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风险管理 【课程背景】: 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控制环境风险、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的环境管理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宏观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上解决环境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的基本 题,为今后从事各领域的环境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专业选修课,拟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教学: 1、 课堂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启发式理论教学; 2、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查资料,互相探讨; 3、了解目前的环境管理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管理的内容、手段以及基本理论有系统的认识,熟悉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以及11项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对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管理有一定的认识。 【课程时间】: 1天(6H) 【课程对象】: 企业领导、经理人员、 生产现场工程师、工段长、班组长等主管人员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环境管理的基础知识 一、环境管理的概念 二、环境管理的定义、目的及任务 三、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内容 四、环境管理学的的形成与发展 五、环境风险的认识 第二章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1、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2、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 3、 三种生产理论 4、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管理科学理论 1、 管理科学概述 2、 管理科学的主要理论 3、管理科学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 行为科学理论 1、 行为科学概述 2、 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3、行为科学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节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 1、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 2、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界面活动控制论原理、冲突协同原理) 3、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共赢原理、全过程控制原理) 第三章 当前环保形势及政策 一、“老三项”制度: “三个法宝”: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 、三同时制度; 3 、排污收费制度; 二、环境法律法规 1、认识环境法律法规; 2 、如何做合规性及法律法规管理; 三、“五项制度”: 1、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3、排污许可证制度; 4、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5、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四、环境管理制度 1、环境预审制度; 2、污染强制淘汰制度; 3、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第四章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 第一节 环境管理技术方法的基础保证 1、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分类、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 2、 环境标准:定义、功能、分类,以及制定环境标准的原理;. 3、环境统计环境审计(环境审核),典型环境审计(审核)的工作流程 第二节 环境管理的实证方法 1、 实验方法 2、 问卷调查方法 3、 实地研究方法 4、 无干扰研究方法 5、案例研究方法 第三节 环境管理的模型方法 1、环境模拟模型 2、环境预测模型 3、环境评价模型 4、环境规划模型 第四节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1、环境信息及其特点 2、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3、环境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 第五节 环境管理体系 1、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 2、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概述 3、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