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HS实战技能提升——卓越安全班组长能力提升 课程背景: 当前安全 生产领域正处于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深化实施的关键阶段,政策层面明确要求高危行业强化“责任穿透至基层”“数字化风险管控”“班组级隐患前置防控”,同时将企业安全考核与信用评价、资质审批深度绑定,叠加AI监测、电子作业票等技术应用的强制推广,企业面临“从顶层政策到一线落地”的严峻传导压力。 然而从企业实际管理现状来看,作为“兵头将尾”的一线主管(班组长、车间主任等)普遍存在安全职责边界模糊、班组安全管理方法缺失、现场风险识别与处置技能不足等问题,导致企业安全制度沦为“纸上条款”,班组层面常出现“风险排查流于形式、危险作业管控漏项、应急响应效率低下”等现象,甚至引发可记录伤害率高、危废处置成本居高不下等实际损失(如部分企业可记录伤害率仍达4. 2、应急响应超25分钟)。 本课程正是针对这一核心矛盾,通过体系化理论讲解、行业标杆案例分析,帮助一线主管明确安全管理核心职责、掌握班组自主管理工具,破解“政策上热、中层温、班组冷”的落地难题,推动企业安全管理从“事后处置”向“班组级本质安全”转型,最终实现安全政策穿透、风险前置防控、事故率显著降低的目标。 课程收益: ●学会EHS职责穿透方法:掌握“公司-部门-班组”三级责任分解技巧,能结合企业实际岗位制定可量化的安全KPI,并运用“责任清单+考核挂钩”工具确保安全职责落地到班组每一个操作环节。 ●掌握班组安全管理核心工具:熟练运用JSA开展作业风险预判、LOTO实施能量隔离、“一班三检”执行动态排查,能独立搭建班组级安全管理台账,实现风险防控流程标准化。 ●学会危险作业全流程管控技巧:掌握登高、受限空间等高危作业的分级管控方法,能制定作业许可电子审批流程,通过“安全确认表+现场监护要点”规避人员违规操作、装备失效等风险。 ●掌握班组应急处置实战方法:学会“黄金3分钟”应急响应流程,能运用应急决策树手册快速判断事故等级,组织班组开展无脚本应急演练,提升突发场景下的协同处置能力。 ●学会班组安全自主管理推进技巧:掌握“目标设定-计划执行-评价改进”的班组自主管理闭环方法,能通过“安全积分制”“隐患吹哨人奖励”等机制激发班组成员参与度,运用KYT工具引导全员参与风险改善,打造自主运行的班组安全生态。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厂长、营运经理、车间主任和生产主管、EHS总监、EHS经理、安全主管和安全工程师; 课程方式: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研讨+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问题讨论与总结+关键技能演练+视频分享 课程大纲 第一讲:政策落地与EHS职责穿透——从顶层要求到班组执行的方法构建 案例:某化工企业EHS管理职责体系 一、EHS商业价值与领导力 EHS商业价值:领导力从安全开始 VUCA时代:管理工厂变化与不确定性带 ——创建安全文化 ——建立信任,沟通机制 二、政府三年治理计划 政策解读: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以下是关于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补充内容分析,结合政策导向和安全生产管理实践提炼: 1. 安全专项整治特点 特点一:源头防控与系统施治相结合(聚焦重大风险源) 特点二:数字化转型深化应用(推广AI风险监测预警平台) 特点三:精准执法与长效建设并重(推行“执法+专家”模式) 2. 安全专项治理责任 2)部门协同联动责任 3)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压实 3. 需重点关注的四大问题 1)责任传导机制:如何破解“上热中温下冷”难题,确保责任落实到基层班组和一线员工? 2)技术与治理融合:数字化平台建设如何避免“数据孤岛”,实现风险预警与处置闭环? 3)社会力量参与:如何通过保险、征信等手段激励第三方机构参与安全治理? 4)新兴领域监管:新能源(如储能电站)、新业态(平台经济)安全标准如何快速补位? 政策实施示例: 1)矿山领域:2024年底前完成所有地下矿山“电子封条”安装,AI识别人员违规进入风险区域。 2)化工园区:要求2025年前建成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整合企业DCS、视频监控和环保数据。 3)建筑施工:全面推广“安全日志APP”,工人每日上传隐患照片,项目经理同步签批整改。 第二讲:危险作业全流程管控——从风险识别到防护落地的实战技巧 讨论:公司涉及到的危险作业类型 一、危险作业通用管理要求及管理流程 1. 做出规定 2. 安全教育 3. 安全许可证 4. 持证上岗 二、设备运营路径及常见危险部位 1. 机械危险源 2. 机械路径 3. 危险作业检查点 4. 