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范增效——AI赋能公文写作实战(法定、事务) 课程背景: 公文作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传达政策、处理事务、沟通协调的核心载体,其规范性、逻辑性与效率直接影响工作推进质量。当前,公文写作实践中普遍存在三大痛点:一是格式不规范,增加公文审核成本;二是内容质量待提升,部分写作人员存在逻辑混乱、口语化表述突出、论述层次模糊等问题,导致公文权威性不足;三是写作效率低,传统依赖人工梳理素材、校对文稿的模式,难以应对高频次、多文种的公文需求。 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AI工具已具备“框架搭建、逻辑梳理、语句精炼、错误校对”等公文写作辅助能力,但多数公文写作人员缺乏“AI与公文写作场景深度结合”的方法论与实操经验——要么不知如何用AI精准生成公文框架,要么过度依赖AI导致内容脱离实际需求。为解决上述痛点,帮助公文写作人员掌握“AI赋能公文全流程写作”的核心能力,特开发本课程。 课程收益: 企业层面: ● 提升单位公文整体质量:提高学员撰写的法定/事务公文格式合规率,减少公文审核返工次数 ● 提高公文写作效率:学员能运用AI工具熟练操作 “素材梳理→框架搭建→文稿校对” 全流程 ● 降低培训成本:通过 “AI工具 + 标准化方法” 输出,形成可复制的公文写作能力培养体系 学员层面: ● 掌握 AI赋能公文写作全流程:能独立使用AI工具完成 “判断文种→素材分类→框架构建→逻辑深化→语句精炼→格式校对” ● 解决公文写作核心难点:学员能运用课程方法 + AI 工具使公文论述层次清晰、语言规范严谨 ● 形成可持续提升的能力:理解主流 AI 模型的公文写作适配特性,掌握 “精准提示词设计技巧”,可根据不同公文场景优化AI 输出结果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党政机关办公室文员、行政专员、秘书,企事业单位行政部、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需撰写公文的人员;具备基础电脑操作能力;人数控制:20-30 人 / 班; 课程方式:理论精讲+AI 工具实操+案例研讨+现场演练
课程大纲 第一讲:公文写作总论 一、公文 ——公文的分类、特点、作用 二、公文的“分类——选择” 1. 写作素材的分类 2. 写作素材的选择 三、公文的“先论——后说” 1. 先论后说的好处 2. 应该这样“先论后说” 1)总观点与分观点之间要协调 2)观点与材料应泾渭分明 3)观点与材料要一致 3. 不能这样“先论后说” 1)仅有“先论”(观点),没有“后说”(材料) 2)只有“后说”(材料),没有“先论”(观点) 3)“先论”(观点)与“后说”(材料)不统一 第二讲:公文格式 一、公文版头格式 1. 公文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 2. 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3. 紧急程度 4. 发文机关标志 5. 发文字号 6. 签发人 7. 版头中的分隔线 8. 公文版头常见失误 二、公文主体格式 1. 公文标题 2. 主送机关 3. 公文的主体(正文) 4. 附件及附件说明 5. 印章和发文机关名称 6. 签署 7. 成文日期 8. 附注 9. 公文主体常见失误例析 三、公文版记格式 1. 版记中的分隔线 2. 抄送机关 3.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4. 版记的位置 5. 公文版记常见失误例析 四、公文的特定格式 1. 信函格式 2. 纪要格式 第三讲:公文行文规则 一、严格按照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行文 二、行文方式要根据工作需要灵活掌握 1. 逐级行文 2. 多级行文 3. 越级行文 三、越权行文无效 四、会商、会签与联合行文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1. 