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传令——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 课程背景: 党政机关公文是传达政策、部署工作、沟通协调的核心载体,其格式规范性、内容准确性、行文合规性直接影响政务效率与政策落地效果。当前,传统公文写作存在着格式失误频发、行文规则混淆、写作效率偏低等问题。 随着AI技术在办公领域的渗透,公文写作迎来“智能提效”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安全合规”挑战——涉密内容泄露、政策表述偏差、数据隐私风险等问题凸显。为解决“传统写作低效”与“AI应用不规范”的双重矛盾,本课程深度融合公文写作规范与AI技术应用,帮助学员既夯实公文写作基础,又掌握AI赋能技巧,实现“合规与提效”双目标。 课程收益: 单位层面: ● 统一标准,提升形象:确保本单位公文输出符合国家级规范,杜绝格式、行文错误,维护机关严肃、专业的整体形象; ●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通过引入AI辅助工具,将工作人员从繁琐的格式调整、基础文稿撰写中解放出来,缩短单个公文起草时间,显著提升组织运转效率; ● 强化合规,规避风险:建立员工在公文写作中,特别是使用AI工具时的安全保密意识与操作规范,有效防止敏感信息泄露与政策表述错误,筑牢安全防线; 学员层面: ● 掌握核心技能:能够在任何工作场景下,独立、准确地撰写格式完全规范的各类法定公文,并清晰 陈述不同文种的行文规则与适用情境 ● 获得实战能力:运用AI工具完成各公文文种初稿起草、优化与标准排版 ● 构建方法论:不仅学会工具操作,更能掌握“AI赋能公文双轮驱动”模型,具备在安全合规框架内,利用AI解决思路卡点、逻辑梳理、语句精炼和文稿校对的系统性能力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从事文秘、行政、宣传及业务管理岗位;具备一定公文写作基础经验,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熟练;建议每期培训学员控制在50人以内 课程方式:“理论精讲(30%)+案例剖析(25%)+小组讨论(15%)+现场演练(30%)”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课程大纲 第一讲: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总论 一、党政机关公文的基本内涵与政治属性 1. 作为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 2. 体现党和国家机关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3. 具备法定效力与规范形式的统一性 二、党政公文的法定效力与功能定位 1. 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2. 部署重要工作、沟通协调、指导实践 3. 具有行政约束力与执行效力 三、党政公文的规范体式与基本要求 1. 严格遵循《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国家标准 2. 体式统一、结构严谨、语言庄重 3. 体现机关形象与工作作风 第二讲:党政公文格式 一、公文版头格式 1. 公文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 2. 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3. 紧急程度 4. 发文机关标志 5. 发文字号 6. 签发人 7. 版头中的分隔线 案例分析:公文版头常见失误案例 二、公文主体格式 1. 公文标题 2. 主送机关 3. 公文的主体(正文) 4. 附件及附件说明 5. 印章和发文机关名称 6. 签署 7. 成文日期 8. 附注 案例分析:常见公文主体失误案例 三、公文版记格式 1. 版记中的分隔线 2. 抄送机关 3.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4. 版记的位置 案例分析:常见公文版记失误案例 四、公文的特定格式 1. 信函格式 2. 纪要格式 第三讲:党政公文行文规则 一、严格按照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行文 二、行文方式要根据工作需要灵活掌握 1. 逐级行文 2. 多级行文 3. 越级行文 三、越权行文无效 四、会商、会签与联合行文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1. 联合行文的发文机关排列顺序要准确 2. 联合行文之标注主办单位一家的发文字号 3. 联合行文的会签要按:先主办机关-后协办机关的顺序处理 4. 特殊情况可以灵活处理 六、尽量减少行文层次 七、公文一般不得报送领导个人 1. 报送公文要坚持统一归口的原则 2. 不能把领导个人作为公文的主送(或抄送)机关 八、分清主送与抄送(禁用抄报) 九、行文关系方面常见的病误 1. 党政机关上下之间相互行指令性、报告性、请示性文种 2. 上下级行政机关的党组相互行上行文或下行文,以某一机关党组的名义向外机关行指令性文种 3. 多头主送 4. 上下级机关联合行文 5. 向上级机关的请示,同时抄送给下级部门 6. 平行单位之间使用上、下行文文种 7. 上级部门给没有业务指导关系的下级部门行指挥性公文 8. 上级部门向下级机关行指令性公文 9. 部门内设机构对外正式行文 第四讲:AI赋能党政公文双轮驱动:安全合规与智能提效 一、安全合规:AI写作的基石 1. 掌握工具:懂趋势,会提示 2. 严守底线:不涉密,表述准 3. 专业呈现:格式对,逻辑清 4. 人主AI辅:强审核,负全责 二、技术赋能:AI写作的引擎 1. 找思路:判文种-搭框架-挖亮点 2. 理逻辑:梳脉络-深分析-联观点 3. 精语言:去口语-炼字句-提核心 4. 校文稿:查错漏-防语病-保连贯 第五讲:法定党政公文撰写 一、决定 1. 决定的适用范围 2. 决定的分类:指令性决定、宣告性决定 3. 