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绩倍增引擎:银行对公业务营销进阶 课程背景: 伴随银行业竞争加剧与企业客户需求升级,银行对公业务已成为金融机构实现业绩突破与客户结构优化的关键。面对政策变化、市场分化与客户多元化需求,银行客户经理在对公业务营销中容易处于被动局面,存在诸多难点: 如何突破“关系型营销”的传统模式,建立起以专业价值和解决方案为核心竞争力的营销模式? 如何实现从“获取新客户”到“经营老客户”的转变,提升现有客户的忠诚度与综合贡献度? 如何精准洞察并满足客户复杂、多元且深层次的业务需求? 客户经理如何有效识别关键决策人、影响者、并管理整个决策链条? 本课程聚焦实战进阶,系统讲解银行对公业务营销知识,从市场洞察、客户策略、创新方案到个性化需求解决与风险预防,提升客户经理拓客与客户深度经营能力,助力客户经理解决复杂问题,应对新环境下客户关系的多层挑战,把握行业新风口。 课程收益 1. 系统掌握对公业务营销策略,全面增强实战解决问题能力; 2. 掌握客户沟通与关系管理技巧,成为客户信赖的金融顾问; 3. 深度理解并应对企业客户痛点,实现个性化需求定制服务; 4. 增强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构建长期稳定的企业伙伴关系。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分支行行长、客户经理等 课程方式:专业讲解+案例分析+互动讨论+分组演练 课程大纲 趣味破冰:谁是最佳对公营销能手 第一讲:全能启航:对公业务营销的基础认知与能力筑基 一、银行对公业务营销的基础认知 1.对公业务营销定义及边界 2.对公业务转变新趋势 3.对公客户类型及需求地图 1)企业类客户: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企业的分支机构 2)非企业类客户:政府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部队、民办非企业单位 3)个体工商户 案例分析:某银行业务转型的故事 二、对公营销常见思维误区 误区一:关系万能论 误区二:“产品推销员”思路 误区三:“一劳永逸”式交易思维 误区四:“撒胡椒面”式营销 三、客户营销的能力图谱 1.专业知识与技能:金融知识、行业洞察、数据分析能力 2.客户沟通能力:精准需求挖掘 3.营销执行能力:交叉销售、联动营销、营销时机把握 4.客户服务与关系管理能力:个性化服务、客户关系维护 5.团队协作与资源整合能力:内部协同、外部合作 6.学习与创新能力:持续学习、创新思维 7.风险控制与合规意识:风险评估、合规操作 小组讨论:共创对公营销能力图谱 第二讲:实战深挖:银行对公业务营销三大核心问题全攻克 问题一:优质客户难获取,信息壁垒如何突破 1. 痛点分析:客户画像难描绘的困局 2. 解决方案:多维客户画像智能构建法(5大维度落地) 1)客户基础特征 2)关联关系特征 3)交易行为特征 4)金融资产特征 5)信用风险特征 案例分析:跨界合作获取信息资源 问题二:客户需求高度个性化,标准产品难以匹配 1. 痛点聚焦:定制化服务难推进的典型场景 2. 解决方案:创新打造“客户专属方案” 1)专属产品方案 2)专属服务方案 分组讨论:企业客户结构与业务短板分析 问题三:客户关系维护难,竞争对手抢夺加剧 1. 困境复盘:客户流失与服务承诺失衡 2. 策略升级:深度经营客户关系的三大法宝 1)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全面收集信息+精准需求洞察 2)建立深度信任关系:专业能力展示+真诚服务与情感共鸣 3)持续提供价值:个性化解决方案+长期陪伴与成长 案例分析:银行业务员与企业客户的“成长伙伴”故事 第三讲:高阶突围:银行对公业务营销难题的系统破局之道 一、行业壁垒与产品标准化突破 1. 壁垒分析:行业特性导致的产品困局 2. 破局方法:垂直行业深耕+组合创新 1)场景化组合: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 2)行业定制化组合:科创企业、绿色金融 3)数字化赋能组合:智能风控、智能合约 4)生态化组合:“金融+非金融”组合、开放银行 5)客户生命周期组合:初创期、扩张期、成熟期 小组讨论:团队共创解决方案集锦 二、大客户与多业务的跨部门协同 1. 瓶颈复盘:跨部门协同常见障碍 2. 破局方法:跨部门共赢机制四步法 1)找准利益平衡点 2)搭建沟通桥梁 3)冲突化解三板斧 4)将合作转为事业资本 三、复杂客户风险与合规管理兼顾 1. 风险痛点:合规压力与客户要求之间的平衡难点 2. 破局方法:智能风控与动态合规管理 1)数据整合与治理:整合行内数据与外部数据,建立统一数据平台 2)智能决策支持:将风险评估结果与业务规则相结合,动态调整风险策略 3)实时监控与预警:设置风险预警阈值,自动触发并推送相关人员 案例分析:银行与头部企业的风控共创 银行对公客户营销实战演练: 一、共创:银行对公业务最佳实践手册 1. 小组成果秀:能力提升展示与分享 2. 个人经验库:能力模型与成长心得 3. 集体共创:银行对公业务最佳实践手册 二、演练:精通之路上的持续成长激励 1. 团队PK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对公客户营销闭环练习 2. 最佳团队评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