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下没有难找的讲师,职业讲师,商业讲师,培训师,讲师库-北京昭智教育

龙石:新能源产业链要素深度解析与应用

[复制链接]

          龙石老师主页

新能源产业链要素深度解析与应用
课程背景: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已成为驱动经济可持续增长与能源结构优化的核心力量。其产业链条长、环节多、技术迭代快,涵盖从上游原材料供应与核心技术研发,到中游精密制造与质量控制,再到下游多元应用场景开拓与服务体系构建,最终实现全链条协同与创新发展的复杂生态。各环节紧密关联、相互依存,共同决定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然而,当前众多新能源从业者、管理者与投资者,普遍面临对产业链认知的“碎片化”困境:难以系统把握原材料波动(如锂、钴价格变化)、核心技术突破(如N型电池、固态储能)、制造工艺升级、下游场景创新(如“渔光一体”、“新能源+旅游”)以及协同机制(如信息共享平台、产业联盟)等关键要素的内在逻辑与动态影响。这种认知缺失,导致企业难以精准定位价值链位置、高效整合资源应对市场变化、把握政策机遇(如绿电交易),在战略决策与风险管理上常显被动。
本课程将系统拆解产业链四大核心模块(上、中、下游及协同),深度剖析原材料风险管理、技术研发模式、先进制造与质控、市场应用与增值服务、以及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协同创新等要素。通过引入SWOT分析、五力模型等工具,结合宁德时代供应链、光伏行业协会数据平台、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旅游”等案例,帮助学员构建全景式产业链认知框架,掌握要素分析方法和优化路径,提升在复杂环境中战略决策、资源整合与创新发展的核心能力。
课程收益
● 掌握4种市场需求调研方法,精准预测新能源产品在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 学会应用2种核心分析工具,制定新能源产业链竞争与优化策略
● 理解产业链4大核心环节要素,系统把握原材料、技术、制造、市场、服务关键点
● 掌握4种原材料供应管理策略,有效应对价格波动与供应风险
● 学习2类产业链协同路径,应用信息共享与数字化平台提升协同效率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新能源产业领域的企业管理人员、技术研发人员、市场营销人员、投资分析人员
课程方式:“讲授式+小组讨论+案例研讨+现场演练”相结合
课程大纲
导入:新能源产业链
一、新能源产业链的定义与范畴
1. 新能源的定义及分类
1)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的概念与特点
2)清洁能源(氢能、核能等)的定义与应用领域
2. 新能源产业链的构成
1)产业链的基本结构与环节划分
2)各环节在产业链中的作用与价值
二、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1. 全球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历程
1)早期探索阶段:技术突破与政策推动
2)快速发展阶段:市场扩张与产业升级
2. 国内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现状与趋势
1)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支持体系
2)未来5-10年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方向与机遇
第一部分:上游产业链要素
第一讲:原材料资源
一、关键原材料种类与分布
1. 锂、钴、镍等电池原材料的全球储量与产地
2. 光伏硅料、稀土等其他重要原材料资源
二、原材料供应体系与风险
1. 原材料的采购渠道与供应链管理
1)全球采购网络布局
——形成“海外采矿+国内精炼”的采购链条
2)供应链多元化策略
3)供应链韧性建设
4)上下游协同模式
案例:如宁德时代与赣锋锂业签订 5 年供货合同
2. 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产业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对生产成本的传导效应
2)企业库存与产能调整
案例:2023年碳酸锂价格下跌后,光伏企业增加硅料库存至3个月用量
3)技术替代与循环利用
案例:比亚迪通过电池回收体系减少 30% 钴镍采购量
4)金融工具对冲风险
第二讲:核心技术研发
一、上游核心技术领域
1. 电池材料研发的关键技术与创新方向
1)正极材料性能提升技术
2)负极材料创新路径
3)电解质与隔膜技术突破
4)材料界面调控技术
2. 光伏材料及制备技术发展现状与突破点