联合行文的发文机关排列顺序要准确 2. 联合行文之标注主办单位一家的发文字号 3. 联合行文的会签要按:先主办机关-后协办机关的顺序处理 4. 特殊情况可以灵活处理 六、尽量减少行文层次 七、公文一般不得报送领导个人 1. 报送公文要坚持统一归口的原则 2. 不能把领导个人作为公文的主送(或抄送)机关 八、分清主送与抄送(禁用抄报) 九、经发文机关批准,公文可以公开发布 第四讲:AI赋能公文双轮驱动:安全合规与智能提效 一、安全合规:AI写作的基石 1. 掌握工具:懂趋势,会提示 2. 严守底线:不涉密,表述准 3. 专业呈现:格式对,逻辑清 4. 人主AI辅:强审核,负全责 二、技术赋能:AI写作的引擎 1. 找思路:判文种-搭框架-挖亮点 实操:明确公文场景,按“判文种-搭骨架-找亮点”指令问AI,核对优化框架与亮点 2. 理逻辑:梳脉络-深分析-联观点 实操:定位逻辑卡点段落,向AI提“串脉络-分层次-补过渡”指令,核查逻辑连贯性 3. 精语言:去口语-炼字句-提核心 实操:筛选口语化表述,让AI转化规范用语、锤炼字句、删冗余,核对公文表述规范性 4. 校文稿:查错漏-防语病-保连贯 实操:按“逐字查错漏-逐句核语病-逐段验逻辑”指令问AI,依生成清单修改文稿 第五讲:法定公文撰写 一、通知 1. 通知适用范围 2. 通知的分类 3. 通知的写法 1)载体型通知:批转型、转发型、发布型、印发型 2)实体型通知:指示性、事项、会议、任免、启事性、凭证性 工具:《公文写作信息收集表》 任务:使用AI,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一份通知初稿 二、通报 1. 通报适用范围 2. 通报的分类 3. 通报的拟写 1)倾向性导语 2)通报的事实(事件) 3)对事实(事件)的认定和分析 4)处理意见和注意事项 工具:《公文写作信息收集表》 任务:使用AI,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一份通报初稿 三、报告 1. 报告的使用范围 2. 报告的分类 1)工作报告(偏事后) 2)情况报告(偏事中) 3)调查报告 4)报送报告 3. 报告的拟写 1)报告导语 2)报告内容 3)报告结束语 4. 报告写作注意事项 1)材料要全面可靠 2)观点要明确 3)文字要简练 工具:《公文写作信息收集表》 任务:使用AI,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一份报告初稿 四、请示 1. 请示适用范围 2. 请示的分类 1)请求指示 2)请求批准 3)请求审核 3. 请示正文的拟写 1)请示原因 2)请示事项 3)结束语 4. 请示写作注意事项 1)不滥用请示 2)坚持一文一事的原则 3)目的要明确 4)理由要充分 5)不要多头报送 工具:《公文写作信息收集表》 任务:使用AI,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一份请示初稿 五、批复 1. 批复的适用范围 2. 批复的分类 1)只主送某个下级机关 2)大量抄送各有关机关 3. 批复的拟写 1)批复的标题 2)批复的正文 ——批复引语、批复内容、结尾用语 4. 拟写批复的注意事项 1)要一事一批 2)批复要及时 3)态度要明确 4)批复要有依据 5)针对性要强 6)篇幅要短小 7)措辞要准确 工具:《公文写作信息收集表》 任务:使用AI,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一份批复初稿 六、意见 1. 意见的适用范围 2. 意见的分类 1)要求下级机关遵照执行或参照执行的意见 2)要求上级机关批转的意见 3)供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参考的意见 3. 意见正文的拟写 1)下行意见的拟写 a提出意见的理由(目的、原因、背景) b见解(办法、措施) 2)上行后再下行意见的拟写 3)经批准同意后要求下属单位实施或执行 工具:《公文写作信息收集表》 任务:使用AI,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一份意见初稿 七、函 1. 函的适用范围及其特殊性 1)函来函往 2)请示来,复函往 2. 