决定的拟写 1)指令性决定的拟写 a决定的依据或原因(目的)的拟写 b决定事项的拟写 c注意事项或实施要求的拟写 2)宣告性决定的拟写 a情况介绍 b决定内容 c期望或号召 工具:《公文写作信息收集表》 任务:使用AI,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一份决定初稿 二、决议 1. 决议的特点:程序性、权威性 2. 决议的种类 3. 决议的结构安排 1)标题 2)成文日期 3)决议正文的写作 4. 决议的人称 工具:《公文写作信息收集表》 任务:使用AI,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一份决议初稿 三、通告 1. 通告的适用范围 2. 通告的分类 3. 通告的拟写 1)通告的结构 2)周知性通告的拟写 3)法规性通告的拟写 ——内容要合法、层次要分明、文字要严谨 工具:《公文写作信息收集表》 任务:使用AI,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一份通告初稿 四、公告 1. 公告的适用范围 2. 公告的特点:告知范围广、篇幅短小、时间性强 3. 公告的分类 1)宣布重要事项的公告 2)招标公告 4. 公告的拟写 1)宣布重要事项 2)宣布法定事项 3)招标公告 工具:《公文写作信息收集表》 任务:使用AI,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一份公告初稿 五、通知 1. 通知适用范围 2. 通知的分类 3. 通知的写法 1)载体型通知:批转型、转发型、发布型、印发型 2)实体型通知:指示性、事项、会议、任免通知、启事性、凭证性 工具:《公文写作信息收集表》 任务:使用AI,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一份通知初稿 六、通报 1. 通报适用范围 2. 通报的分类 3. 通报的拟写 1)倾向性导语 2)通报的事实(事件) 3)对事实(事件)的认定和分析 4)处理意见和注意事项 工具:《公文写作信息收集表》 任务:使用AI,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一份通报初稿 七、报告 1. 报告的使用范围 2. 报告的分类 1)工作报告(偏事后) 2)情况报告(偏事中) 3)调查报告 4)报送报告 3. 报告的拟写 1)报告导语 2)报告内容 3)报告结束语 4. 报告写作注意事项 1)材料要全面可靠 2)观点要明确 3)文字要简练 工具:《公文写作信息收集表》 任务:使用AI,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一份报告初稿 八、请示 1. 请示适用范围 2. 请示的分类:请求指示、请求批准、请求审核 3. 请示正文的拟写 1)请示原因 2)请示事项 3)结束语 4. 请示写作注意事项 1)不滥用请示 2)坚持一文一事的原则 3)目的要明确 4)理由要充分 5)不要多头报送 工具:《公文写作信息收集表》 任务:使用AI,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一份请示初稿 九、批复 1. 批复的适用范围 2. 批复的分类 1)只主送某个下级机关 2)大量抄送各有关机关 3. 批复的拟写 1)批复的标题 2)批复的正文:批复引语、批复内容、结尾用语 4. 拟写批复的注意事项 1)要一事一批 2)批复要及时 3)态度要明确 4)批复要有依据 5)针对性要强 6)篇幅要短小 7)措辞要准确 工具:《公文写作信息收集表》 任务:使用AI,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一份批复初稿 十、意见 1. 意见的适用范围 2. 意见的分类 1)要求下级机关遵照执行或参照执行的意见 2)要求上级机关批转的意见 3)供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参考的意见 3. 意见正文的拟写 1)下行意见的拟写 a提出意见的理由(目的、原因、背景) b见解(办法、措施) 2)上行后再下行意见的拟写 3)经批准同意后要求下属单位实施或执行 工具:《公文写作信息收集表》 任务:使用AI,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一份意见初稿 十一、函 1. 函的适用范围及其特殊性 1)函来函往 2)请示来,复函往 2. 函的分类:商洽函、问复函、请准(审批)函 3. 函的拟写 4. 注意事项 1)用语谦敬 2)格式特别,注意区分 3)结语固定,据事选择 工具:《公文写作信息收集表》 任务:使用AI,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一份函初稿 十二、纪要 1. 会议纪要的适用范围和类型 1)记载型会议 2)传达贯彻型会议 3)综合型会议 2. 会议纪要的特点 1)全面反映会议内容 2)表现形式可灵活多变 3)行文方向不固定 3. 会议纪要的作用 1)引导和指导 2)上报和沟通 3)制约和查考 4. 会议纪要的格式 1)“文件”式 2)“简报”式 5. 会议纪要正文的写作 1)分类标项式 2)新闻报道式 3)记录摘要式 4)指挥命令式 6. 注意事项 1)会议记录不等于会议纪要 ——适用范围不同、性质有别、内容详略不同、作用不一样 2)准备工作要充分 3)准确客观 4)材料取舍得当 5)语言准确生动 工具:《公文写作信息收集表》 任务:使用AI,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一份会议纪要初稿 第六讲:强化文字表达 一、数字使用规范 1. 阿拉伯数字的“规定动作” 1)计量之尺:用于计量的数字 2)编号之序:用于编号的数字 3)定型之词:已定型的含有阿拉伯数字的词语 2. 汉字数字的“特定场合” 1)传统纪年:非公历纪年 2)模糊表述:概数 3)固定搭配:已定型的含汉字数字的词语 3. 数字运用的“自由选区” 二、语言优化与境界提升 1. 句式节奏“协奏曲”:长短交错,音韵和谐 2. 修辞手法“点睛笔”:让文字形象生动 4. 语言选择“雅俗别”:规范严谨,字正腔圆 5. 情感色彩“中庸道”:客观中立,不偏不倚 7. 公文境界“三重门”:从合格到卓越的升华 1)信:内容真实可信 2)达:表达清晰畅达 3)雅:文字精炼雅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