现状:N型电池成为主流,TOPCon电池量产效率达26.5%,HJT电池凭借低温工艺优势降低能耗,但银浆用量仍制约成本;钙钛矿电池实验室效率突破31%,但稳定性是量产关键
突破点:硅材料制备技术升级、薄膜光伏材料突破、辅材技术创新
二、技术研发模式与合作
1. 企业字数研发
优势:市场需求导向,目标明确,成果转化效率高
挑战:基础研究能力较弱,长期研发投入压力大,易受短期市场波动影响研发方向,在底层技术和跨学科领域突破难度较大
案例:比亚迪刀片电池技术突破
2. 产学研合作
优势:整合高校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资源与企业的工程化能力,可攻克共性技术难题,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案例:清华大学与宁德时代合作的碳足迹研究助力企业应对国际法规
挑战:
1)各方利益诉求与目标存在差异,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
2)研发周期与市场节奏难匹配,易出现合作脱节或成果闲置的情况
案例:中科院-协鑫光电钙钛矿技术产业化
3. 技术专利布局与知识产权保护
第二部分:中游产业链要素
第一讲:产品制造工艺
一、电池制造工艺
1. 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与工艺优化
2. 储能电池制造的关键技术与质量控制
二、光伏组件制造工艺
1. 硅片加工、电池片生产及组件封装流程
2. 制造工艺创新对产品性能的提升
第二讲:质量控制体系
一、质量管理标准与认证
1. 国际与国内新能源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2.ISO、CE等认证的流程与要求
二、质量控制方法与工具
1.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与监控手段
1)在线自动化检测技术
2)传感器实时监控
3)全流程追溯系统
4)抽样与破坏性测试
2. 质量问题分析与持续改进策略
1)数据驱动的根因分析
2)六西格玛与精益生产
3)客户反馈闭环管理
4)供应链协同改进
第三部分:下游产业链要素
第一讲:市场应用场景
一、新能源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1.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2. 新能源发电在民用与工业领域的应用
1)分布式光伏发电
民用领域:居民屋顶、阳台安装光伏板
工业领域:工厂厂房、仓库屋顶的分布式光伏系统可为生产线供电
2)风力发电
民用领域:小型风电设备适用于偏远农村、牧区,为家庭提供基础电力
工业领域:风电场可与高耗能企业直接对接,部分企业还配套储能系统平抑风电波动
3)光伏建筑一体化
民用领域:建设光伏屋顶、光伏幕墙的住宅
工业领域:厂房、办公楼的光伏建材
4)小型风电与光伏互补系统
民用领域:为通信基站、偏远哨所等提供持续电力
工业领域:野外作业的临时供电
案例: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在防城港市蝴蝶岛开通北部湾海域首个集“风+光+储能”一体的零碳5G基站
二、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1. 市场需求调研方法与数据收集
1)目标用户实地调研
2)行业数据与政策解读
3)线上问卷与大数据分析
4)竞品分析与市场测试
2. 基于市场需求的产品推广策略
1)精准匹配用户场景需求
2)政策导向下的组合推广
——推出“补贴+分期付费”方案;捆绑绿电证书与碳减排核算服务
3)场景化体验与口碑营销
4)跨界合作拓展应用场景
——“绿色住宅”、“新能源货车+光伏充电站” 模式等
案例:阳光新能源与小红书推出 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电站联名款新品
第二讲:服务体系构建
一、售后服务网络建设
1. 售后服务站点布局与服务流程优化
1)站点布局的区域适配性
——“核心中心+区域站点+移动团队”三级网络
2)数字化驱动的服务响应
——“报修-派单-检修”全流程可视化
3)服务流程的标准化与定制化结合
——“定期巡检+应急抢修”定制套餐
4)备件管理与供应链协同
——区域站点建立常用备件仓库,通过共享库存系统实现跨站调拨
案例:中车株洲所在宁夏海兴开发区落地中卫风机装备制造基地项目
2. 客户投诉处理与满意度提升
1)建立分级投诉响应机制
2)全流程投诉跟踪与闭环管理
3)满意度调研与需求深挖
4)投诉数据驱动服务升级
二、增值服务开发
1. 能源管理服务、设备运维服务等增值业务模式
1)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2)设备运维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托管
3)智慧能源平台的增值服务
4)设备升级与再利用增值服务
2. 增值服务对企业品牌与市场份额的影响
1)增强品牌差异化竞争力
