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下没有难找的讲师,职业讲师,商业讲师,培训师,讲师库-北京昭智教育

陈建光:品牌形象的转型和焕新——从策略到落地的全流程实操

[复制链接]

          陈建光老师主页

品牌形象的转型和焕新——从策略到落地的全流程实操
课程背景:
在信息爆炸、用户注意力高度稀缺的当下,企业品牌建设与传播环境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剧变。企业若仍沿用过去的品牌管理思维,不仅难以触达目标用户,更可能因认知固化、战略断层、资源错配等问题陷入“品牌老化”的困境,甚至错失转型良机。
许多企业尤其在品牌形象转型过程中面临系统性挑战:用户心智中的“认知牢笼”使品牌难以突破原有标签;战略层面新旧业务价值衔接失效,导致技术传导不畅、场景割裂与生态孤立;组织内部存量的能力结构、文化冲突与滞后机制更是拖慢转型步伐;而在体验层面,数字化工具往往流于表面,未能真正重构用户价值链条。视觉转型中的革新过度或不足、资源分配的双轨制失衡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品牌焕新的难度与风险。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方法论与实战案例,帮助企业突破传统品牌思维定式,构建从策略到落地的全流程焕新体系。课程将深入解析品牌老化根源,提供诊断工具与转型路径,指导企业精准切割旧标签、重构价值主张、打造沉浸式体验,并最终实现认知重塑与品牌增值,助力企业在复杂市场中建立持久竞争力。
课程收益:
1. 建立新认知:深刻理解信息过载时代品牌老化的根源性难题,摆脱传统品牌管理思维,树立“认知-能力-体验”三位一体的品牌焕新系统观。
2. 掌握新方法:学会运用“品牌资产诊断四维模型”,并通过“品牌价值七步蒸馏法”,系统性地完成从旧基因中提炼核心价值、并将其创造性转化为新价值主张的全过程。
3. 应用新工具:获得一套包括“外科手术式切割”、“渐进式切割”在内的品牌标签更新策略,以及“认知渗透”、“生态寄生”等先进的体验重构与传播爆破战术,并能运用“切割强度公式”、“认知速度公式”等工具进行科学决策与风险控制。
4. 再造新品牌:最终能够独立或主导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品牌转型实施蓝图,有效提升新业务存活率与品牌价值,实现用户认知的成功迁移与品牌资产的显著增值。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企业高层或管理人员、公关或品宣部门人员
课程方式:课堂讲解+案例教学+实战演练+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游戏活动
课程大纲
第一讲:品牌老化困局:拆解传统企业六大认知难题
一、传统企业品牌老化的六大痛点
1. 认知固化:用户心智的“认知牢笼”
1)标签化禁锢
举例:苏宁=线下家电卖场
2)技术型企业隐形化
举例:伯恩光学,消费者认知度为<5%
2. 战略断层:新旧业务的价值衔接失效
1)技术传导失效:专利库无法赋能新业务
举例:恒大造车缺乏三电技术
2)场景割裂:新业务与主场景无协同
举例:格力手机脱离智能家居链
3)生态孤立:未构建开放技术联盟
举例:早期鸿蒙生态伙伴不足
3. 组织基因:存量能力的“反噬效应”
1)资源错配
举例:苏宁电商初期将60%预算投入家电品类,强化原有认知
2)文化冲突:传统制造企业研发部门抵制“用户共创”模式
举例:小米汽车初期工程师反对公开测试数据
3)决策机制滞后
举例:某重工企业升级IoT系统需17个部门会签,错过3个月市场窗口。
4. 体验割裂:数字化赋能的表面化
1)技术脱节式升级
举例:某机床厂部署VR展厅,但操作界面沿用1990年代交互逻辑,跳出率89%
2)触点碎片化
举例:用户在新业务(如美团买菜)体验不到主品牌(美团外卖)的履约保障感
3)数字化工具未能重构用户价值链条,沦为“技术盆景”
5. 视觉转型:资产沉淀与革新的两难
1)革新过度风险
举例:2010年,GAP将经典Logo更换为一个拙劣的设计,6天后就宣布撤销新Logo。
2)革新不足风险
举例:某家电品牌新LOGO仅调整色相,被嘲“史上最贵颜色微调”
6. 资源诅咒:转型期的双轨制失衡
1)输血反噬
举例:苏宁易购长期依赖家电业务输血,导致新业务研发投入不足
2)人才断层
举例:传统车企智能座舱团队中,互联网基因人才占比<15%
