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化思维能力提升训练 ——高效表达、沟通、创新、解决问题等 培训师:鞠佳 课程要点: ² 4大要点:结构化思维表达的要点 ² 5种口诀:口诀化表述的技巧框架 ² 3个步骤:沟通结构化的模板步骤 ² 6个层次:复杂结构应对沟通层次 ² 4步表述:冲突应对的结构化表达 ² 3个方向:创新思维结构的三方向 学员群体:全体员工、骨干精英员工 课程形式:案例拆解+模型植入+情境模拟+小组练习 一、结构化表达逻辑:广泛适用于职场表达汇报的思维能力 1. 结构化是职场思维的必备能力 ü 什么是结构化? ü 为什么职场中需要结构化思维? ü 结构化思维特征与广泛适用的原则是? ü 职场表达:写得啰嗦,漫无边际?问题出在哪? ü 案例:广东/浙江移动的工作汇报、亮点文章的拆解 2. 基础结构化与金字塔模型 ü 漏斗原理:从100%到80%到30%到5%的信息漏斗递减律 ü 横向结构:并列的多点列举,思维的宽度 ü 纵向结构:深挖的方向细化,思维的深度 ü MECE分类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ü 文章的框架:从“画”到“写”的结构化成型 ü 中国移动集团“十三五”“十四五”规划领导讲话拆解 3. 结构化表达的四大表达要点 ü 先说核心——开门见山地阐明结论、核心、关键点 ü 再说细节——徐徐展开步步分层分类化模块化表达 ü 从上往下——使用大词语套小局部的逻辑分层 ü 从少到多——关键词的逻辑结构从少到多表达 4. 提炼后的口诀化,更加易于记忆 ü 英文字母法 ü 核心关键字 ü 专有名词法 ü 编造顺口溜 ü 数字引导法 二、结构化沟通技巧:职场中高效率沟通需要结构化思维 1. “三段论”结构化沟通模型 ü 第一步,我推荐的这个很简单…… ü 第二步,它特别适合于像您这样的…… ü 第三步,您一旦采纳/使用/许可后,会有何好处…… ü 最后的锦上添花:增加一个事例,以使得更具有说服力 ü 现场练习:小组进行情境模拟演练 2. “三连跳”结构化亮点沟通模型 ü 第二步,再把缺点放在中间位置做陈述 ü 第三步,最后陈述更大更富有亮点的优点 ü 现场练习:小组进行情境模拟演练 3. “三进阶”结构化高效率说服模型 ü 第一步,从情绪入手:先从个人情感角度激励对方 ü 第二步,从理性入手:再从现实客观层面让对方理解 ü 第三步,从利益入手:最后临门一脚让对方体会到收益感知 4.“六大理解层次”复杂结构沟通模型 ü 第1层-环境层:这件事情的外在因素有哪些? ü 第2层-行为层:个人具体做了什么动作? ü 第3层-能力层:个人拥有什么样的能力? ü 第4层-信念层:个人的想法和价值观是什么? ü 第5层-身份层:对冲突对象的个人品性评价是? ü 第6层-系统层:冲突时我们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关系是? ü 情境模拟:领导与下属的沟通问题,有效改善 三、结构化冲突化解:高情商表达与冲突有效化解的四步结构法 1.表达情绪关键步骤:S(state),客观陈述 ü 如何进行情商管理,自我觉察进行客观陈述问题? ü 客观陈述 VS 主观评价 ü 例句分析:以下沟通表达是属于哪一类别? ü 主观评价的用词特点/客观陈述的用词特点 ü 案例情境:现场进行沟通语句的拆解和练习 2.沟通中体察自己的感受:E(experience),表达感受 ü 低情商的沟通中,感受为何难以表达出来? ü 感受的一些特定专用词语:开心/沮丧/愤怒/窘迫/压力…… ü 潜意识里的自我保护情结,导致避免谈及感受 ü 怎样在职场沟通中正确地表达感受? ü 误区:有些表达是判断,而不是感受 3. 我的需要如何让对方知晓?S(need),阐明需要 ü 符合人性:我们有着人性底层上的共同需要 ü 引起共鸣:相通的需要,将心比心,必然会引起共鸣 ü 每一种指责背后,都有某种需要 ü 描绘出生动的场景再现,引发对方的联想和共鸣 4. 让工作压力释放:D(demand),提出请求 ü 在职场沟通中,如何才是一个清晰有效的请求? ü 陈述-表达-了解-需要 ü 中国式传统语言 VS 西方式精准语言 ü 尽量客观有标准,避免笼统模糊的印象化语言 四、结构化创新思维:通过优化、拓展结构进行思维框架的创新 案例故事:从过河案例解决问题的故事中思考目标锁定? 1. 建立思维结构:如何锁定问题目标? 2. “上中下结构提问法”——3种简单又切实可行的思路策略 ü (1)上推:寻找本质性、概括性、抽象性问题方向 ü (2)下切:聚焦具体性、方法性、实例性问题方向 ü (3)平移:探讨类似性、同一性、殊途同归的方向 3. 如何提出一个正确问题?提出正确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本身更重要 2. 不同的方向会指引我们去往不同的道路,结果千差万别 3. 建立结构思维,实践研讨创新 (1)理念:思维结构框架的上三层 & 下三层 (2)目标:1级目标/2级目标/3级目标 (3)准备材料:小组白纸+ 马克笔+色彩+结构图呈现 (4)选定主题:实际工作生活种的问题,进行画图分析 (5)寻找:不断拓展延申问题的方向,寻找到各种可能性 4. 发现问题的新思维的三段结构 ü 前提:隐含的本质,往往是我们所忽略的 ü 事实:客观的目的,是基于现实的情况陈述 ü 结论:前二者的结合,形成结论,问题的导向 5. 通过思维结构进行决策 ü 建立维度结构 ü 筛选不同主题 ü 进行权重赋值 ü 思维重组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