、流程分析记录(改善后) 8、流程分析法效果总结 9、流程分析法互动案例 第八章:抽查法的运用 1、抽查法的基本概念 2、抽查法的操作案例 3、如何用连续测时法进行分析 4、抽查法操作方法的特点 5、抽查法与标准工时测试的共同点与差异点 6、抽查法互动案例 注:具体课程内容,将根据实际授课时间、需求,进行相应该调整及增减,以达到授课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