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智控力进阶——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构建 课程背景: 随着国家对安全 生产治理要求的不断提升,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已成为提升风险管控力、保护员工安全、保障生产稳定的核心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及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并发布各类相关法律、标准与行动方案。新版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构建专题培训正契合企业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升级的紧迫需求,让安全成为全员参与、常态运行的企业竞争力。 本课程系统讲解新版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的底层逻辑、核心目标与实践方法,全方位覆盖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结合图表、工具与实际案例,指导如何实现机制常态化运行、持续改进,并兼顾国家相关法规、标准要求,让学习者能在复杂环境下灵活应对,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自辨自控与高效治理。 课程收益: 企业收益: 1. 构建企业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的高效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2. 全面提升事故预防能力,降低生产损失与人员伤害风险 3. 增强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责任形象 4. 强化与政府监管协同,有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 学员收益: 1. 掌握双重预防机制理论及核心实践方法,提升安全管理专业能力 2. 具备复杂场景下发现和管控风险、隐患的系统能力 3. 能独立设计并持续优化企业双重预防体系,推动安全管理创新 4. 获得科学实用的表单工具和案例经验,提升工作效率与团队协作力 课程时间:1-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生产人员及设备管理人员、EHS专兼职管理人员、职能和生产支持部门负责人、公司/工厂领导 课程方式:理论讲授+案例解析+工具应用+互动 课程大纲 导入案例:某整车制造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实践 第一讲:政策解码与机制认知——双重预防体系的底层逻辑与价值定位 一、政策背景与事故教训 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五点要求”原文要点 政策解读:国务院安委办〔2016〕3号、11号文件时间节点与核心任务 案例:四起重特大事故案例与暴露问题清单 二、概念框架与总体目标 1. 双重防火墙: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 2. 工作格局目标:自辨自控、自查自治 3. 四项原则:风险优先、系统闭环、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三、体系定位与融合逻辑 1. 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衔接 2. 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的互补关系 工具:因果链模型(风险点—危险源—隐患—事故) 第二讲:风险分级管控落地——从辨识评价到分级施策的全流程方法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20类事故类型 一、重大危险源判定核心 1. 物质分类 1)单一物质 2)多物质混合 3)爆炸物、毒性气体等特殊物质 2. 公式参数 1)危险化学品临界量 2)实际存在量 3)单元划分 3. 判定步骤 1)辨识危险化学品种类 2)计算单一物质的风险比 3)混合物质风险比累加 4)特殊情形判定 补充说明: 1)临界量的特殊调整 2)重大危险源分级 3)事故后果严重性系数 ——暴露人员密度系数 ——环境敏感性系数 ——安全管理水平修正系数 案例:某化工厂存储区的储罐情况 注意事项:动态更新、备案管理、技术支撑 4. 三种量化模型取值表 1)LS矩阵 2)LEC法 3)MES法 二、风险辨识与评价程序 1. 闭环流程:机构→培训→风险点→辨识→评价→分级→清单→方案→运行→评估→改进 2. 危险源辨识七大范围与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3. 重大风险五条判定底线 1)人数10人以上 2)重大危险源 3)违法条款 4)死亡事故再发条件 5)高等级 三、风险控制与分级管控 1. 五类措施模板 1)工程技术 2)管理 3)培训 4)个体防护 5)应急处置 2. 红橙黄蓝四级管控层级 3. “上一级同时负责下一级”原则 成果输出: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岗位风险告知卡 第三讲:隐患排查治理实战——从定义分级到闭环管理的操作指南 一、隐患定义、分级与分类 1. 事故隐患定义 1)物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 3)管理缺陷 2. 一般隐患与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及治理时限 工具:生产现场类8方面、基础管理类11方面隐患排查清单模板 二、隐患排查组织与实施 1)日常 2)综合 3)专业 4)季节 5)重大活动 6)节假日 2. 排查的频次 1)公司级季度 2)车间级月度 3)班组级日常组织 ——依据风险管控措施逐项编制排查清单、记录表与信息系统录入要求 三、隐患治理闭环与重大隐患管理 1. 五步闭环流程 ——通报→整改通知→治理→验收→反馈 2. 重大隐患“五落实”治理方案要素 要素一:责任 要素二:措施 要素三:资金 要素四:时限 要素五:预案 3. 重大隐患管理的四要素 1)重大隐患评估报告 2)治理档案 3)验收报告 4)政府备案要求 第四讲:双重预防机制常态运行保障——从动态维护到数字赋能的长效方法 一、体系融合与动态更新 1. 动态维护“三单合一” 1)风险清单 2)隐患清单 3)安全地图 2. 变更触发条件 1)法规变更 2)工艺设备变更 3)事故事件 4)管理评审 工具:年度体系评审与PDCA持续改进模型 二、信息化平台与可视化建设 1. 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与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架构 工具:“红橙黄蓝”四色风险分布图、作业风险比较图、区域整体风险图绘制规范 2. 政府监管平台建联(互联互通、实时预警、数据上报) 三、组织、资金与绩效保障 1. 牵头的常设机构、全员岗位责任清单 2. 投入专项经费渠道与重大隐患治理资金保障制度 3. 制定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目标责任考核、奖惩与持续培训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