二、破局三大关键
——建立“认知-能力-体验”三角引擎
1)认知破壁触发变革
2)能力重构实现价值
3)体验闭环驱动迭代
第二讲:承前启后:传统品牌诊断与新品牌价值提炼
一、品牌资产诊断的四维模型
1. 符号层:Logo/色彩/VI识别等
2. 产品层:核心专利/技术壁垒等
3. 文化层:组织文化/价值观等
4. 关系层:用户情感连接强度
二、品牌价值七步蒸馏法
步骤1:品牌资产扫描——品牌基因双螺旋模型:分离“基因”与“枷锁”
1)“不变”的基因:需强化的核心竞争力
案例:华为的“技术攻坚力”
2)“可变”的枷锁:基因在外部的表现形式
案例:小米的“屌丝”标签
步骤2:价值萃取——提炼可迁移资产
1)技术资产:专利行业领先度,升级为信任背书
2)文化资产:用户情感共鸣强度,转化为新叙事IP
3)场景资产:使用场景不可替代性,延展至新生态位
案例:华为5G通信技术遥遥领先,从通信设备迁移到手机
步骤3:战略对齐——明确新战略/业务方向
1)高关联度:强化基因迁移,强调“老手艺,新场景”
案例:美团团购→外卖
2)中关联度:技术信仰化,将B端技术转化为C端可感知价值
案例:小米手机→智能家居
3)低关联度:从“产品提供者”迈向“生态/解决方案提供者”
案例:比亚迪汽车→轨道交通
步骤4:价值重构——提炼新价值主张
1)基础价值(Functional):性能、功效、效率
2)情感价值(Emotional):信任、自豪、愉悦
3)社会价值(Social):身份、圈层、价值观
步骤5:主张淬炼——打造一句话口号
工具:SMART原则
1)Simple(简单):易于理解和记忆
2)Meaningful(有意义):对用户有切实价值
3)Authentic(真实):源于品牌基因,能被验证
4)Repeatable(可重复):适合在各种渠道传播
5)Timely(适时):符合当下时代精神和用户需求
案例:制造业-波司登品牌价值更新为“温暖全世界”
步骤6:认知测绘——定位心智迁移三阶段
1)旧认知:基于过往经验形成的稳定认知结构
2)过渡锚点:旧认知无法解释,新认知还在酝酿萌芽,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
3)新认知:整合新信息后形成的更优认知结构
案例:美团从团购到外卖的品牌心智迁移
步骤7:缺口缝合——构建认知过渡桥梁
——三桥定律
1)技术桥:专利可视化演示
案例:小米汽车工厂直播拆解电池包
2)人物桥:核心工程师IP化,华为余承东代言问界汽车
3)场景桥:新旧业务联动体验,滴滴打车送外卖优惠券
互动:提炼公司不变的核心品牌基因,以及需要移除的品牌内容,推出新的品牌价值主张
三、风险规避的三大原则
1. 切忌凭空创造
2. 避免口号脱节
3. 平衡新旧用户
第三讲:旧标签破局:切割策略与风险控制原则
一、切割旧品牌的五大方式
1. 外科手术式切割——高风险高回报
1)品牌更名/分拆
a启用全新品牌名
举例:蚂蚁金服→蚂蚁集团
b成立独立子公司
举例:Google→Alphabet
2. 视觉休克疗法
a LOGO彻底重构
举例:万事达卡简化重叠圆环
b主色系颠覆性更换
举例:Burberry弃用经典格纹
2. 渐进式切割——中低风险
1)子品牌隔离术
a为新技术设立子品牌
举例:华为“鸿蒙”隔离安卓标签
b独立渠道运营
举例:丰田雷克萨斯独立4S店
2)业务场景剥离
a关停/出售旧业务
举例:IBM出售PC业务
b地理区域隔离
举例:可口可乐在日本启用“咖世家”品牌
3. 认知战切割——心理层面破壁
1)符号劫持法
a重构符号意义
举例:纳粹卐字符被佛教重新诠释
b争议性公关事件
举例:汉堡王自烧门店重塑形象
2)用户认知覆盖
a制造记忆强刺激
举例:瑞幸咖啡每日补贴轰炸
b饱和式媒介投放
举例:BOSS直聘洗脑广告覆盖世界杯
4. 技术型切割——数字化赋能
1)数据驱动的标签清洗
a爬取旧标签关键词
b新品牌关键词搜索引擎SEO压制
2)数字身份重置
a发行数字身份NF
举例:耐克收购RTFKT
二、切割过度的四大风险
1. 遗忘品牌之根
2. 缺乏用户共情
3. 为变而变
4. 测试缺失
负面案例:GAP盲目换LOGO,用户抵制致股价跌17%,未做认知测绘
三、风险精准应对的三大策略
1. 锚点保留原则
——至少保留1项核心资产(技术/色彩/人物)防止认知断崖
案例:美团切割“团购”时保留黄色主色调
2. 双轨过渡机制
——新旧业务并行期≤18个月
3. 切割力度把控
公式:切割强度=旧标签负面指数/新业务成熟度×资源投入
第四讲:价值重构:焕新品牌锚点,筑牢品牌竞争力
一、新品牌价值的三大特征
1. 显性化
2. 仪式化
3. 生态化
