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下没有难找的讲师,职业讲师,商业讲师,培训师,讲师库-北京昭智教育

王可: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技术 ——协作式学习的教学科学

[复制链接]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技术
——协作式学习的教学科学
【课程背景】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要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以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的划分为依据,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思想和知识结构网络的概念,重视“情境”“协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随着企业内部课程体系的进一步拓展和内训师交付课程量的逐步增大,很多企业内训师在大量授课实践中,逐步体会到的问题是:
n 课程知识量大,单向讲授容易使讲师和学员双方都进入疲态;
n 学员参与感低,打不起精神,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开展;
n  学员年龄层次不一致,经验知识掌握度不一致,导致课堂上需求不一致,教学组织困难重重;   
为系统解决这些问题,本课程特别融合了教学设计领域的经典理论和西方教育培训界的大量创意型活动,并结合中国企业技术培训领域的课程实施特点做了很多的加工和编排,旨在系统打造内训师的问题还原能力、活动设计能力、活动实施能力,全面提升学员的培训体验感与参与度。

【课程收益】
(1)了解建构主义、互动教学的体系性知识和教学活动理论,分析模拟机教学中的建构主义设计思想;
(2)运用ERP问题分析法和相关的建构方法实现问题的团队分析与解决过程;
(3)运用4C的活动设计方法提升课堂互动水平、提升学员的参与度,优化学习体验;
(4)提升讲师的互动练习和小组研讨的提问能力、组织引导能力,观察反馈能力、强化学员在培训现场的行为转化和培训效果的加速呈现;
(5)扩展活动资源,保障讲师源源不断的活动创造力

【授课形式】讲授、测评、游戏、情景演练、角色扮演、练习、小组讨论、录像观摩、技巧练习、案例分析、活动-快速通道、元教学
【培训对象】企业内部讲师
【培训时间】2天(12小时)

