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沟通 【课程背景】 一个高效的职场人在企业内有效地整合各类资源,最终达成工作绩效,不是靠“个人能力”,而是靠“个人影响力”,而“个人影响力”则来源于高效率的沟通。 如何有效地突破职场沟通中的各种障碍,“系统思考”和“系统应用”沟通技能,是评价一个职场人影响力的重要标准,更是这个职场人是否高效完成对应的工作绩效的保障。 很多职场人在沟通中,凭的是个人经验、感觉甚至悟性,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沟通技巧。所以,在沟通协调中,很难让他人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进而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有利支持,甚至出现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本课程是李星老师通过总结自身十余年的管理和实践经验,梳理多年企业效能管理培训和咨询经验,结合组织行为学、行为心理学等理论实践,对企业中大量职场沟通中所普遍存在问题的认真剖析而形成的。 本课程从沟通障碍认知、沟通影响力的原则、设计与利用沟通机制以及沟通影响力技巧等四个方面入手,使每个职场人能够快速找出最佳的“沟通路径”,有效地影响他人,高效的完成工作目标。 【课程收益】 1、使学员认识到职场沟通障碍的本质与核心,树立能够成功突破沟通障碍的心态和意识; 2、使学员掌握职场沟通中影响他人的基本原则、方法; 3、使学员认识到职场沟通中常见的沟通障碍,并在障碍发生前提前预知与规避沟通障碍的发生; 4、使学员了解多种沟通类型,并掌握不同沟通类型的应对技巧; 5、掌握正确且实用的沟通管理技巧,根据自身的不良习惯制订对症下药的沟通管理计划。 6、掌握职场沟通法则,提升化解冲突的能力,提升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与效果。 【课程时间】1-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中、高层管理者;基层员工;团队全员;党政干部培训班;总裁班 【授课形式】主题讲授+有效对话+分组研讨+情景模拟+视频分析+行动学习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沟通:高效职场人必备技能 1、以结果为导向的职场沟通 (1)为什么沟通效率日趋重要 (2)沟通管理: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 (3)高效沟通和目标达成的关系 2、高效沟通是目标达成的基础 (1)职场沟通中高效人士扮演的三大角色 (2)职场沟通中高效人士应具备的三大意识 第二部分 用系统的思维看高效沟通 1、用系统的思维看高效沟通 (1)什么是系统思维 (2)沟通系统的两大特点 2、职场沟通高手内功修炼 (1)正能量 (2)喜悦心 (3)同理心 (4)赞美心 (5)包容心 (6)尊重心 3、职场沟通高手的外功修炼 (1)语言技巧 (2)肢体语言 (3)沟通套路 (4)沟通媒介选择 第三部分 高效沟通修炼:语言技巧 1、语言技巧是高效沟通的基础 (1)沟通中的信息量损失 (2)漏斗模型 (3)研讨:职场沟通信息量损失(效率下降)的原因 2、高效沟通四步曲 (1)研讨:四步曲的作用与反思 (2)发出信息-接收信息-反馈信息-确认信息 (3)案例分析 3、巧用语言技巧 提升沟通效率 (1)积极正向的正语 (2)对他人的批评表达感谢 (3)让对方把话说完,不做过早评价 (4)在表达不同意见时,请保留对方的立场 (5)主动地维护对方的自尊 (6)赞美以强化对方的自尊 (7)用对方熟悉的语言 第四部分 高效沟通修炼:肢体语言 1、肢体语言为何能提升沟通效率 (1)肢体语言与非肢体语言的比例 (2)职场中常见的肢体语言有哪些 (3)现场演练 2、肢体语言起神效 (1)目光:有神,关怀,专注 (2)微笑:自然 (3)主动联系、打招呼 (4)适时点头 (5)放下身段,促膝而谈 第五部分 高效沟通修炼:沟通套路 1、套路(流程)产生效率 (1)活用套路(流程)心态一:利他性 (2)活用套路(流程)心态二:灵活性 2、开场 (1)表达沟通的目的 (2)确认话题的重要性:对个人、团队或组织的影响/好处 3、阐明 (1)分享、寻求背景信息 (2)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分歧 4、深入探讨 (1)讨论、寻求解决方案 (2)探讨需要的资源和支持 5、达成一致 (1)明确具体行动计划 (2)确认如何反馈和监督 6、结束 (1)确认信心 (2)表达决心 第六部分 高效沟通修炼:沟通媒介选择 1、电子邮件的沟通技巧 (1)电子邮件沟通的优势 (2)电子邮件沟通的局限 (3)如何通过电子邮件高效表达 2、微信的沟通技巧 (1)微信沟通的优势 (2)微信邮件沟通的局限 (3)微信高效沟通的忌讳 第七部分 成为职场中的沟通高手 1、上对下的高效沟通 (1)以尊重下级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2)如何高效布置工作任务 2、下对上的高效沟通 (1)案例分析:今天开会么? (2)工作汇报的注意事项 3、跨部门沟通 (1)跨部门沟通的常见障碍分析 (2)跨部门沟通的本质 (3)化解跨部门沟通障碍的方法 第八部分 沟通提升的行动指南 1、走出沟通心理舒适区 (1)案例分析 (2)沟通提升的双螺旋模型 2、沟通提升的行动指南 (1)行胜于知 (2)沟通提升的“4-3-2”行动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