能量控制 三、常见的人员行为危害及控制方法 危害行为一:未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PPE) 表现示例: 1)未佩戴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 2)未戴防毒面具进入受限空间 3)摘除防护手套操作旋转设备 控制方法:执行“双随机”检查制 危害行为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表现示例: 1)带电检修未执行挂牌上锁(LOTO)程序 2)擅自修改设备运行参数超限生产 3)跨越运行中的传送带抄近道 控制方法: 1)流程优化:实施“三指确认法” 2)行为干预:布置人因失误警示墙 危害行为三:疲劳/分心作业 表现示例: 1)连续工作12小时后操作行车吊装 2)边看手机边操作数控机床 3)夜班巡检时打瞌睡 控制方法:监测技术、排班管理、环境优化 危害行为四:冒险/逞能心理 表现示例: 1)为赶工期省略安全防护措施 2)炫耀性单手操作重型设备 3)凭经验拒绝使用新型安全装置 控制方法:心理干预、激励机制、监督、数据支持: 讨论:作业危害在哪里? 四、核心作业危害类型 1. 能量意外释放(机械能、电能、热能) 2. 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化学品、粉尘、辐射) 3. 人机交互失控(设备故障、操作失误) 4. 空间环境风险(高处坠落、密闭空间窒息) 典型案例:维修作业中机械伤害事故(某食品厂包装生产线维护作业) 五、作业危害控制三要素 1. 能量隔离 案例:事故中若执行LOTO程序(切断气阀+锁闭电箱) 2. 可视化管理 标准做法:使用红/黄锁具区分不同工种,悬挂能量隔离点标识图 3. 冗余防护 实践:重要设备设置"双急停"按钮(设备两端各1个,间距>2米) 六、危险作业类型与危害识别 1. 登高作业分级 级别一:一般高处作业 典型场景:车间内更换照明灯具(3m)、仓库货架二层取物(2. 8m)、设备平台日常巡检(4m) 管理措施: 1)作业前需填写《高处作业审批单》 2)使用全身式安全带+缓冲绳 3)设置警示区域 级别二:中等风险高处作业 典型场景: 1)化工塔器外部保温层修复(12m) 2)钢结构厂房横梁焊接(10m) 3)储罐顶部仪表检修(8m) 管理措施: 1)需编制专项方案 2)强制设置生命线系统 3)实施双人协同作业 级别三:高风险高处作业 典型场景: 1)百米烟囱防腐施工 2)风力发电机叶片检修 3)高压输电塔抢修 典型管控工具:智能安全帽、3D扫描建模、无人机巡检 2. 登高作业坠落危害识别 1)防护装备缺失或失效 典型表现:未系安全带或安全绳、安全绳磨损超限、锚固点设置错误 2)作业平台/支撑结构缺陷 典型表现:脚手架未满铺跳板、升降机护栏高度不足、高空车支腿未完全伸展 3)环境突发风险 4)作业行为失误 简易识别工具:坠落风险四象限图 3. 登高坠落的防护措施 措施一:正确使用防坠落装备 措施二:设置稳固作业平台 措施三:全面环境防护 措施四:强化安全管理 七、风险防御实践与安全文化 1. 风险等级化管理与重大事故预防 工具:风险热图与防御矩阵 2. 安全文化成熟度 3. 通用性安全要求与防护装置设置 通用性安全要求:作业许可制度+人员资质管理+现场动态管控 防护装置设置:本质安全防护+坠落防护系统+智能监测装置 第三讲:班组安全定位与班组长能力建设——破解“上热中温下冷”的实战策略 一、班组的重要性 1. 班组工作重要性 1)生产执行终端 2)风险管控末梢 3)安全文化载体 2. 班组定位 1)安全生产的战术单元 2)风险防控的首道屏障 3)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 3. 班组管理的"七大任务" 任务一:作业标准化执行 任务二:三级安全教育 任务三:动态风险排查 任务四:特种设备监护 任务五:应急处置能力 任务六:安全绩效考核 任务七:本质安全提升 二、班组长定位 1. 班组长的“三个立场” 1)生产组织的指挥官:平衡安全与效率的决策者 2)团队安全的监护人:掌握12类高风险作业审批权限 3)企业战略的转化器:将安全政策转化为可执行操作程序 2. 班组长的“四要管理” 1)要带兵打仗 2)要铁面考核 3)要教学相长 4)要动态控制 3. 一线主管在安全管理中的误区 误区一:保姆式管理(替代员工进行风险辨识) 误区二:运动式检查(突击式台账造假应付检查) 误区三:经验主义决策(凭主观判断替代标准流程) 误区四:救火队定位(重事后处置轻事前预防) 案例:中国广核集团实施《黄金人班组长培养计划》 第四讲:班组安全自主管理落地——从目标设定到持续改进的闭环方法 一、班组长安全管理内容 1. 班组安全管理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民主性原则 3)规范性原则 2. 班组安全管理目标 1)零事故运行:落实"三零"指标(零违章、零隐患、零伤害) 2)制度穿透执行 ——作业标准可视化 ——建立“三个一”检查机制 ——推行“安全曝光台” 3)能力持续提升 3. 安全生产的“五种能力” 能力一:风险预防能力 能力二:规范执行能力 能力三:应急处置能力 能力四:安全监督能力 能力五:持续改进能力 工具:虚拟现实训练舱、智能工牌、数字孪生系 二、班组如何执行安全自主管理 1. 设定目标,指标 2. 制定活动计划 3. 定期评价分析 4. 制定班组安全管理战术和案例说明 5. 危险源管控 6. 作业文件 7. 设置EHS培训 8. 安全活动 9. 事故事件管理 课程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