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量筑基——全面质量管理(TQM)推行实务 课程背景: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面临着诸多更为严峻的挑战,而老牌日本和欧美企业的质量管理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苹果、通用电气(GE)等企业在1961年费根堡姆(Feigenbaum)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朱兰(Juran)提出“质量三部曲”(策划-控制-改进),摩托罗拉1987年提出六西格玛的支持下,质量目标从“合格”转向“近乎完美”(3.4PPM缺陷率)。 2010年代至今,数字化工具Minitab等SPC软件替代手工图表,ERP/MES系统实现质量数据实时追踪,智能时代的IoT、大数据、AI重构了质量管理逻辑,数字化转型驱动:智能制造、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要求企业将质量管理与数字化工具深度融合,实现质量数据的实时监控与分析; 目前中国产品质量正处于一个产品升级的转型期,客户、消费者需求正逐步从品牌走向品质,从价格取舍迈向价值获得,面临着这些现实需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突破困境和获得竞争优势的必经之路,TQM(全面质量管理)以系统性思维重塑质量管理逻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全员参与,从源头预防缺陷到持续优化流程,全过程的对质量进行管理,采用PDCA循环构建端到端质量闭环改善,可使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品牌竞争力,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将助力企业建立预防为主的质量文化,最终使企业实现从合规到卓越的战略腾飞。 课程收益: ● 掌握QC七大手法及SPC/MSA工具,具备精准分析、监控现场质量数据的能力 ● 精通FMEA、防错法等预防工具,能识别设计/制程风险并制定预防方案 ● 学会运用PDCA循环及8D问题解决法,结构化处理复杂质量异常与客诉 ● 掌握SIPOC、QFD等过程管理方法,具备跨部门流程优化与质量目标分解能力 ● 建立零缺陷质量意识,掌握推动全员参与、营造持续改进质量文化的策略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质量经理、质量主管、 生产主管、班组长、IE工程师、工艺管理员 课程方式:讲授、互动、练习、训练、等多方式相结合 教学规划:分层教学 基层员工:QC七工具+5S 中层管理者:FMEA+SPC+跨部门协同 高层领导:质量战略+文化塑造 课程大纲 第一讲:导入篇——TQM基础理论 一、TQM核心理念 1. 定义: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质量改进 2. 四大核心原则(戴明14条简化版) 1)全员参与:从CEO到一线员工 2)全过程控制:设计→生产→交付→服务 3)持续改进:PDCA循环 4)客户导向:VOC驱动质量决策 二、质量大师理论 1. 戴明(Deming):PDCA循环 2. 朱兰(Juran):质量三部曲(策划-控制-改进) 3. 克劳士比(Crosby):零缺陷、质量成本(PONC) 三、质量发展史 1. 检验→统计→全面→智能质量4.0 2. 各国特色:日本(Kaizen)、美国(六西格玛)、德国(工业4.0) 第二讲:过程管控篇——TQM之质量过程控制 一、品质保障体系 1. 品质保障体系的定义与核心目标 2. 核心目标 1)预防缺陷(而非事后检验) 2)标准化作业(减少人为变异) 3)合规性保障(符合ISO/行业法规) 4)持续改进(PDCA循环) 3.品质保障体系的四大核心模块 模块1:质量策划(Plan) 模块2:过程控制(Do) 模块3:质量评估(Check) 模块4:持续改进(Act) 4. 品质保障体系的落地步骤 步骤1:体系设计 步骤2:文件化建设 步骤3:实施运行 步骤4:审核改进 5. 品质保障体系的本质:用系统方法替代人治 1)建标准:明确客户要求的量化指标 2)控过程:预防、检测、响应三线防御 3)保闭环:问题归零与知识沉淀 案例:智慧的眼睛 二、研发企划设计质量管理 1. 掌握客户要求的关键 2. 设计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 3. 品质功能的展开 案例:品质功能展开案例 三、生产准备、采购管理阶段质量管理 1. 生产准备的要点 2. 采购管理的要点 四、生产阶段质量管理 1. 生产阶段的目的和管理重点 2. 生产初期的管理 3. 检查也是重要部分 案例:“标准化作业”:制定统一的操作规范 五、销售阶段质量管理 1. 探索顾客评价和潜在要求 2. 对现有产品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 案例:顾客满意度调查 六、库存与流通阶段质量管理 1. 库存与流通阶段的核心质量风险 2. 库存质量管理关键控制点 1)仓储环境控制 2)库存状态监控 3) 特殊物料管理 3. 流通阶段质量管理关键措施 1)包装设计与验证:ISTA测试标准、防护设计 2)运输过程监控 ——IoT设备应用、承运商管理、质量协议(如货损率<0.01%)、定期审核(TAPA TSR认证) 3)交付前检验 案例:在制品统计表 七、实施TQM过程控制的关键步骤(8步法) 步骤1:质量目标分解 工具:平衡计分卡 步骤2:过程识别与映射 方法:SIPOC模型(Supplier-Input-Process-Output-Customer) 工具:价值流图(VSM):识别增值/非增值活动 步骤3:过程控制计划(PCP) 步骤4:过程能力分析 案例:某轴径加工过程能力计算 USL=10.2mm, LSL=9.8mm,σ=0.05 Cpk=min[(10.2-10.0)/3σ,(10.0-9.8)/3σ]=1.33 步骤5:过程监控与数据收集 步骤6:过程审核与诊断 步骤7:过程改进(PDCA) 步骤8:标准化与知识管理 总结:常见问题与对策 第三讲:工具落地篇——TQM之核心工具模块与实施流程 一、基础工具(QC七大手法) 1. 检查表 2. 层别法 3. 柏拉图 4. 因果图 5. 直方图 6. 散布图 7. 控制图 课堂练习:根据数据进行分层,制作柏拉图 二、进阶工具 1. 问题解决型:8D报告、5Why分析、A3报告 2. 预防型 1)FMEA(DFMEA/PFMEA) 2)QFD(质量功能展开) 3)防错法(Poka-Yoke) 课堂练习:FMEA小组实战 案例分享:防错法实战 三、数据分析工具 1. 统计过程控制(SPC) 2. 测量系统分析(MSA) 3. 假设检验(t检验/ANOVA) 四、TQM实施流程 1. 战略部署 2. 质量方针制定(SMART原则) 3. 质量目标分解(公司→部门→个人) 4. 流程优化 5. SIPOC流程分析 6. 关键过程识别(CPP) 7. 标准化(SOP)与可视化 8.持续改进机制 9. 质量小组(QCC)活动 10. 提案改善制度 11.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 第四讲:深化拓展篇——TQM之人员与文化管理 1. 质量领导力 2. 管理层质量承诺 3. 质量KPI设计(平衡计分卡) 4. 全员参与机制 5. 质量意识培训 6. 跨部门质量委员会 7. 质量激励机制(如质量之星评选) 8. 质量文化建设 9. 零缺陷文化 10. 透明化沟通(质量看板) 11. 容错与学习机制 案例:丰田安灯(Andon)系统 模拟演练:8D报告编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