举例:专属能源管理方案、全周期运维保障
2)提升客户忠诚度与复购率
举例:合同能源管理的多年期服务
3)扩大市场渗透与用户群体
举例:如智慧能源平台服务中小企业
4)推动品牌溢价与利润增长
举例:溢价购买包含运维的设备套餐
案例:国网甘肃综合能源:新能源项目“一站式”服务
第四部分:产业链协同发展
第一讲:协同机制
一、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模式
1. 纵向一体化、战略联盟等合作形式
2. 协同合作中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共担机制
二、信息共享与沟通平台
1. 产业链信息共享的重要性与实现方式
1)打破“信息孤岛”,避免上游原材料短缺与下游产能过剩的错配
2)促进技术标准统一,推动跨企业技术协同创新
2. 产业链信息共享的实现方式
1)行业协会牵头建立公共信息库
案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产业链供需监测平台”向会员开放实时数据
2)实现方式:核心企业主导的联盟内信息互通
案例:特斯拉与电池供应商共享车辆订单数据
3. 数字化平台在产业链协同中的应用
应用场景1:供应链可视化平台
案例: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供应链平台
应用场景2:技术协同研发平台
案例:光伏企业与高校通过“云端研发空间”共享实验数据
应用场景3:绿电交易与溯源平台
案例:北京绿电交易平台支持企业按溯源信息选择特定风电场电力
应用场景4:应急响应平台
第二讲:创新模式
一、产业链创新生态构建
1. 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创新生态系统
2. 创新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机制
二、商业模式创新
1. 新能源产业的新型商业模式分析
案例1:国家能源集团海陵岛“新能源+旅游”模式
案例2:通威股份“渔光一体”创新发展模式
案例3:晶优光伏代工模式
2. 商业模式创新对产业链发展的推动作用
1)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效率
2)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落地
3)拓展产业链市场边界
4)强化产业链协同共生关系
第五部分:产业链要素分析与优化
第一讲:分析工具
一、SWOT分析在产业链中的应用
1. 优势(技术研发)-机会(全球能源转型)
策略:加大对海外新兴市场的布局,通过技术输出与本地化合作扩大份额
2. 劣势(储能成本高)-机会(政策补贴窗口期)
策略:推动“光伏+储能”套餐式销售
3. 优势(完整的风电产业链)-威胁(原材料价格波动)
策略:向上游布局风电机组核心部件生产,建立供应链缓冲机制
4. 劣势(氢能技术瓶颈)-威胁(传统能源降价竞争)
策略:采取产学研合作攻关关键技术,同时联合燃气企业布局“绿氢+天然气掺混”过渡市场
二、基于五力模型的产业链竞争策略制定
1. 应对供应商议价能力
策略:形成“采购+自供”双渠道
2. 应对购买者议价能力
策略:提供“电池+梯次回收”打包服务
3. 应对潜在进入者与替代品威胁
策略:提前布局钙钛矿与硅基叠层技术研发
4. 应对现有竞争者竞争
策略:聚焦细分领域,通过定制化设计与运维服务绑定客户
案例分析:某光伏组件企业
第二讲:优化策略
一、产业链要素优化原则
1. 效率优先、协同发展等优化原则
2. 要素优化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二、产业链要素优化路径
1. 基于问题诊断的要素优化方案制定
1)原材料依赖问题:“多元化采购+回收体系建设”方案
举例:赣锋锂业布局盐湖提锂与电池回收双渠道
2)技术瓶颈:“产学研联合攻关+专利共享”
2. 优化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1)分阶段推进优化方案
举例:储能产业链先试点“共享储能”模式,再逐步扩大至区域电网层面,同步建立实时监测指标
2)采用“KPI考核+动态调整”机制
案例:甘肃玉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
授后任务:学员对以上课程的新能源产业链各要素知识给出学习心得,并准备一个实例通过所在单位转给培训机构老师批改,以利于知识巩固和实战应用

使用道具

管理技能讲师|企业战略讲师|新媒体讲师|营销服务讲师|职场技能讲师|人力资源讲师|党政爱国讲师|财税金融讲师|生产管理讲师|其他类讲师|内训课程|讲师列表|公开课|手机版|

讲师库 | 讲师列表 | 账号登录 | 立即注册 | 网站地图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2698 | 京ICP备2024062795号-1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