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饱含狈性的、狼性企业文化之产生、践行,传承 (林 安)   课程背景: 在竞争的商业环境,狼性的企业文化将帮助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环境里活下来。本门讨论系统地诠释了狼性的企业文化的产生、发展与传承;系统讲述了华为狼性文化如何渗透到战略、流程、组织等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使干部及员工持久地保持“狼性”,使企业保持活力,在竞争中健康稳步发展,最终使得企业的战略得以实现;在讲述狼性的同时,本讨论也讲述了狈性必须与狼性结合才能形成有管理的、适配的企业文化;讲述了为什么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什么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需要用文化来管理企业。 大量的案例与讨论将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饱含狈性的、狼性的企业文化的内涵。   课程收益: 1.     企业如何将“狼性”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最终形成狼性的企业文化。 2.     干部通过学习“狼性”文化,掌握“狼性”文化形成、践行、传承的方法。 3.     课程价值点:“狼性”文化的本质;企业文化模型;企业文化逐层落地的结构化思维;价值体系等。   学员对象: 企业法人代表、各级管理者、与企业经营管理强相关的政府部门。   授课方式: 学员分组(方便讨论交流);授课(35%)+案例分享(25%)+讨论(35%)+视频(5%) 授课贯穿双向交流、引导与启发学员,由学员自己得出关键结论。   授课天数: 2天(每天6小时)。   课程大纲 导引讨论: 结合您的企业,谈谈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一、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1.   愿景、使命、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关系 2.   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产生 3.   华为核心价值观的产生 4.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 1)    以客户为中心 2)    谁是你的客户 3)    为什么要以客户为中心 4)    以客户的什么为中心 5)    商业的本质与悖论 6)    客户与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7)    案例:是否应该继续为客户提供服务? 8)    讨论:您在工作中有否类似案例?结合您的案例,您如何理解“以客户为中心”的内涵? 9)    以客户为中心的底线与原则 5.   以奋斗者为本 1)    奋斗者与劳动者 2)    为何必须“艰苦”奋斗 3)    奋斗的三种形态 4)    有效的奋斗 5)    企业应该理解并接受劳动者、向奋斗者倾斜 6)    人与组织的天性 7)    以奋斗者为本 8)    案例:华为的奋斗 9)    讨论:您是否认同“以奋斗者为本”?有何启发? 10) 长期“艰苦”奋斗 11) 企业为何要长期“艰苦”奋斗 12) 使团队长期“艰苦”奋斗的关键要素 13) 讨论:您是否认同长期“艰苦”奋斗?有何启发? 6.   坚持自我批判 1)    目的 2)    原则 3)    形式 4)    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5)    作用 6)    案例:华为的自我批判 7)    如何落地 8)    讨论:您是否认同“自我批判”,有何启发? 9)    企业能够健康地走多远,取决于企业的自我批判能做多久! 7.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凸显了狼性基因 8.   讨论:您是否认同华为的“狼性”核心价值观?对您的启发有哪些? 9.   核心价值观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10.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11.核心价值观的本质 二、“狼性”的企业文化 1.    狼的特质 2.    视频:合作求存 3.    案例:华为的发展历程 4.    讨论:从华为发展的三个十年,结合您企业的业务与经营管理,您有哪些启发?您认为华为快速稳健发展的关键要素有哪些?对您的企业有何借鉴意义? 5.    案例:华为企业文化的狼性基因 A.    案例:华为前期狼性文化的弊端 B.    狈的特质 C.    狈的特质在企业的反应 D.   狼狈结合才能形成可管理的、适配的核心价值观 E.    案例:华为的管理变革 三、狼性企业文化的形成 1.     让核心价值观充满饱含狈性的狼性基因 2.     讨论:如何让核心价值观成为企业文化 3.     经营管理7大主干的逻辑与协同 4.     核心价值观必须渗透到经营管理的7大主干 5.     案例:华为如何将狼性的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经营管理 6.     讨论:核心价值观如何在您的企业落地? 7.     讨论:如何让企业文化在充满狼性的同时,饱含狈性? 8.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9.     开放、妥协、灰度 四、狼性企业文化的践行与传承 1.     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固化”、与“外化” 2.     案例:华为的“内化”、“固化”,与“外化” 3.     让核心价值观“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 4.     干部的引领作用 5.     提升团队执行力 6.     绩效管理的作用 7.     激励的牵引 五、资源会枯竭,唯企业文化生生不息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