二、价值重构的四大策略
1. 重构战略价值
1)技术升维:专利品牌化
2)场景破圈:主业务衍生新场景
3)生态重组:跨界技术联盟
失败案例:恒大造车困局:缺乏核心技术背书强行跨界,导致品牌信誉崩塌
2. 焕新品牌锚点
1)视觉锚:可视化技术或价值观
2)仪式锚:设计强记忆点行为
3)伦理锚:绑定社会议题
3. 再造生态网络
1)核心业务平台化
2)技术中台赋能多元化场景
3)场景裂变拓展专业化子品牌
4)形成子品牌矩阵集群
4. 重构价值风险把控
1)价值断层预警
2)双轨制过渡方案
案例:华为鸿蒙系统过渡
3)价值锚可信度验证
案例:KOL极限测试——大疆邀摄影师悬崖拍摄
三、终极心法:持续注入三种“存款”
1. 技术信任存款——可验证的硬实力
2. 情感共鸣存款——价值观认同
3. 生态权益存款——跨界协同福利
案例:迪士尼  动画制片厂——流媒体订阅+元宇宙乐园——Disney+用户1.5亿
第五讲:体验重构:打造全域沉浸式品牌体验
一、体验重构的三大特征
1. 可感知:技术价值转化为五感体验
案例:伯恩光学“玻璃VS超硬膜”破坏性测试
2. 可参与:用户应成为体验共创者
案例:海尔用户定制冰箱图案
3. 可延展:单点体验需赋能生态
案例:美团配送系统复用至即时零售
二、体验重构的四大策略
1. 触点革命: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贯穿
1)问题诊断:传统企业触点分散
2)重构策略:触点原子化拆解
案例:三一重工物理触点(门店)、数字触点(APP)、人际触点(研发博士)直达客户
2. 认知渗透:构建沉浸式价值传递
——五感渗透法:直达客户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案例:大疆如影(2024)线下体验店设置“风暴测试台”:用户手持云台站在鼓风机前,体感级验证防抖性能
3. 生态融合:打破业务孤岛
1)能力中台化:将核心能力封装为可调用模块
案例:美团配送系统开放给买菜/买药等业务
2)场景寄生虫策略
案例:超级APP生态构建:某社交APP以聊天这一高频触点为基础,逐步植入支付、小程序、内容服务等新业务入口,最终形成完整的数字生活服务闭环。
4. 数字化体验:虚拟预演现实
L1:产品数字分身
L2:流程可视化
L3:虚拟生态构建
三、终极心法:同时满足用户的三个层面
1. 功能层:解决问题效率>旧体验
2. 情感层:创造超越期待的惊喜时刻
3. 意义层:提供身份认同的价值标签
第六讲:形象重构:重构用户认知,实现品牌心智迁移
一、形象重构的两大策略
1. 重构品牌认知
1)认知加速因素
冲击强度、触点密度、信任背书
2)认知阻力因素与交互演示
2. 四维认知冲击
1)暴力传播层:三饱和冲击集体记忆
——时间饱和、空间饱和、感官饱
案例:美团外卖上市传播(2015突围)
2)信任爆破层:构建可验证证据
——技术信任、用户信任、权威信任
案例:工厂直播革命,用户远程监工:海尔定制冰箱生产全程可观看
3)生态寄生层:劫持高频场景
a宿主场景:用户每日必经触点
b寄生入口:新业务强制曝光
c认知捆绑:形成条件反射
案例:支付宝从支付到生活
4)社交裂变层:设计传播爆点
a高复制:极简视觉符号
举例:蜜雪冰城雪王IP
b强变异:用户可二创
举例:钉钉“求饶”表情包
c深附着:绑定社会情绪
举例:鸿星尔克“破产式捐款”梗
二、重构的三大风险及对策
1. 认知过载
对策:单一阶段主推1个核心信息
案例:美团外卖初期只强调“快”
2. 信任坍塌
对策:技术承诺需有冗余
案例:宣称续航100公里实际达120公里
3. 寄生反噬
对策:宿主场景关联度需>60%
案例:滴滴货运与打车场景契合度达85%
三、终极心法:对用户完成4次强冲击
1. 价值冲击:战略聚焦,如峰线=登峰精神
2. 感官冲击:媒介饱和,90天内用户接触≥18次
3. 心理冲击:信任爆破,用可视化证据击穿质疑
4. 社交冲击:模因裂变,赋予用户社交收益
互动:根据公司目前的品牌形象和未来的新目标形象,制定出品牌焕新的路径规划

使用道具

管理技能讲师|企业战略讲师|新媒体讲师|营销服务讲师|职场技能讲师|人力资源讲师|党政爱国讲师|财税金融讲师|生产管理讲师|其他类讲师|内训课程|讲师列表|公开课|手机版|

讲师库 | 讲师列表 | 账号登录 | 立即注册 | 网站地图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2698 | 京ICP备2024062795号-1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