【课程大纲】
第一天上午
第一单元:建构主义历史与理念
1、建构主义背景关联活动:我的车牌号+自我学习动力评价(学习期待与学习行为)(15分钟)教学设计的概念:一个促进学习的系统方法教学设计的研究领域:学习者特征、教学目标、实践活动、评估过程、修改过程教学设计的关键发展史: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百花齐放教学设计与其他教育学科的关系教学理论的三个成分: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结构教学设计理论的成分:情境(预期的结果:效果、效率、吸引力)、教学条件(学习、学习者、学习环境、开发约束条件)四种教学结构:接受式、直导式、指导发现式、探究式 建构主义重点人物:苏格拉底、康德、杜威、皮亚杰、维特罗克、维果茨基、乔纳森、莱夫和温格……
学习任务:概念图方式发掘建构主义知识脉络
2、建构主义核心理念
l  一个目标
以学员意义建构为终极目标。在教学中过程中,以学员产生建构为标准和依据,把整个方向放到学员身上,如果学员没有产生建构,则是失败的培训。
l  两个关键以学员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两者缺一不可。在教学中,老师提供框架、结构、流程,内容由学员进行填充,比如在课程的开场白设计中,老师给到规范的流程,内容由学员自己建构。讨论:以学员为主体和以老师为主体的优劣势分析
l  三个转变内容变问题:把老师的授课内容转变为问题,用问题的方式呈现。比如:管理下属的方法转变为如何管理下属。
讲授变研讨:把老师平时的讲授为主转变为学员参与,采用研讨式教学(个人学习+组间讨论+班级内思辨)答案变共识:从以往的老师提供答案转变为通过学员与老师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达成共识,其结果也是学员自己研讨产生的,研讨中会有两个过程(同化、顺应),同化是指个体将感受到的刺激纳入原有图式的过程,顺应是指有机体通过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的环境刺激的过程。同化是一个量的扩展,顺应是质的改变。两者在平衡,不平衡中同步前进,最终达到平衡。
l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4个要素在建构主义教学中,以下四个要素,缺一不可。
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情境,包括环境、背景、文化、氛围、问题等都属于一种情境,而这里的情境是一种广义的情境。
协作: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内部的协作,老师与学员相互之间的协作,班级内部的思辨,同时也是弥补个人的不足”。对话:对话是建构主义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特征。学员在演练和研讨的过程中,老师是参与其中的,以老师与学员的对话方式来实施整个教学流程,从而达成意义建构。
意义建构: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案例分析:建构主义学习设计范例1与2  
大组讨论:模拟机教学中的建构主义实践
学习任务:制作一个报告演讲PPT草图版材料《核电站模拟机教学中的建构主义实践》 自我评价:探究式学习的自我评价
第一天下午
第二单元:建构主义教学技术
1、         场域构建
l  3个层次的场域环境:组内学习、班内互动、社交充能
l  视觉环境
视觉引导的关键训练点:icon、concepts、containers、templates
Jam:交流、动机、协作、压力、信任、创新、复原力、模型、流程、关系、对比
常见的隐喻:风景隐喻、旅程隐喻、车辆隐喻、人的隐喻(体育运动、农场、工程、打仗、家庭或社区)
视觉5要素: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点、直线
学习任务:制作一个学习角色的评估卡、一个开场调查、一个收尾调查、一个关键概念图  
l  引导道具:辅助教学道具、承载内容道具、生成内容道具
概念图的五大功用:知识梳理、课程建构、探索研究、教学共识、课程回顾
概念图的概念关联:概念名称、概念例证、概念属性和概念层次概念图的要素:概念、联系、层级和命题
概念图的制作步骤
ž  识别领域,罗列概念
ž  概念排序、问题调整
ž  短线链接、注明关联
ž  增删概念、结构精致
2、         协作管理小组合作的4种分组模式:拼版模型、调查模型、编号模型、配对模型
讨论:分析室教学中引发学员协作的适用方法
3、         能量管理讲师能量:语言表达(语言、语调、语速)、肢体语言(目光、微笑、手势、移动)
学员能量:生理状态、学习兴趣
活动体验:Energizer充能活动
4、         立体提问
l  提问的多元意义
l  提问的时机与规则
l  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
l  多样性问题:事实探询问题、澄清性问题、反思性问题、第三方问题、标尺问题、焦点问题
l  三位一体提问:学科问题、学生问题、教师问题、核心问题
讨论:分析室课程中的提问有哪些分类?主要应用在哪些环节?
5、         观察反馈
l 观察层次:角色-能力-行为和自我效能感(自主学习能力、毅力、独立能力)
l 任务评价:成果与过程
l 行为标识方法:时间、频率、交互
l 言语信息与非言语信息
练习活动:制作搭塔游戏的任务评价标准与角色行为表
l  反馈的两大类型:对任务本身的反馈和对学生表现的反馈
l  有效反馈的四个原则:及时、具体、可理解、可操作
l  反馈的流程:三明治法、五步法
练习活动:搭塔游戏+行为反馈   
第二天上午第三单元:活动概念与分类
1、活动的定义
l  活动Activity的哲学基础与定义
活动体验:关联活动-三真一假
2、 活动的四大特征:
整体性  建构性  创造性  阶段性
3、教学活动的性质
l  活动的三种性质: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交往活动
l  活动中蕴含的两类知识:系统性知识和缄默性知识
缄默性知识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个体性和活动性,与个体的经验、直觉和悟性息息相关,可意会而难于言传。
4、教学活动的分类
l   7类学习活动-时段分类法:充能活动、关联活动、探索体验活动、内容传递活动、实践练习活动、复习回顾活动、促进转化活动
l   5类活动素材来源-特征分类法:教学活动(心电图)、学习活动(4C活动:联系Connections-概念Concepts-练习Concrete Practice-回顾Conclusion65种)、引导活动、游戏、Energizer
活动体验:知识传递活动  
大组研讨:识别身边课程中的活动设计空间(动手操作、情感体验、模仿尝试、角色仿效)l  四种风格的学习分类
ü  由感知与加工风格形成的四种类型
ž   第一类学习者——“为什么”
ž   第二类学习者——“是什么”
ž   第三类学习者——“应怎样”
ž   第四类学习者——“该是否”
练习活动:学员自主测试个人的学习风格特征
ü  KOLB学习循环圈
l  直接体验——用心反思——形成概念——付诸行动——融会贯通
研讨:符合学习循环圈的学习过程
ü  学习活动匹配研讨:适合模拟机学员的风格匹配学习活动有哪些
第二天下午
第四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与执行
1、基于教学目标的活动设计
l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研讨:基于建构主义的目标设置方法与活动对接
2、基于学习动机的活动匹配
l  动机源分类:内、外动机
l  需要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l  学习动机层次图
3、基于知识类型的活动设计
l  陈述性知识
l  流程性知识
l  概念性知识
l  原则性知识
练习:协作活动的设计与评估设计
练习:ERP分析法与问题解决模型  
原因分析工具(分类法、时间序列法、过程序列法、反向联想法、关键角度法)
3、         教学活动中讲师的位置
l   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反馈者
活动体验:撕纸游戏
4、         教学活动的实施技巧
活动体验:20美元谈判游戏+观察反馈练习   
5、         教学活动的练习途径
l   观察体验——分析总结——测试应用——规范沉淀应用练习:学员根据自己的课程特点,诊断填补活动,并进行课堂练习,寻求反馈。
收尾活动:课程知识总结+组内反馈(思维、个性、能力)


王可老师的相关内容

使用道具

管理技能讲师|企业战略讲师|网络媒体讲师|营销服务讲师|职场技能讲师|人力资源讲师|党政爱国讲师|财税金融讲师|生产管理讲师|其他类讲师|内训课程|讲师列表|手机版|

讲师库 | 讲师列表 | 账号登录 | 立即注册 | 网站地图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2698 | 京ICP备2024062795号-1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