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捷课程设计与开发 课程简介: 如果您对课程开发有如下需求,这门课程可能会适合您: n 以团队模式封闭开发出来的课程更容易获得业务方认可,沉淀和整理内部经验、案例、流程和工具,充分保证课程质量; n 能够在开发课程同时帮助业务专家备课,熟悉课程内容; n 获得一整套实用、便利、具有很强的实操性的工具,把课程开发的复杂流程简洁化; n 能够帮企业开发出任何主题、任何类型的课程。 n 能够把企业的课程开发标准化,做到以后的规模化复制。 课程特色: n 掌握既具有国际广阔视野,又经历本土大量验证的课程开发方法; n 采用全球最为有效的方法来沉淀和整理内部经验、案例、流程和工具,并将其转化成课程内容; n 融入全球最权威的柯氏四级培训效果评估理论,确保课程高效落地; n 融入最新绩效改进技术理念,做到课程定位准确,真正解决绩效问题; n 符合业务专家和兼职讲师开发课程的习惯,有效解决其开发课程的痛点。 课程目标与收益: n 掌握敏捷、高效、实用的课程开发流程和方法; n 掌握分析课程目标和收益的方法; n 掌握如何精准分析课程内容的三种方法; n 掌握架构课程内容框架的方法; n 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或方法组合; n 知道PPT、讲师手册和学员手册的设计标准; n 掌握课程效果促进的方法; n 在三天两夜的时间内开发出4-6门时长为3小时左右的精品课程。 课程对象: n 有课程开发任务的专兼职讲师、课程开发人员、业务专家:学会应用科学的方法,开发出高质量的培训课程,同时加速个人职业发展。 n 培训经理,人力资源管理者:理解课程设计开发的思路,实现敏捷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内化,开发出高质量的培训课程,提高培训管理的专业度。 课程开发模式对比: ADDIE课程开发模式(A模式) n 咨询模式:流程冗长,不可控因素很多 n 开发团队构成:培训部门专业课程开发人员 n 专业度要求高:培训管理或课程开发专业人员使用的流程,不仅可以开发课程,还可以用作课程开发项目管理的工具 n 复杂:整个流程由超过12个及以上的子流程组成,需要分别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验证、评估等环节获得批准 n 交付标准高:高标准的讲师手册、学员手册、PPT、多媒体材料等 n 开发周期长:通常1-2天的标准课程需要3-6个月的开发周期。通常课程时长每增加一天,就需要增加1-2个月的开发周期 n 培训部门的压力:极大 AID敏捷课程开发模式(Agile ADDIE,即A+模式) n 工作坊模式:产出课程的同时学习课程开发技术 n 开发团队构成:业务部门优秀员工/业务骨干 n 专业度要求低:企业内部无课程开发经验的业务骨干和专家也能掌握 n 简单:整个流程由4个子流程组成,通过研讨验证,若达到课程开发的标准要求,可在第三个子流程后随时终止课程开发过程 n 交付标准灵活:可只交付PPT和课程大纲即可,可基于学员需求,灵活调整讲师手册、学员手册、PPT、多媒体材料等的交付标准 n 开发周期短:主要开发2-4小时迷你课程, 3-6天即可完成开发 n 培训部门的压力:小 课程大纲: 模块一:引言/破冰 • 破冰活动 • 活动:畅想课程期望 • 敏捷课程开发方法论—AID • 组建课程开发的创意团队 • 练习1:组建创意团队 • 分析课程目标和收益 • 练习2:确定课程目标与收益 • 分析目标学员对象 • 练习3:分析目标学员特征 • 课程命名的原则和方法 • 练习4:给你的课程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模块三:内容开发 • 节前练习:尝试确定课程模块和单元 • 三种课程内容的分析方法 • 工作任务分析法 • 关键事件法 • 主题分析法 • 三种分析方法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 练习5:课程内容分析 • 梳理课程内容架构 • 加涅的九个教学事件 • 完美授课的六步循环 • 课程内容的编排顺序 • 练习6:设计课程内容逻辑模型(可选) • 练习7:课程内容结构设计 • 具体内容开发 • 用金字塔原则和WWH法梳理知识点 • 收集和填充课程相关素材 • 练习8:用PPT梳理课程内容 • 练习9:课程内容验证及反馈修改建议 模块四:教学设计 • 学习目标设定 • 常用的九种教学方法及适用情形 • 练习10: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 • 教学方法与内容的逻辑匹配 • 如何精彩开场 • 练习11:为你的培训设计精彩开场 • 单个模块互动体验感设计的方法 • 练习12:单个模块互动体验感设计 • 如何结尾更有效 • 练习13:为你的培训设计完美结尾 • 多媒体的选择与开发 • 练习14:选择与开发多媒体素材 • 练习15:课程内容和方法验证 模块五:材料完善 • 美化PPT的关键点和基本原则 • 讲师手册开发的要点和模板展示 • 学员手册开发的要点和模板展示 • 常见的课程评估工具开发 • 练习16:设计训后效果强化工具 • 练习17:课程内容、方法和材料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