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能力提升》 主讲人:陆华龙 课程背景: 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Druker)曾指出:“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 在卓越的企业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在成为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源,能够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经成了个人获取成功的主要标志。而卓有成效的基础在于自我管理。”这是世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Druker)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精神遗产。 对于个人来说,自我管理是迈向成功大门的前提。如果你知道自己有几分才华,而且工作量实在不少,却又看不见太多成果,那么你很可能缺少自我约束的能力。对于企业来说,培养和提升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基础。 因此:具备了自我管理的意识、能力和技巧,加上自己持之以恒的实践修炼,参训者将会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动作、职业行为和职业模式,加速从“业余选手”向“职业选手”的转变,实现企业团队由“游击队”向“正规军”的进化,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绩效和综合竞争力,——实现管理者和企业共同成长、共荣共赢。 本课程是讲师根据学员培训需求、管理者的管理基本技能而专门设计的课程。综合了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的精髓,既展现了当代企业管理前沿理念,又结合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及中国企业的管理特征,使管理者能够实现“知行合一”的跨越。 课程特色: 本课程是讲师根据学员学习的特点及需求,进行学习模式的全新创新,一改很多培训课程一贯的说教模式,采用学员最喜欢的、也是最能引发学员触动和思考的方式:情境模拟!通过管理情境的设计,结合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学员参与,分析探讨,讲师引导与提炼,学员为主。所用案例均是来自于实际管理,拓宽管理者的管理思维,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授课形式:
结构型知识介绍 + 典型案例分析 + 电影精彩片段 + 互动型训练。 培训时长: 12H 第一讲 管理内涵认知 核心内容: 一、管理的本质 1、管理的内涵 l 管理定义:人+事=组织目标 l 理人:选、育、用、留 l 管事:P、D、C、A 2、管理的四大职能 l 目标与计划 l 组织与分派 l 领导与激励 l 控制与纠偏 二、从管理走向领导 1、管理走进“心”时代 l 时代变了 l BAT时代对管理提出的挑战 2、管理者的两只手 l 管理力 l 领导力 3、管理力与领导力的运用 l 管理逻辑:法在前 情在后 l 工作准备度的运用:意愿+能力 三、管理与人的需求 1、人的需求探索 2、需求不满的行为 3、需求不满的应对 第二讲 管理角色定位 核心内容: 一、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地位 1、盖洛普路径(Gallup Path)与Q12 l Q12的运用 2、管理者的三种角色 l 对上扛得住 l 对中拢得住 l 对下罩得住 二、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1、作为下属的管理者——高效达成任务指标 l 让上司高效 --给方案 --给信息 --给判断 l 让上司轻松 --职责与责任 --为上司分忧 l 让上司放心 --你的职业操守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七步法 2、 作为同级的管理者——需要时得到理解和帮助 l 让同级尊重 --爱出者爱返 --经营你的情感账户 l 让同级支持 --人性的特点:利己性 --企业内部的业务关系是一种交换关系:商品、服务、思想情感 l 让同级主动 --人只做你要求的,不做你希望的 --规避扯皮现象:管理表单的运用 3、作为上司的管理者——培养下属 l 让下属成长 --员工辅导的方法 --引导技术的运用 l 让下属追随 --领导力的提升 --让下属有目标 l 让下属愉悦 --感受好则表现佳 --“能力与意愿”维度的运用 第三讲 精力管理实践 核心内容: 一、要务管理原则 1、时间管理内涵 l 自我管理 l 要事管理 2、第四代时间管理的运用 l 要事管理四象限 3、ABC法则的运用 l ABC分类标准 l 计划的制定方法 l 日程的安排方法 二、情境分析工作表的运用 1、如何将问题单一化 2、分析起点的运用 3、如何找“关键” 三、有效授权原则 1、不愿授权的原因分析 2、授权的好处 3、授权的方法 l 选对人 l 成果导向 l 责权利一致 l 检查评估 l 解决困难 l 不重复与倒授权 l 承担责任 l 第四讲 思维转变实践 一、职业心态管理 1、心态具象化:人的S-O-R行为模型 l 所见所闻 l 主观臆断 l 内在感受 l 行为表现 2、控制想法的方法 l 关注自己的行为表现 l 确认行为背后的感受 l 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 l 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 3、以上两个工具的具体运用:角色扮演 二、选择地图的运用 1、评判者状态 2、学习者状态 3、掌握“变轨模式” 三、职业人应该具体的职业想法 1、积极主动 2、以终为始 3、双赢思维 4、统合综效 5、不断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