函的分类 1)商洽函 2)问复函 3)请准(审批)函 3. 函的拟写 4. 注意事项 1)用语谦敬 2)格式特别,注意区分 3)结语固定,据事选择 工具:《公文写作信息收集表》 任务:使用AI,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一份函初稿 八、纪要 1. 会议纪要的适用范围和类型 1)记载型会议纪要 2)传达贯彻型会议纪要 3)综合型会议纪要 2. 会议纪要的特点 1)全面反映会议内容 2)表现形式可灵活多变 3)行文方向不固定 3. 会议纪要的作用 1)引导和指导 2)上报和沟通 3)制约和查考 4. 会议纪要的格式 1)“文件”式会议纪要 2)“简报”式会议纪要 5. 会议纪要正文的写作 1)分类标项式 2)新闻报道式 3)记录摘要式 4)指挥命令式 6. 注意事项 1)会议记录不等于会议纪要 ——适用范围不同、性质有别、内容详略不同、作用不一样 2)准备工作要充分 3)准确客观 4)材料取舍得当 5)语言准确生动 工具:《公文写作信息收集表》 任务:使用AI,结合实际工作完成一份会议纪要初稿 第六讲:事务公文撰写 一、工作计划 1. 工作计划的作用 1)贯彻执行 2)督促催办 3)检查验收 2. 工作计划的种类 3. 工作计划的拟写步骤 1)学习方针政策 2)调查实际情况 3)综合设想 4)拟制计划条文 5)实施检验 4. 工作计划的撰写 1)标题 2)正文 3)署名和日期 4)附件 二、调查报告 1. 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与特性:真实性、针对性、规律性、时效性 2. 调查报告的撰写 1)深入调查,收集资料 2)分析研究,找出规律 3)叙议结合,理据相符 4)查漏补缺,防范偏差 三、信息(简报)的写作 1. 信息(简报)的格式 1)报头:刊物名称、编号、编发机关、编发日期、间隔横线 2)报核:标题、按语、正文 3)报尾:供稿者、发送范围、印发份数 2. 信息(简报)的撰写 1)标题要简明 ——要题文一致、要一语破的、要简洁明快 2)主旨要集中 3)结构要严谨 4)篇幅要短小 四、工作总结 1. 总结的分类 1)综合性总结(全面总结) 2)专题总结 2. 总结的写作格式 1)标题:公文式标题、文章式标题、双行标题(正副标题) 2)正文:基本情况+做法、成绩与经验(或失误与教训)+未尽事宜与今后设想 3)落款 3. 总结的撰写 1)情况+经验(教训)式 2)情况+经验+问题式 3)情况+体会式 4)问题+做法+改变了面貌式 4. 总结不能这样写 1)不能把总结写成“流水账” 2)不能没有新意 3)不能乱扭角度)材料万能 4)不能歪曲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5)不能报喜不报忧或多报喜少报忧 6)不能言过其实 五、述职报告 1. 述职报告的作用 1)评议干部)发扬民主的好形式 2)考察了解干部的重要途径 3)强化干部职责观念的好方法 2. 述职报告的撰写 1)回顾工作 2)收集材料 3)构思成文 3. 述职报告不能这样写 1)不能搞错人称 2)不能搞错目的 3)不能忘记岗位职责 4)不能只报喜不报忧 5)不能贪功诿过 6)仪态用语不能失范 六、讲话稿 1. 文种释义 2. 基本结构 3. 写作要领 1)主旨要求集中单一 2)要讲求针对性 3)观点要明确,内容要充实 4)语言表达要妥当得体 第七章:强化文字表达 一、数字使用规范 1. 阿拉伯数字的“规定动作” 1)计量之尺:用于计量的数字 2)编号之序:用于编号的数字 3)定型之词:已定型的含有阿拉伯数字的词语 2. 汉字数字的“特定场合” 1)传统纪年:非公历纪年 2)模糊表述:概数。 3)固定搭配:已定型的含汉字数字的词语 3. 数字运用的“自由选区” 二、语言优化与境界提升 1. 句式节奏“协奏曲”:长短交错,音韵和谐 2. 修辞手法“点睛笔”:让文字形象生动 3. 文风基调“质朴美”:言之有物,去伪存真 4. 语言选择“雅俗别”:规范严谨,字正腔圆 5. 情感色彩“中庸道”:客观中立,不偏不倚 7. 公文境界“三重门”:从合格到卓越的升华 1)信:内容真实可信 2)达:表达清晰畅达 3)雅:文字精炼雅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