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长型企业股权激励 课程背景 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取胜的决定性因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面临着以下的诸多问题: 如何吸引并顺利引进外部优秀人才,增强团队实力? 如何稳定企业高管与关键人才,实现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 如何凝聚核心团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何激发员工潜能,将内部人力资本价值发挥到极致? 有没有一种机制可以让员工自愿加班,无怨无悔? 有没有一种机制可以用资本市场的钱激励自己的员工? 有没有一种机制可以用未来的钱激励现在的员工? 有没有一种机制可以用员工自己的钱激励员工? 如何设计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 如何能让激励达到长期有效? 如何在股权被稀释的同时保持控制权和经营权的统一?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熟练掌握作为企业运作工具之一的“股权激励机制”及其相关的工具,演变出多种具体的有效方式,运用于不同企业的实践之中,做到用明天的利润激励今天的员工,用社会的财富激励自己的员工,吸引人才不会增加企业的负担,挽留员工可以不增加公司成本。 课程特色 现场咨询互动式培训、知识性与实用性的培训、个性与专业化的培训 课程适应对象 董事长、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 培训时间2天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 认识股权 1、什么是股权 2、股散人聚,股聚人散? 1) 创业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冲突 2) 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冲突 3) 创业者之间的冲突 4) 个人与家族之间的冲突 5) 实际控制人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 3、破译股权与人心、人欲、人才的关系 4、创始人如何在不断融资过程中保持控股地位? 5、拥有与获得公司控制权的不同情形 6、破译股权的实操方式——如何设计公司控制权 7、双层结构与三层结构的区别 8、股权运作案例 第二单元 认识股权激励 一、股权激励的作用 1、激励员工:释放人力资本潜在价值 2、约束员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3、提高员工福利:利益共享 4、稳定员工:激励对象不能轻言“去留” 二、股权激励的问题与误区 1、将股权激励误读为“员工福利” 2、风险考虑不足或业绩指标过高,行权难而使股权激励成为“鸡肋” 3、业绩指标过低而出现激励过度与“自我奖励” 4、高管坐享“福利”而损害投资利益 三、股权激励的四大陷阱 1、设计不当,侵蚀资产 2、缺乏考核,滋生惰性 3、激励过度,打击士气 4、股权融资,失去控制 四、股权激励的十大模式 1、期股:有效解决经营者购买股票的融资问题 2、股票期权:公众上市公司,有合理合法的、可资实施股票期权的股票来源 1) 股票期权与期股的区别 2) A股与H股股票期权的六个不同点 3) A股与H股股票期权的相同点 4) A股与H股市场机制七个方面的不同点 3、业绩股票:将激励对象的业绩与报酬较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² 股权期权与业绩股票的优缺点比较 4、账面价值增值权:用每股净资产的增加值来激励其高管人员、技术骨干等 5、员工持股计划: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 ² 美国员工持股计划与中国员工持股计划的区别 6、虚拟股票:一种递延现金支付方式 7、股票增值权; 有效的约束激励对象的短期行为 8、限制性股票计划:激励高管人员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某个或某些长期战略目标中 9、管理层收购(MBO):一种极端的股权激励手段 10、延期支付:为激励对象(管理层)设计的一揽子薪酬收入计划 ² 案例:某公司采用“一揽子”中长期激励方案 第三单元 如何进行股权激励 1、 定模式:我的企业适合什么样的股权激励模式 1)选择股权激励的原则 2)选择股权激励的方法 ² 单一模式法 ² 组合拳法 2、 定对象:哪些人为公司的股权激励对象 3)刚创立的公司选择合伙人的标准 4)准股东筛选漏斗 5)案例:某上市公司股票期权的激励对象的确定 3、 定方式:员工以什么方式持股最合适 1)直接持股 2)持股平台持股 3)员工代持 4、 定数量: 1)影响激励总量的因素 ² 企业的股本 ² 员工薪酬规划:股份收入占多少比例才合适 ² 公司留存的股权数量 ² 员工现有的福利待遇水平 2)确定激励总量的方法 ² 留存股份的最低额度 3)确定个量激励的方法:根据价值贡献度评估模型确定每个激励对象的股份数量 5、 定价格:确定什么样的原始股价及授予价格 1)如何计算公司现在的股价 ² 资产价值评估定价法 ² 净现金流折现定价法 ² 市盈率定价法(模拟股票上市定价) ² 市场评估定价法 2)以什么价格给到员工 ² 上策为买,中策为借,下策为送 ² 能不能让员工以业绩、工龄、技术来换价格? 3)以什么价格回收员工的股份 6、 定时间:确定股权激励计划中的时间安排 1)授予日 2)授权日 案例:某公司授权日规定 3)等待期 4)行权期与行权日 5)禁售期 6)有效期 7、 定来源:确定股票和资金的来源 1)股份来源 ² 原有股东转让 ² 增值扩股 ² 公积金转股 2)员工资金来源 ² 员工自筹资金 ² 提取各类奖励基金 ² 协助信贷 ² 延期支付 ² 分红回填 8、 定业绩:如何确定股权的管理、行权条件 1)上市公司股权的管理、行权条件 2)非上市公司股权的管理、行权条件 9、 定机制:如何参与、调整及终止股权激励计划 1)确定参与及管理机制 2)确定考核与调整机制 3)确定终止与退出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